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exhibitions|展览 约翰· 凯奇、肯宁汉…在MoMA看劳森伯格如何与他的“朋友圈”一起创作

“罗伯特·劳森伯格:朋友之间”回顾展将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至9月17日,展览回顾了在60年的创作生涯中,罗伯特·劳森伯格是如何让周围的艺术家、手工艺人、音乐家、舞蹈家和科学家走进他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在“朋友们”的直接影响和参与下,劳森伯格创作的绘画、雕塑(包括声音雕塑)、拼贴、互动装置、影像、舞台设计等学科。展厅内,约翰· 凯奇、赛·托姆布雷、摩斯·肯宁汉等人的作品穿插并融合于劳森伯格的创作线索之中——这似乎是一场以纪念劳森伯格为名义的亲密聚会。

exhibitions|展览 从巴黎出发:路易威登基金会开馆三年与中、俄、非连线的跨文化艺术版图

刚刚在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开幕的“格哈德·里希特”作品展是基金会“Hors-les-murs 墙外”项目框架内,继东京、慕尼黑、威尼斯等城市后,第五个旨在分享、传播基金会馆藏之美的地标。路易威登基金会主席伯纳德 · 阿诺特曾在2014年开馆时说,希望路易威登基金会成为“巴黎艺术新地标”。近三年过后,这一愿景已成现实。作为一个当代的西方艺术机构,如何对今日世界的地缘政治现实发出质询,甚至促成改变,是基金会反复叩问的话题。

exhibitions|展览 在流动中寻找“全球定位”:新一代“海归”艺术家在西岸提问艺术系统

6月29日,作为正在建设中、即将于2018年年中建成的油罐艺术中心的预热,展览“全球定位”分别在乔空间和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进行。展览由缪子衿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阿斯巴甜、何绍同、刘娃、刘辛夷、蒲英玮、谭天、于霏霏、钟云舒、朱田共9位与其有类似海外学习及生活经历、年纪相仿的艺术家。全球化既深刻影响了这群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年轻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知识系统,决定了他们所生活、工作及展览所需要不断变动的物理空间,在艺术家这一职业身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职业本身及自我身份的追问。

exhibitions|展览 遇见《4900种色彩》,为什么路易威登基金会北京 Espace 开幕展会选择里希特

6月29日,致敬当今在世最重要的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作品展在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面向公众开放。作为路易威登基金会的“Hors-les-murs 墙外”项目的延续,此次展览旨在将基金会馆藏中最有象征性、最重要、最有分量的作品呈现给巴黎以外的公众,并将西方艺术当中触碰核心问题的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中国北京。《艺术新闻》特别访问了策展人安洁丽娜·榭尔弗(Angeline Scherf),她同我们分享了一些展览背后的故事。

exhibitions|展览 对中国艺术家影响巨大的里希特画展又来北京了,半个世纪他都在用“非绘画”进行绘画

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即将呈现“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作品展,而距这位德国艺术家上次在中国的个展,已快有10个年头。给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带来巨大影响的里希特,其艺术生命从上世纪60年代延续至今。面对来来往往的各种主义与流派,他又总保持着冷静的距离,不被任何一类风格裹挟。带着古典的内核进行最前卫的艺术探索,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描述如今已85岁高龄的里希特一贯坚持的创作精神。

exhibitions|展览 在海牙“发现蒙德里安”,重温荷兰风格派运动百年

为庆祝荷兰风格派运动一百周年,荷兰的众多艺术机构都举办了特别的展览活动。已于6月初在海牙美术馆开幕的“发现蒙德里安”(The Discovery of Mondrian)聚焦这位风格派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通过300余件作品,展现了其各阶段的艺术创作。除了海牙美术馆之外,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和凡阿贝博物馆(Van Abbemuseum)的展览分别从该运动的起源和影响出发,带领观众重温了百年前的这场伟大运动。

exhibitions|展览 经停珠三角—威尼斯—香港:行进14年,“广东快车”此站停靠香港M+展亭

6月23日,香港M+展亭的第四个展览“广东快车”开幕,作为艺术收藏家管艺在2014年捐赠予M+视觉文化博物馆的37件藏品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通过修复、重制与文献整理,在管艺捐赠的基础上,再现了“广东快车”这个划时代的艺术项目。

exhibitions|展览 展望的“小宇宙”降临龙美术馆:引爆在自然与东方,科技与未来的交汇点

艺术家展望迄今为止最大的回顾展“境象”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幕,呈现了其包括《假山石》和《小宇宙》等横跨20年创作生涯中的多件重要作品。展望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积极探索新媒体及科学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以及艺术面对社会境况所应作出的回应,此次展览中的作品亦运用到了多种科技与媒材。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展望如何在“潜在”的虚拟世界中再现人与技术这层新型的具有互动性的社会关系?我们从他此次个展中看到了他更具有实验性的一面。

exhibitions|展览 上海K11开启双程Fantasy,奇幻之旅交给色彩言说

色彩之于艺术和艺术的创造者意味着什么?表达的渠道、创作的灵感、开启异世界的一把密匙?上海 chi K11 最新的双展“Fantasy Access Code”与“Fantasy Creator”试图激发观者对色彩、媒材、性别创作身份的认知和思考。五位海外艺术家以艳丽的 Alcantara 面料为材料进行创作,为观者打造了一场缤纷多彩的奇幻之旅;而中国当代艺术展“Fantasy Creator”则汇聚了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实现和身份转换。

exhibitions|展览 始于1989,Wolfgang Tillmans 没有“主打”曲的回顾展在贝耶勒基金会

贝勒耶基金会(Foundation Beyeler)成立20周年之际,该机构迎来了其历史上的首场大型摄影展——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个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创作于1989至2017年间的200余幅摄影作品,以及一件全新的视听装置。在接受《艺术新闻》国际版的专访时,艺术家将展览形容为“一张收录了那些没能成为单曲的作品的伟大专辑”。提尔曼斯作品中对自由的狂热追求和对记录生活瞬间的渴望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展览中的多件作品此前鲜被展出,艺术家独特的布展理念也使得这些作品之间的相互关联愈加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