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走钢丝的人》片花。以历史影像等方式重现了菲利普·珀蒂的“云中行走”全过程
1974年8月7日清晨,年方24岁的法国杂技艺人菲利普·珀蒂 (Philippe Petit)在完工仅一年之久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塔的61米的空隙间,架起了一根钢索。他利用一根特别定制的长8米、重25公斤的平衡杆,在离地400米的高空来回穿行了八次,表演长达45分钟,震撼了纽约乃至全世界。
▲ 菲利普·珀蒂在纽约世贸中心双塔间“行走”着
▲ 位于400米高空中的菲利普·珀蒂
2015年9月,在纽约电影节上首映的《云中行走》(由曾导演了《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即以这一故事为蓝本。电影的基础是詹姆斯·马什(James Marsh)于2008年拍摄的纪录片《走钢丝的人》(Man on Wire,曾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该片通过采访和历史影像重现了珀蒂此举的动机、筹备、实施直至谢幕之后的全过程。
这场在纽约上空展开的表演,并未经官方的授权。走下钢索的珀蒂随即被纽约警方以非法入侵的罪名逮捕。不过纽约法官对珀蒂的“惩罚”是要求他在中央公园免费为孩子们表演一次走钢丝,表演之后他的所有指控都将被撤销。纪录片的标题“走钢丝的人”,正是来源于一份警方报告。报告称,珀蒂的行为“制造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处境,且毫无任何正当目的”。
然而,这个“毫无任何正当目的”的行为为何在40年后依旧被人铭记?珀蒂是个疯狂的杂技“艺人”还是“高空行走艺术家”?
▲ 走下钢索后被警方逮捕也被媒体及观众簇拥的珀蒂
街头艺人的艺术梦
– ▬ –
珀蒂自幼年起就对魔术和戏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顾作为作家和飞行员的父亲的反对,珀蒂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在练习杂耍、前空翻、后空翻、单轮车等技法上,并在16岁那年首次尝试了走钢丝。他随后来到巴黎,以街头卖艺为生。然而,他逐渐对自己的杂技技艺感到不满足,试图寻找更大的目标。有一天,17岁的珀蒂在翻阅杂志时,第一次看到了尚在建设中的美国世贸中心,自此,在双塔间展开高空行走——成为了珀蒂的目标。
此后的六年半,珀蒂跟随马戏团联系走钢索的技能,在两棵树间搭起绳索反复练习。在大多数人眼中,珀蒂的光阴不过是浪费在了毫无用处的把戏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然而在他看来,被视作街头技艺的走钢索,是真正的艺术。“我视自己为高空行走艺术家”珀蒂说,“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着歌剧、戏剧、电影、诗歌和艺术的世界。这让我将钢索视作舞台”。为什么帕蒂要冒着生命危险,展开这场表演?或许正如《云中行走》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所说:“有些事,没有为什么。”
以天际为舞台
– ▬ –
1974年夏天,珀蒂和他的团队飞赴纽约。珀蒂假扮成记者进入世贸中心,并乘坐货梯来到了104层的平台,连夜在双塔间架起了钢索。拂晓之际,珀蒂开始了他的表演。当他一举穿过双塔间的钢索之时,地面的人群为之沸腾。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在到达双塔的另一端时,并没有离开,而是轻盈地一转身,继续在高空的行走。在距离地面400米的高空中,他跳跃,舞动,躺下面对无垠的天空,继而站起再跪下向着地面致敬。在400米以外的观众看来,珀蒂的身影犹如“天地间一尊缓缓移动且变幻着的雕塑”——将天际变成了舞台。“我将自己想象为一个诗人,征服着舞台”,珀蒂在纪录片中如是说。
城市记忆的经典时刻
– ▬ –
不仅是电影导演,珀蒂的故事也给予了包括作家和插画家在内的艺术家们无限的灵感。美国插画艺术家莫迪凯·葛斯坦(Mordicai Gerstein)于2003年将珀蒂的事迹绘制成了儿童插画书《高空走索人》(The Man Who Walked Between the Towers),并在当年获得凯迪克奖(The Caldecott Medal),是美国儿童绘本的最高奖项。作家科伦·麦凯恩(Colum McCann)以珀蒂的事迹为主线之一写成的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Let the Great World Spin)也获得200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 莫迪凯·葛斯坦的儿童插画书《高空走索人》
麦凯恩认为珀蒂的行为可以与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劳德夫妇(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环境艺术(
▲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劳德夫妇(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环境艺术作品《门》(The Gates),在纽约中央公园人行道上树立起7503座门,并栓上藏红色的彩旗,全长37公里
长久以来,他在纽约双塔间的行走,已成为纽约城市记忆的一个经典时刻。“9.11事件”之后,双塔倒下了,当世人于影像中再度目睹40年前于双塔间无畏“信步”的少年时,伤感与激动交杂。在他之前,纽约人并不爱这两座摩天高楼,他们认为它们“冰冷、生硬、无趣”。在他之后,纽约人逐渐爱上了它们,他们说珀蒂为它们注入了人性——自此它们“不再是工业和机器的尺度,而是人的尺度”。珀蒂说:“这是对一个钢索艺术家的最高赞扬”。《走钢丝的人》真正展现了何为“命悬一线”,而在最危险的时刻之下,也揭示着最纯然的人性。
撰文 | 赵文睿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