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就地起舞:日常空间中的舞与影”在明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围绕“舞蹈影像”这一自上世纪初即出现的艺术形式展开,探索其在当代日常空间和公共空间中的实践,共展出了来自18个国家的31位(组)艺术家的作品。舞蹈中关于动作的书写(choreography)和电影中图像的书写(cinematography)在展览中以互文的形式出现,创造出了独特的观看体验。
亮相卢浮宫之后,“莱顿收藏”首次全球巡展——“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6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11幅伦勃朗(Rambrandt)的画作,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Young Woman Seated at a Virginal)等佳作悉数登场。
继5月开幕之后,“中法文化之春”的热浪已席卷夏日。当代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首次登陆中国,法国国宝级演员伊莎贝拉·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将以朗读的方式重新演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更有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超长戏剧《2666》为中国观众带来独特的戏剧体验。美术馆与剧场之外,图像小说节和夏至音乐节也如期而至,将点燃艺术与音乐爱好者的夏天。ArtCalendar 为你精选六七月值得一看的中法文化之春活动。
即将于6月13日和14日举办贵宾预览的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Art Basel)将全球的目光都汇聚到这座莱茵河畔的城市。除了艺博会之外,这座藏家云集的瑞士名城还有哪些艺术展不同错过?ArtCalendar 整理的这份巴塞尔展览清单将为你的艺术之旅提供最全面的指南。
6月10日,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展区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与早在今年4月开幕的希腊展区共同完成了文献展历史上的首场“双城记”。文献展将在卡塞尔城内的33处场馆同期开展,除了弗里德里希美术馆(Fridercianum)、文献展厅(Documenta Halle)和新画廊(Neue Galerie)等传统文献展中心展场之外,今年还新增了不少位于北城新移民社区的场馆。从参展艺术家的人群构成和场馆的选择上,都能看出主办方对于当下难民危机和女性艺术家的关注。
自6月10日起,共35位艺术家从雕塑到表演艺术的新作将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明斯特(Münster)小城的各处亮相,展览将持续至10月1日,共计100天。每10年才举办一次的“雕塑计划-明斯特”(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自1977年开始,每一届展览均以公共项目为核心,由策展人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探索艺术与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的关系。此次展览的亮点包括由法国艺术家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在一座废弃的溜冰场里搭建的全新创作,而杰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将继续进行2007年起与当地社区花园使用者共同开发的项目。
今年初夏,北京红砖美术馆和广州时代美术馆将分别推出“高压”(Haute Tension)及“剑拔弩张”(Haute Tension 2)展览。5月27日,北京红砖美术馆展出的“高压”率先开幕,以法国当代艺术家对社会发展的探索与反思为线索,呈现了洛朗·格拉索、朱利安·佩维厄和塔提亚娜·图薇共8位马塞尔·杜尚奖(Prix Marcel Duchamp,简称“杜尚奖”)历年得奖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多数作品为首次在中国展出。“这些艺术家并非为艺术而艺术,他们的创作源自和世界的接触和对话,是对当代社会种种发展趋势进行充满张力和能量的探究和反思。”策展人阿尔弗雷·帕克芒认为。
你见到过声音,听过光吗?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通感体验在法国音乐家詹姆斯·吉鲁东(James Giroudon)策划的展览“透明的声音”中都可以实现。展览呈现了26位艺术家的45件作品,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互串联,挑战着参观者的感官逻辑。在吉鲁东看来,“透明”不仅是一种色彩状态,也是“进入其他空间的路径”。
当地时间5月13日,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在 Ca’ Giustin 公布了本届金狮奖的获奖者名单。由苏珊娜·普费弗(Susanne Pfeffer)策划、艺术家安妮·伊姆霍夫(Anne Imhof)参与创作的德国国家馆摘获本届金狮奖最佳国家馆奖项,“艺术万岁”主题展中弗朗茨·艾哈德·瓦尔特(Franz Erhard Walther)获金狮奖最佳艺术家奖项,美国艺术家卡若琳·史尼曼(Carolee Schneemann)则被授予金狮奖终生成就奖。
古典美学与现代科技、传统美术与新型媒介、艺术与商业等相对立的标签同时存在并融合于 teamLab 一身,从5月20日起,teamLab 在佩斯北京举办的首次大型个展“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将解码这个庞大的400人数字媒体团队的创作与运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