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可以说是双年展与三年展的大年,除了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这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艺术展览之外,还有不少新兴双年展如拉合尔双年展、奥尔胡斯三年展等,让2017的全球艺术界全年看点不断。《艺术新闻》盘点2017年度全球双/三年展与文献展,它们会被排进你今年的旅行计划中吗?
新年伊始,《艺术新闻》刊出精选的2017年全球各大城节重要美术馆的展览清单。进一步了解2017年全球更详细的艺术活动,可以查看近期出版《2017 全球艺术之旅》。
法国哲学家、艺术史学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在巴黎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策划了一场名为“起义”(Soulèvements[Uprisings])的跨学科展览。从肢体到语言,从冲突到欲望,展览以各个版块分别对应“起义”的不同阶段,用一种图像的政治人类学呼应着本年度的世界热点:难民危机。正如于贝尔曼在展览前言中所写:“黑暗时代”的沉重正悬于我们当代生活的上空。
12月9日,展览“ZHU-中国建筑,2016 丁乙”在上海朱家角安麓正式开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唐克扬担任策展人,抽象艺术家丁乙带来了7件作品,其中超过半数为场域特定创作。这个以“住居的理想”为题的系列艺术-建筑跨界项目希望以当代人对古典住居环境的反思,呈现艺术与建筑相遇的当代生活场景。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以下简称 CAC)于12月17日开幕的展览“超体:非人类的想象”(Hyperobject: Rendering the Non-Human)是对“CAC_实验室”最新研究与创造成果的一次呈现。艺术家塞缪尔·亚当·斯沃普(Samuel Adam Swope)的雕塑装置《飘流的房间》(Floating Room)以飞行器为媒介,引发人们对于新兴飞行技术、新兴物流、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思考;而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的新作《[软]图像的变节》(The Treachery of [soft] Images)则试图探讨人工智能与现实认知之间的关系。
12月16日,第二届新媒体艺术节在深圳开幕。在为期9天的第一期展览中,位于深圳南山区的 G&G 创意社区被赋予“新媒体艺术蜂巢实验室”的概念,76位艺术家围绕主题“南方::迭代::引力::”,带来了不同的参展作品。在策展人三三德的释义中,“迭代”在学术上的概念并不重要,而它所暗含的某种代际更迭在当下更为重要。
12月19日,“薇薇安·威斯特伍德:复兴生活”与“桃花源·迹”开幕式在上海 chi K11 美术馆同场举行,展览回顾了时装设计师薇薇安·威斯特伍德40多年艺术生涯中在环保事业所做出的努力,也将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呼应环保主题的作品融于其中,透过艺术提醒人们关注自然、活于自然。
岁末将近,在节日气氛渐浓的12月,国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陆续举办年度压轴展览,各城市画廊也纷纷在近期推出新展。“弘一斋”书画精品展亮相上海博物馆;chi K11美术馆推出薇薇安·威斯特伍德与中国当代艺术双展,在对话中探索环保跨界的意义;重庆原·美术馆以“物相·心相·世相”作为开馆大展;第5届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入围艺术家群展、第2届深圳新媒体艺术展则接连拉开帷幕。《艺术新闻》总结了年终前最后一波开幕的国内艺术活动及展览,希望南下北上的你不要错过。
查尔斯·简克斯(Charles Jencks) 重新思考了他于2000年为《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撰写的一篇讨论博物馆建筑自千禧年来如何演变的文章。当时,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催生了一个以堂皇壮观的博物馆展陈海量收藏的时代。在盖里设计的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美术馆(Fondation Louis Vuitton)的史楚金收藏展(Shchukin collection)开幕之际,简克斯悉数了这些全球令人费解的“世俗教堂”。
12月13日,苏州博物馆之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特展首展“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开幕,汇集清代苏州顾氏家族(过云楼)的历代书画藏品84件,涵盖书法、绘画、古籍碑拓、文房用品和过云楼顾氏手迹5个部分。透过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的顾氏藏品,可一览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收藏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