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exhibitions|展览 在M+设计馆藏展“形流意动”中发现1937年以来的亚洲近现代设计

香港西九文化区 M+ 视觉文化博物馆首个设计藏品展览“形流意动: M+ 设计藏品”于11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不仅是 M+ 设计馆藏的第一次公开露面,也是亚洲范围内首个同类型的展览。展览由4个以地理及时代性划分的主题所组成的“历史”以及开放式的“设计组群”组成,囊括了由1937年至今的120余件设计作品。M+ 设计及建筑首席策展人陈伯康认为:“于不同时代与地方,设计在文化、美学、功能、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方面都有其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形流意动’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同时希望观众更能了解设计所触及的宽阔层面。”

exhibitions|展览 “黑”远不止一种颜色?在慕尼黑揭开“黑色”的三副面孔

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Neue Pinakothek)展览“3种黑”(Drei Farben Schwarz)以19世纪及以前的大师画作,试图挖掘“黑”在绘画史上的三幅面孔:隐喻,构图介质,绘画技巧的挑战者。展览把重点放在了19世纪。因为正是这一时期,画家们对黑暗与黑色的处理方式在遵循旧时绘画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开辟出一条独有的发展轨迹。从委拉斯开兹到马奈,无论是绘画表现还是时装隐喻,“黑色”都经历了革命性的演化,并且后来深刻影响了20世纪初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和马列维奇的艺术创作。

exhibitions|展览 孙逊与他不断试错的“谶语实验室”

11月19日,孙逊在国内的第二次个展“谶语实验室”在余德耀美术馆开幕。这也是余德耀美术馆今年的最后一个大型展览。此次展览由纽约艺术评论家及独立策展人芭芭拉·波拉克(Barbara Pollock)担任策展人,展出孙逊从学生时期以来,21部已完成作品中的12部动画影像,包括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21克》。在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时,孙逊解释了“谶语实验室”的由来,以及自己艺术创作时的一贯理念:拒绝接受任何既定物,与简单化的世界抵抗到底。

exhibitions|展览 在“厦门·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观测”当代摄影艺术

“2016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于11月20日在厦门集美拉开帷幕,将在为期一个月的展期之中,呈现共计30多个展览项目,涵盖近2000件艺术作品,主题覆盖当代艺术中摄影的各个方面。从今年夏天在法国展出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精选展览单元,到“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亚洲影汇、蜷川実花个展、影史回眸、在地行动、藏家故事、无界影像等展览板块,《艺术新闻》将带你走进这一当代摄影创作的“观测台”。

exhibitions|展览 “萧条与供给”背后的当代艺术符码,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开幕

以“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为主题的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近日开幕,来自全球52个国家的670件作品汇集百家湖美术馆,500余位国内外当代知名艺术家及新锐艺术家参展。此次展览由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出品,以庞大的体量与国际化的定位为其即将在2018年举行的“南京双年展”探索道路。

exhibitions|展览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以协商员取代策展人的CAFAM双年展

11月9日,第三届CAFAM双年展“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双年展从策展和展陈,到参展作品,都带有实验性。双年展不设策展人,工作组仅以协调员的名义组织展览,向策展权力、观众与艺术的关系等再次发问,试图提供一种全新的展览实验模式。

exhibitions|展览 艺术上海现在时:更活跃的民营美术馆,更品牌化的展览

从上海外滩美术馆于今年9月举办的“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在华首展,到11月10日刚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幕的“谷文达:西游记”,上海的当代艺术展览大多由市场化运作的民营美术馆举办;而以余德耀美术馆的两大波普艺术主题展览为首,龙美术馆和 chi K11 美术馆等私人美术馆推出的重要展览,又意味着展览的品牌效应在上海尚未健全的艺术生态中发挥了更大作用。《艺术新闻》11月刊带来封面报道:更活跃的民营美术馆,更品牌化的展览。

exhibitions|展览 速度与力量带动的艺术叙事: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重构亚洲能量场

11月12日,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正式对外开放,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主策展人为来自印度的艺术家团体 Raqs 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双年展由主题展和城市项目组成,主题展分为“终端站”、“复策展平台”和“理论剧院”三大板块,主题展由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展。从主题“何不再问”出发,如果说叙事的要素是赋予意义、传达信息和激发情感,那么本届双年展呈现出来的诸多作品用知觉体验架构起了叙事和视觉表达的桥梁。

exhibitions|展览 以数码艺术叙写新世界:关小、尼尔·贝卢法个展与“HACK SPACE”在chi K11开幕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艺术家展现其创作的途径和面貌。11月8日,上海 chi K11 美术馆以新开幕的艺术展览:“关小:弹性睡眠&尼尔·贝卢法:软·见”和“HACK SPACE”将科技、雕塑与影像等多重感官装置共融一炉,共同探讨数码世界与艺术创作、当代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exhibitions|展览 艺术现场 | 特纳奖得主马丁·克里德式的极简主义戏谑与上海有什么化学反应?

11月9日,特纳奖(Turner Prize)获得者英国艺术家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期间,在乔空间推出了他的首次中国个展。乔空间和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联合为此次展览策划机构。马丁·克里德此次带来了2015年以来主要的绘画、影像、霓虹装置以及现场墙面绘画作品,他以标志性的轻松调侃式的艺术风格灌注于作品之中,以极简主义戏谑日常事物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