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览“看东方:日本如何给莫奈和凡·高等西方艺术家带来灵感”探讨了19世纪末的和风热潮对欧美艺术的影响
旧金山。19世纪末日本文化与欧洲绘画之间的碰撞是艺术史上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正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进行的展览“看东方:日本如何给莫奈和凡·高等西方艺术家带来灵感”通过凡·高、莫奈、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爱德华·蒙克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等艺术家的作品来探讨19世纪末的和风热潮(Japonisme)对同时代以及后世西方艺术家的影响。展览从其主办方波士顿美术馆的收藏中选取了170余件作品,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与日本浮世绘及古董并置,重现了19世纪末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一次重要相遇,探讨这场相遇如何影响了欧洲和美国的艺术革新。
如果我们研究日本艺术,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哲思和悟性的人。他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研究地月距离?不。研究俾斯麦政策?不。他研究一叶草。而这一叶草让他得以描摹每株植物,每个季节,乡村广阔的景象,动物,人类。他就如此度过了一生,而生命太短不足以完成全部。这难道不是简单的日本人教授给我们的真正的宗教吗?他们居于自然之中,如同花儿一样。
——凡·高给提奥的信,1888年
1888年9月,凡·高(Vincent van Gogh)在给弟弟提奥(Theo van Gogh)的一封信中将自己对日本艺术的衷情作出了如上描绘。在其余一些信中,他探讨了对佛教的理解,对轮回的感悟,对东方哲学的思考,并且以歌川广重、溪斋英泉等日本画家的浮世绘为参考,绘制了几幅后来艺术史上认为东西方艺术相遇的经典之作。
▲ 日本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大桥骤雨》的木版画原作(左)以及凡·高的油画临摹作品(右)
从凡·高对日本艺术的感悟,可以瞥见19世纪末的印象派艺术家与整个东方美学体系的相遇。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强调理性与人性的西方美学基础不同,东方美学更强调感性与灵性,与自然的沟通,从一花一木中体察内心世界,沉吟宇宙哲思。背弃了沙龙美术中写实和史诗传统的印象派艺术家开始描绘他们所处时代的日常生活,体会季节中蕴藏的光影变化,并以笔触反映内心情感的波澜起伏,他们在遥远的东方,早些时代的中国和日本书法、绘画和佛像艺术中找到了深切的共鸣。
▲ “看东方:日本如何给莫奈和凡·高等西方艺术家带来灵感”展览中将美国女性画家卡萨特的作品《母亲的爱抚》(右)与19世纪日本表现女性与婴儿的浮世绘作品(左)并置
19世纪末的和风热潮在欧洲引发了对日本美术的审美崇拜。1868年日本从闭关锁国的状态转为对外开放,与欧洲的商务交流日益频繁,日本美术也随之大量传入西方世界。从日本进口的茶叶、瓷器的包装纸上常印有浮世绘画作,不同于欧洲古典绘画的透视、色彩和布局为西方艺术家带来了新灵感。日本版画描绘的繁荣的城市生活激发了西方艺术家的想象,促使他们开始寻求新方法描绘市民生活。歌川广重的《明所江户百景》在欧洲受到了极大欢迎,许多欧洲和美国的海报都开始效仿其自由的构图和明亮的色彩。歌川国贞描绘的吉原艺妓在日本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欧洲广为流传。画中美人戏剧化的姿态,细腻丰富的表情为印象派艺术家的肖像创作带来了启发。德加、马奈、莫奈等画家都收藏了不少和风画作。酷爱和风的莫奈不仅让妻子穿上和服,给自己当模特,还在自己吉维尼的花园里建造了一座日本桥。
▲ 莫奈作于1900年的《吉维尼花园的日本古桥》
▲ 歌川广重作于1857年的《京橋竹がし》(Bamboo Yards, Kyobashi Bridge)
欧洲和美国的收藏家和艺术赞助人在东方西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来自法国里昂的工业家和古董收藏家埃米尔·吉美(Émile Guimet)从青少年时期便对考古学、东方学和宗教感兴趣。他从1876-1877年的日本之行中带回了大量宗教艺术品、浮世绘和对日本生活的记述,并于此后开始专注于亚洲艺术品的收藏,并成立了吉美博物馆,于188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对和风浪潮乃至亚洲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也是亚洲艺术的狂热爱好者,不仅收藏了大量日本浮世绘,还收藏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佛像雕塑和山水画。东方自然观和建筑艺术理念在他日后的建筑设计中影影绰绰,并影响了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波士顿美术馆东亚艺术部门的奠基人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来到美国,之后奔波于亚洲和美国,为波士顿美术馆收藏了大量日本和中国艺术精品,并以英文撰写了《东方的理想》、《东方的觉醒》、《日本的觉醒》和《茶之书》4部重要著作,推动了东方艺术文化在美国的传播。
▲ 1895年,美国设计师Charles Herbert Woodbury为《The Century》杂志7月刊设计的封面
除波士顿美术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外,美国和欧洲的其他博物馆和研究机构也在通过各种展览和出版物回顾历史,丰富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艺术与东相遇的故事。巴黎小皇宫(Le Petit Palais)日前正在进行的展览《歌川国芳:奇想天外》展现了这位江户时期的浮世绘大师对印象派的影响。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亚洲部借100周年之际推出了大量亚洲相关的展览,将于明年2月开幕的的《发现日本:美国收藏家和大都会》展览探索了日本艺术在美国的收藏和传播历史。加州大学出版的《佛祖的微笑:莫奈至今的东方哲学和西方艺术》 探索了东方哲学,尤其是佛教对现代以及当代艺术家产生的影响,将东西艺术交流的时间线进一步延伸到当下,介绍包括小野洋子、罗伯特·艾文(Robert Irwin)、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等艺术家作品中透露的东方美学。
▲ 葛饰北斋《东海道的保土谷》(约1830-1831)
▲ 爱德华·蒙克《夏夜之梦》(1893)
▲ Adolfo Farsari摄于1886年的京都街景
▲ 歌川广重《水道橋駿河臺》(Suido Bridge and Surugadai,1857 )
▲ Louis Dumoulin《京都的鲤鱼旗》(1888 )
▲ 歌川广重《二代目尾上松助の大工六三郎》(Actor Onoe Matsusuke II as the Carpenter Rokusaburo,约1814-1815)
▲ 凡·高《邮差约瑟夫·鲁兰》(1888)
▲ 鱼屋北溪《Painted horse escaping from votive plaque》(1834)
▲ Henri de Toulouse Lautrec《赛马》(1899)
▲ Otto Eckmann设计的挂毯《五只天鹅》(1897)
看东方:日本如何给莫奈和凡·高等西方艺术家带来灵感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 展至2016年2月7日
撰文 | 何雨
编辑 | 吴亦飞
本文图片由波士顿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提供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