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exhibitions|展览 ArtCalendar|从法租界到西岸:上海初夏艺术漫游指南

初夏五月,《艺术新闻》准备了这份艺术漫游指南,从法租界、西岸、外滩到M50,四条开启五月艺术生活的路线图,自选进入上海艺术之旅的打开方式吧。

exhibitions|展览 在时尚与反时尚之间纠结的川久保玲,带着“居于其间的艺术”来到大都会的时装殿堂

5月4日,展览“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çons:居于其间的艺术”伴随着 Met Gala 的热潮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一贯对自己的创作三缄其口的川久保玲头一次同意以回溯展的形式向公众呈现她的设计思想,然而,如何“解码”她的理念,是川久保玲留给观众的课题。展览由9组两相对立的主题词汇一一展开,恰似川久保玲本人身上的冲突与矛盾。《艺术新闻》采访了第二年策划服装学院春季大展的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揭开光鲜亮丽的服装背后,这位“朋克”设计师的焦虑与挣扎。

exhibitions|展览 艺术北京进入第12年,国内老牌艺博会如何适应新生态

第12届“艺术北京”于4月29日开幕。作为目前国内历史最长的艺博会,“艺术北京”在12年中经过了艺术市场的爆发与调整。今年艺术北京最大的变化是将当代艺术和经典艺术放在同一个馆里展出,而设计北京的规模也较去年扩大了一倍。

exhibitions|展览 从永乐御制唐卡到宣德青花大碗:“永乐大帝的世界”还聚集了哪些拍场天价古董

4月28日,“永乐大帝的世界——御制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共汇集了包括2014年由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在香港佳士得以3.48亿港元拍下的“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及其他14件包括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瓷器以及佛像在内的文物。

exhibitions|展览 甄选皮高奇收藏中十五位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在巴黎展现多视角的非洲艺术

今年巴黎的春天很非洲。继三月老佛爷百货公司艺术空间举行非洲新生代艺术家展“接下来的一天”(至6月10日)、拉维耶特展览厅集结45位艺术家的“非洲首都”展(至5月28日)、“艺术/巴黎”博览会以非洲为荣誉贵宾之后,路易威登基金会也于4月26日推出最新展览“艺术/非洲,新工作室”(Art, Afrique, le nouvel atelier)。 这是该基金会继去年“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之后,再一次将聚光灯投射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

exhibitions|展览 TANC 专访 | “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古根海姆如何策划美国境内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展

今年10月,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将举办“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作为有史以来在美国境内美术馆展出的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世界剧场”将在美术馆的圆形大厅以及两个塔楼展厅内呈现来自75位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的共计150件作品。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孟璐(Alexandra Monroe)认为,此次展览“全力专注于呈现中国的概念性艺术实践,及其背后代表的两代中国艺术家”。策展人孟璐和田霏宇(Philip Tinari)接受了《艺术新闻》的专访,就关于此次展览的诸多问题展开了讨论。

exhibitions|展览 去往2116的未来线路?“时间的种子”翻开上海种子第二章

4月22日,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艺术家邱黯雄的作品与科幻小说家刘宇昆(Ken Liu)特别为上海种子所撰写的《上海48小时:国际游客周末观光指南,行星漫游者出品,2116》两相呼应,两者不约而同地以影像装置与文本的形态相结合,讲述一趟发生在百年后的“上海之旅”。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张海濛及其小组成员所开发的线上游戏《玩出未来2116》在第二章中将以完整的作品形式在展览中呈现。“2116其实并不很遥远。它只不过是超过了我们的有生之年,但是我们不能再以人类自身的时间、限度去思考自然”,远景能源 CEO 张雷说。而面对“灭绝”性的未来,“时间的种子”应当在今天种下什么样的愿景形态?证大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也是上海种子研究员之一的戴志康说,“我们期待中国人能为全球亿万级的人口提供一种生存方式样板。也许上海种子下一章的主题就会是'平等'、'公平'”。

exhibitions|展览 普利兹克得主伊东丰雄把回顾展带到上海,在PSA回望“还历之年”

4月22日,日本建筑师、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伊东丰雄(Toyo Ito)首个回顾展“曲水流思”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开幕。展览展出了建筑师自1971年成立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至今46年以来所有重要的作品。现年75岁的伊东丰雄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谈到了此时举办回顾展的意义,并谈到日本文化中“还历之年”这一人生重要的分水岭。

exhibitions|展览 “绘制地图的人”与“不息”的中国艺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回应年度主题“艺术永生”

4月19日,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北京公布了今年国家馆的整体展览方案。邱志杰担任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由其策划的展览主题“不息”不仅呼应着本届双年展总主题“艺术永生”(Viva Arte Viva),同时恰如其分地呼应了中国关于“永生”的回答。汤南南与汪天稳,邬建安与姚惠芬4位艺术家和工艺大师将交叉产生出新作品。邱志杰认为,中国馆的策展方案将是一个由“艺术家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提出关于什么是“永生”理解的中国方案。

exhibitions|展览 “唐物”、“和物”与“侘茶”,从中国习得的“茶”如何在日本演化为“茶道”

4月10日,位于上野公园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推出春季新展“茶道的艺术:日本文化的精髓”,介绍了茶道从室町时代至今在日本的衍变,也是1980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茶道的艺术”以来有关同类主题的规模最大的展览。12世纪,宋代的新式茶饮习俗由日本禅僧在中国习得后,便逐渐在禅寺、武士家族及日本上流社会间流传开来。16世纪的织丰时代,千利休创造了“侘茶”(wabicha),将简素的茶具与精致的唐物一同使用,独辟蹊径探求“和物”以至寻常器物的美,从此茶道由精英贵族的专属之物渗透至市井阶层。就这样,茶道历经百年流转更迭,发展成为日本文化中突出而独特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