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镇Wivenhoe、荷兰库勒慕勒博物馆、台北双年展、LA的NOMAD艺廊、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米德海姆(Middleheim)艺术公园、盖蒂中心、鹿特丹的Witte de With 当代艺术中心、浙江东阳卢宅,这些看似并不常规的艺术目的地,就是这8位艺术家与收藏家艺术之旅的抵达之处■
三百多年前,年轻富有的英国贵族子弟穿越英吉利海峡到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去寻找艺术、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起源,用几近没有上限的资金和大量的时间,将各地最好的艺术与文学从欧洲大陆带回了英国。没人知道到底是谁开始了或是发明了这一行程。但很快它就有了一个相宜的名字:壮游(Grand Tour)。英文直译为大旅行。“壮游”一般持续几个月到几年,还通常会有博学的向导陪伴。这种“壮游”在19世纪后开始慢慢普及,欧洲北方地区和美洲的青年人也开始加入类似的旅行;同时因为蒸汽动力交通的发明,“壮游”也不再局限于贵族子弟。而现在西方年轻人的间隔年(Gap Year)也是从“壮游”发展出来的。
现在,除了瞻仰历史与文化的遗迹,用现代艺术景观吸引参观者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成千上万的游客会为了某一艺术事件或者展览不远万里去“朝圣”。2012年的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就为这个不到20万人口的小镇带来了从世界各地赶来的90万参观者。而西班牙毕尔巴鄂和日本直岛也同样因为当地的艺术景观而吸引了大批游客。
除了博物馆、艺术公园、艺术家工作室,《艺术新闻》邀请到8位热爱旅行的艺术家、收藏家与画廊主给您推荐他们最钟意的目的地。
推荐人:艺术家孙逊
推荐目的地:艺术家孙逊曾在这个安静的英国小镇Wivenhoe做过数周的艺术家驻地计划
推荐理由:
出生于1980年的孙逊被认为是中国新一代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艺术旅行多数是因为参加各地的展览和艺术家驻地计划。自2007年开始,孙逊已参加了二十多个艺术家驻地计划,去过了包括乌克兰、印度、美国、荷兰、德国等国家,他坦言自己每年有一大半时间在国外,而2009年更甚,只在国内待了两个月。
在众多的驻地计划中,孙逊对于英国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的一段经历记忆犹新。他曾经在埃塞克斯大学(Essex University)附近,一个叫做Wivenhoe的村庄居住过一段时间,那里的生活平静而安逸,他每天早上都会带着一杯咖啡去河边与天鹅做伴。河水朝退夕涨,有时甚至没至屋前。但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还有间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用马厩改造的工作室,据说培根很喜欢在这个小镇创作。
丰富的旅行经历让孙逊感到自己的世界观被逐渐打磨,环境的改变对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你会感到这个世界有很多可能性。”他说。
推荐人:艺术家胡晓媛
推荐目的地:荷兰库勒慕勒博物馆(Kröller Müller Museum)是近年来最能激发胡晓媛创作的博物馆
推荐理由:
艺术家胡晓媛的个人艺术旅行史开始于2006年,第一次出国她去了英国伦敦、利物浦,以及奥地利格拉兹,当地的自然风光成为她的最爱。不同于孙逊,胡晓媛出国旅行都是因为展览项目,而不是艺术家驻地计划,但也一年平均有3个月在国外度过,至今已经快用完第三本护照。
谈起最想要生活的城市,胡晓媛选择了纽约和伦敦,“有一次在纽约待了3个星期,仍然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有去”。胡晓媛推荐了纽约附近的Dia:Beacon美术馆,她被极简主义作品和美术馆空间产生的新语言所折服。荷兰鹿特丹附近的库勒慕勒博物馆(Kröller Müller Museum)是胡晓媛旅行中发现的一大惊喜。博物馆坐落在一块景致原始的国家公园中,进入公园后骑自行车10-15分钟才能到达。博物馆面积并不大,但是展出的作品却很经典。
旅行给胡晓媛带来了不少创作上的灵感,旅途中的见闻常常会刺激她的思维,“突然有些东西会显现出来让我觉得可以多加思考,可能最后我就会用视觉的方法把这些想法表现出来”。
推荐人:艺术家白双全
推荐目的地:2010年台北双年展的“回家计划”令白双全这位香港艺术家,对台北“再无旅行的感觉”
推荐理由:
白双全的手机日曆上记满了行程。粗略翻看,过去半年时间裡他至少有三份之二的时间不在香港。他在《单身看II:与视觉无关的旅行》说,“旅行和视觉的关系不只用肉眼建立,还关乎内心的一双眼。旅行者走入未知世界,其兴奋、恐惧、刺激、平和的情绪,使他在未知世界建立一处熟悉的部份,在已知地方创造一份抽离的感觉。”
他曾在日本、意大利、美国参加过不同的正式驻场计划。由于作品类型的关系,他通常在作品展览期间能有较长的时间酝酿、参与并创作,因此每到一地,都有独特经验值得回味。其中,2010年参加的台北双年展“回家计划”是令白双全印象最为深刻的。计划中,他在路边竖起“让艺术家陪你回家”的旗帜,跟随愿意参与计划的陌生路人回家,一路聊生活的故事。这次计划虽然是探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却同时改变了他对台北的理解。他说:“下一次再来,我也不再有旅行的感觉。”此后他对台北的印象不再停留在文艺作品裡常见的街道,因为有机会进入街道深处的不同空间,他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更加亲密的熟悉感。
在异地,白双全得以触摸到平时触摸不到的人事物。其中有些细节也许是当地人不以为意的,却在他的创作中幻化成有趣的价值。这是旅行之于他的意义。
推荐人:艺术家MC仁
推荐目的地:MC仁认为在洛杉矶的Nomad画廊裡,涂鸦离开公共空间,寻找到了更多元的载体
推荐理由:
既是独立音乐人也是涂鸦艺术家的MC仁,上世纪90年代留学法国,期间接触到涂鸦艺术,尔后带著涂鸦回到香港。现在的他,或工作或度假,几乎每个月都在旅行。他每年都去西藏朝圣,观察寺庙、观察壁画,大部份时候什么也不做,只是纯粹的观察。他旅行的时候不爱照相。在他看来,眼睛加双脚所看到的事物才更加真实,而镜头裡的世界多少打了折扣。
他认为涂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一个是倒了的柏林牆,一个是仍然屹立的长城。柏林牆的西面曾经涂满涂鸦,MC仁认为这最代表自由精神。而长城上那些美感欠奉的留言、“到此一游”的题字,他也将之归类为涂鸦的一种——因其也是不同创作者在公共空间的自由表达。
在去过的艺廊中,MC仁首推LA的NOMAD。NOMAD是由LA艺术家、音乐人Damon Robinson创办的printing making art compound,其中包括画廊、书店和商店,主力推广图像艺术和独立印刷。在这裡,涂鸦离开公共空间,寻找到了更多元的载体。早期,一班流浪创作人租用当地空置的仓库从事艺术创作,NOMAD正是取此意而命名。这些流浪创作人多为业馀艺术家,创作并非正职。也正是NOMAD让MC仁看到,即使是城市中二线、三线的艺术家都有一方创作的空间,透出城市对艺术的包容。
推荐人:收藏家乔志兵
推荐目的地: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米德海姆(Middleheim)艺术公园,是收藏家乔志兵最爱的艺术公园之一
推荐理由:
当代艺术收藏家乔志兵的艺术旅程随着他的收藏视野的拓宽在不断延伸,如今他除了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也关注国际当代艺术作品。乔志兵对柏林充满了好感,今年已经去过了两次。他认为柏林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并且越来越有艺术中心的感觉。著名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工作室就成了他每次的必到之地。柏林还有许多高质量的设计师和很好的画廊,这些都是乔志兵会去拜访的地方。美国艺术家伊丽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在柏林举办展览时,乔志兵第一次见到了这位艺术家,“她敏锐又脆弱,作品却很强烈。”谈到这次印象深刻的会面,乔志兵说,“我们聊得不算多,但有一种感觉却很强烈,我们的距离很近。”
乔志兵对艺术公园很感兴趣,自己也希望做一个这样的计划。他推荐了位于安特卫普的米德海姆(Middleheim)艺术公园,这个艺术公园里摆放了众多雕塑及装置作品,其中包括了埃利亚松和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位于波兰首都华沙的Bródno雕塑公园和巴西的Inhotim艺术公园也是乔志兵强烈推荐的去处。
推荐人:收藏家周艟
推荐目的地:收藏家周艟所推荐的洛杉矶盖蒂中心(Getty Center)
推荐理由:
出生于1989年的收藏家周艟,是这次采访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专业的他,在求学期间就跑遍了美国的各大美术馆。那时他最喜欢的美术馆之一是洛杉矶当地的盖蒂中心(Getty Center),除了有盖蒂家族的收藏品之外,还有一些和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展览。
另外,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一家小私营美术馆也令周艟印象深刻,“虽然小,但藏品很丰富,有不少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我记得美术馆门口有很棒的Henry Moore和 Alexander Calder的雕塑作品。”
回国之后,周艟将自己的收藏定位在东亚当代艺术品,旅行的范围也变为以亚洲地区为主,行程也是“跟着展会”走,新加坡、日本和香港地区是他近两年经常旅行的目的地。
无论走到哪里,周艟都会去寻找当地的“画廊区”,新加坡的吉尔曼军营艺术区(Gillman Barracks),香港的毕打行都是他每次必去的地方。
推荐人:收藏家Mimi Brown
推荐目的地:Mimi Brown在欧洲生活居住时最常去的美术馆是鹿特丹的Witte de With 当代艺术中心。图为今年4月在该美术馆展出的展览 The Crime Was Almost Perfect
推荐理由:
非盈利艺术空间Spring Workshop的创办人Mimi Brown,在欧洲生活居住时最常去的美术馆是鹿特丹的 Witte de With 当代艺术中心。过去两年间,Spring Workshop曾经和 Witte de With 合作过一个艺术计划 Moderation(s),双方因此有了更加深入的合作。她也经常造访伊斯坦布尔的非牟利艺术空间SALT和 Sylvia Kouvali’s Rodeo Gallery。如果到了伦敦,她一定不会错过的是 Chisenhale Gallery,那裡总有最顶级的新兴艺术家的作品。
今年6月,她和 Witte de With 当代艺术中心的总监Defne Ayas在柏林住了几天。在柏林双年展上,她见到艺术家 Christodoulos Panayiotou和他的新创作;还去拜访了艺术家AngSong Ming的工作室,亲身感受他的音乐艺术作品“Backwards Bach”。这些艺术家都曾经在Spring Workshop驻场。这次的重遇中,他们的新作品给了她新鲜的体验。
因为工作的缘故,Mimi Brown经常邀请一些海外艺术家来香港。他们通常没有机会来亚洲工作,却希望在亚洲开展一些艺术计划。她认为艺术圈一些重要的概念,可能在海外有丰富呈现,却在香港缺席。旅行正可以时刻提醒她这一点。
推荐人:画廊主郭浩满
推荐目的地:在郭浩满看来,浙江东阳卢宅为典型的古建筑村落,建筑极具艺术性
推荐理由:
云峰画苑主人郭浩满除了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画作,还在广东中山建了一座明清家私收藏博物馆。他热爱中国历史,中国民间的木製建筑是他最为倾心的。那些透著历史沧桑的深门大户带给他的震撼出乎意料。
在长江以南一些偏僻的村落,精緻的大宅因为历史原因被荒废、无人打理,但如果走进细看,却会发现柱梁门窗上雕刻著令人惊歎的精工雕艺。有些精工雕的家私,製作週期需要几十年、历经几代工匠的接力才得以成型。绘声绘色的木雕通常以民间神话为蓝本,连续起来看,十足鸿篇巨制,如今却深埋在尘埃中,或迎来毁灭的命运。郭浩满收藏明清家私超过十年,为此走遍全国各地的古旧市场,也对民间建筑史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说,除了徽式建筑名扬海外,浙江东阳、福建永春等地也有传统建筑村落值得被重视。其中东阳的卢宅,是一个典型的古建筑村落,家族主人卢氏是从宋代开始在当地扎根,发展到明清时期,家族考进朝廷做官的成员愈来愈多,大宅不断扩建。它的兴建也非常讲究艺术性。
他最常去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最近还多了长沙、成都、西安、杭州、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80、90年代我频繁去东南亚。1993年以后,我更喜欢去中国内地。”提及中国新兴的艺术城市,他推荐成都。在成都,茶馆成行成市,在茶馆裡与朋友聊天,最吸引艺术家和文人雅士。成都的画廊也在几年间越开越多。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