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从“大黄鸭”到“大红球”,欢迎进入“点赞艺术”时代

Jul 22, 2014   艺术新闻/中文版

公共艺术是否在获得大众关注的同时正在变为“点赞艺术”?在制造一个个奇观之后,除了那些“到此一游”式的照片,它们还留下了什么?■

近期,中外多件大型公共艺术引发广泛讨论,其中有启发公众艺术好奇心的创意之作,但也出现了某些备受争议的作品。比如日前出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高22米的“金蟾蜍”就被网友批评“造型雷人”。

公共艺术近年来以越来越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进入大众的视野。这些作品通常体量巨大,强调公众参与以及集体经验的建立,并与其展示地点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密不可分。然而,当构成奇观的公众艺术为大众所趋之若鹜时,作品的话题性、娱乐性往往更大程度上代表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今天,从7月16日在中国贵阳“遇难”的“大黄鸭”到美国布鲁克林引发热议的“大糖人”,从亟待修复的巨型印章到环球旅行的“大红球”,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热门公共艺术”。

中国贵阳:“大黄鸭”遇难

高18米的大黄鸭变“煎蛋”(摄影/欧东衢)

大黄鸭(Rubber Duck)是由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以经典浴盆黄鸭仔为造型创作的巨型橡皮鸭艺术品系列,为世界上最大的充气橡皮鸭,尺寸可达26×20×32米。自2007年第一只“大黄鸭”诞生到2014年7月,霍夫曼带着他的作品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发,先后造访了12个国家地区的21个城市。大黄鸭所到之处均引发大众的强烈关注,也为当地的旅游及零售业带来了可观的商业效益。其于2013年在香港引发了数百万人观赏,亮相北京后吸引了200多万游客。作为“2014贵阳环球嘉年华”的一部分,大黄鸭于今年7月来到贵阳。不料,由于近日贵州境内连降大雨,大黄鸭借着水流,在短短几秒内挣脱了钢绳,并随后在暴雨中消失匿迹。7月21日,随着着水位线的下降,大黄鸭“残骸”现身南明河底,鸭身已多处破损无法使用。

2013年,大黄鸭在香港展出时,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与刘德华的合影

知名艺术家,“大黄鸭之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十分重视艺术创作与特定人群及其生活环境的联系。他曾说,“我的雕塑会让人瞩目、惊讶、快乐。它让人们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偷一点闲,停下来‘遇见’艺术,遇见其他的观看者。人与人由此重新被联结在一起。这就是我的作品在公共领域的意义。”事实上,除了大黄鸭,霍夫曼还创作过非常多其他大型公共艺术作品。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鼻涕虫》(Slow Slugs),2012年法国昂热(Angers),18×7.5×5米,金属、足球网、40000个塑料袋

塑料袋随风而动,两只鼻涕虫面朝当地一座天主教堂,艺术家将其解释为向死亡的步步靠近,以提醒人们认识宗教、自然衰败和商品社会。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晒太阳浴的野兔》(Sunbathing Hare),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15x8x2.5米,三合板、颜料

这一根据兔子毛绒玩具进行放大的雕塑位于涅瓦河北岸兔子岛(Zayachy Island)的彼得保罗要塞(Peter and Paul Fortress)

纽约布鲁克林:用白糖做的黑人女性雕塑

艺术家卡拉·沃克和她的“大糖人”

卡拉·沃克(Kara Walker),1969年生人,是一名非洲裔美国艺术家,她的作品着重探讨种族、性别、性、暴力和身份地位等话题,现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硕士导师。她近期在布鲁克林威廉斯堡地区的废弃多米诺糖厂(Domino)举行了名为“微妙”(A Subtlety,或是“妙不可言的甜心宝贝”,The Marvelous Sugar Baby)的个展。这一项目由纽约公共艺术组织Creative Times组织,在短短几周内吸引了超过13万名观众前往观看。

展览门外排起长龙,人们从各地赶来参观这一展览

艺术家手稿

艺术家手稿

高温使黑色的小糖人逐渐融化、解体,沃克就将破碎的雕塑放在完好的雕塑中

这么多观众慕名而来,为的主要是整个展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一尊描绘黑人女性的巨大糖雕。这位女性厚实的嘴唇、独特的面部轮廓显示了黑人女性的普遍外形特征,而其类似狮身人面像跪坐的姿势则凸显了其丰腴的臀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女性所承受的性别歧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对西方文明起源的重新审视。艺术家对于白糖和糖浆的运用则是在材料的创新上以新的角度讲述黑人被贩卖到种植园,被迫参与制糖产业的奴隶岁月。跪坐的女人虽然造型简单,但是其头巾无疑是对黑人保姆形象的再现(英文称为mammy,尤指历史上美国南方诸州中的黑人保姆,今作轻蔑语),而白糖与黑人奴隶在历史上经受的种族歧视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展出的还有这座型雕塑周围若干个以真人比例创作的黑人儿童的塑像。

俄亥俄克利夫兰:大师的大印章

克拉斯·奥森伯格与古斯·范·布鲁根,《“免费”印章》,1991年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维拉德公园(Willard Park),8.8×7.9×14.9米

克拉斯·奥森伯格(Claes Oldenburg)是一位擅长将普通生活用品变为雕塑艺术的大师,引领了波普艺术领域中公共艺术的分支。他于1929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936年起于芝加哥定居,曾任职于耶鲁大学和芝加哥艺术学院。1970年代,他开始进行具象的实物艺术的创作,并曾多次与妻子古斯·范·布鲁根(Coosje van Bruggen)合作。《“免费”印章》就是二人共同创作的作品之一。

此作品由开始到完成共耗时将近10年,原资助方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 of Ohio,SOHIO)于1982年发起此项目,本打算将雕塑置于其克利夫兰市中心的新总部附近,但由于该公司后来被英国石油收购(British Petroleum),此计划一度搁浅,最终落户于维拉德公园(Willard Park)。从最初的设计效果图中可见,这枚巨大的印章本是直立的,而办公楼前方广场的一个水泥基座被设计为放置大印章的“印台”(stamp pad),而印章作为办公用品的功能也与周边办公楼的氛围相契合。然而,由于后来被移至维拉德公园,这则印章获得了“休息”的空间,也因平置于地面上而显现出了印章上“Free”的字样。近日,克利夫兰市及其雕塑中心委托一家艺术品修复公司对这枚大印章进行修复,奥森伯格作为顾问亲自参与了这一修复项目。据悉,有关这一作品和艺术家的纪录片正在计划拍摄中。

早期建筑施工效果图

克拉斯·奥森伯格,《衣夹》(Clothespin ),1976年于费城,13.7×3.7×1.4米
克拉斯·奥森伯格,《樱桃与勺子》(Cherry and Spoonbridge),1998年于明尼苏达州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9×15.7×4.1米

爱尔兰戈尔韦:大红球的新旅程

2014年7月,大红球在爱尔兰戈尔韦

出生在芝加哥,工作于纽约的艺术家科特‧波希克(Kurt Perschke)以其“大红球艺术项目”(Red Ball Project)知名。这一项目曾在美洲,欧洲,澳洲,亚洲等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希克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为日常生活加入催化剂。7月16日至23日,这颗大红球出现在了爱尔兰戈尔韦(Galway)的国际艺术节上,其极简的外形,醒目的颜色,巨大的体积,带有弹性的材质,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带来了无尽的活力。

2013年4月,大红球在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2008年9月,大红球在美国芝加哥文化中心

2002年7月,大红球在西班牙巴塞罗那

北京玉渊潭:亚洲最大的“金蟾蜍”

巨型充气青蛙究竟是“金蟾蜍”还是“癞蛤蟆”?

2013年,玉渊潭公园的湖面上就出现过形似“大黄鸭”的大型充气鸭,这一只高10米的黄鸭,身穿绿色马甲,打着绿色领结,后面还跟着7个约5米高的绿色鸭蛋。

今年7月,玉渊潭公园中又出现了一只巨型充气金蟾,成为公园“圆中国梦·观复兴蟾”文化巡展活动中的主角。据悉,引入金蟾的中国文保基金会及宁波金蟾文化公司表示,金蟾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如意、招财纳福。然而,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这一设计实在太雷人,这一“奇观”带来的争议也将促使对公共艺术的标准的进一步讨论。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从《大眼睛》到《对话》,那些被遮蔽的女艺术家

找一个艺术家做丈夫或男朋友,于女艺术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另一个艺术家的阴影下创作,亦或合作却难以被分享的成就?在一个男权掌握话语权的艺术体系里,随着即将上映的《大眼睛》,我们一起回溯那些在亲密关系中被消解了独立艺术家身份的女艺术家。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