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exhibitions|展览 英国同性恋去罪化50周年,在这场酷儿艺术展上回看王尔德是怎样被囚禁的

时值英国对同性恋行为的部分去罪化实施50周年,伦敦泰特不列颠展览“英国酷儿艺术”向观者呈现了1861至1967年的百年之间,LGBTQ 艺术创作者的作品、故事与人生。奥斯卡·王尔德、西蒙·所罗门、毛德·阿伦、大卫·霍克尼……他们用文字、画笔、舞蹈向观者娓娓道来了一个又一个私密的故事。酷儿群体往往身在不得不“演”的处境之下:首先他们得掩藏好真我,其次他们还需要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所经历的不公、渴望与现实被创作者用艺术的方式——也仅仅只可能通过艺术的方式——朦胧又强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exhibitions|展览 安达卢西亚花瓶、非洲面具与中国书法…在工作室中发现马蒂斯的灵感之源

法国艺术家亨利·马蒂斯的回顾展 “工作室中的马蒂斯” 由波士顿美术馆巡展至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于8月5日开展。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惠顿学院美术史教授艾伦·马克布林认为:“观看马蒂斯收藏的物品是了解他的思考方式的绝佳途径。”“工作室中的马蒂斯”以马蒂斯收藏的物品为线索,勾勒出马蒂斯不断汲取艺术养分、探索新的艺术形式的一生。 来自不同文化与传统的艺术能量在这些物品中汇集、碰撞、融合。

exhibitions|展览 除了标志性的熊猫,还有什么进入了“赵半狄的中国Party”

尤伦斯艺术中心新展“赵半狄的中国Party”于8月4日开幕,展览以“社会现实主义”作为贯穿赵半狄看似截然不同的创作阶段的线索,以纵览艺术家近30年以来三个阶段不同的创作面貌。“现在,我把中国的现实当作一场Party来看,我努力想从中抽身出来。”赵半狄曾表示。在展览开幕之际,《艺术新闻》专访赵半狄,探讨其创作的转型过程以及对于诸多争议的回应。

exhibitions|展览 在安藤忠雄设计的21_21 Design Sight,想象你在10万平方米织物上行走

如何想象置身于一只能承载500人的气球内部,或是在覆盖湖面的10万平方米织物上行走?走进只有一米多宽的教堂、住在博物馆内部又是什么体验?由作家、编辑青野尚子(Naoko Aono)策展的“大计划:你能走多远?”(Grand Projects: How Far Will You Go)或许能给你答案。这场充斥着庞然大物的展览目前正在东京六本木的“21_21 Design Sight”美术馆举行。

exhibitions|展览 “政纯办”12岁了,他们如何在深圳“用我的红包,换你喜欢的蓝色”

7月16日,政纯办小组在深圳华·美术馆的首次个展,以“政纯蓝”这个始于2005年的标志性颜色作为展览的整体视觉基调,在回顾五位成员在过去12年来集体艺术实践的同时,也呈现了他们目前仍在持续实践的参与式艺术项目以及几件回应深圳地方语境的新作。

exhibitions|展览 当MoMA回顾女性艺术家与战后抽象:以性别为作品做标注是否还有意义

二战结束之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女性打开了一定创作的空间。然而,与男性同仁享有的机会相比,画廊与美术馆为女性艺术家提供的资源仍严重稀缺。直到60年后的今天,她们在公众视野里仍仅占极小的比例。正是意识到了机构自身和艺术史叙事中的缺失,MoMA 希望通过展览来回应与纠正以白人男性为主的收藏和展览引来的诟病。在这一视角下应运而生的馆藏展“制造空间:女性艺术家与战后抽象”检视了从1945到1970年之前,女性在这个时期主导的抽象风格影响下创作的绘画、雕塑、摄影、拼贴和设计作品,正在 MoMA 持续展出至8月13日。

exhibitions|展览 他的生命终结了,他的照片中裸露的青春依旧新鲜

7月8日,“无须之美”:任航纪念展在 Modern Art Base 上海艺术基地开幕。展览呈现了19幅任航以少年男性躯体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从古希腊所崇尚的理想美为切入口,探讨男性身体在当下社会中的艺术语义。今年2月24日,摄影师任航的突然离世让其身后作品的版权归属一度成为行业内的焦点,经由任母的准许,此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都将成为任航的唯一且最后一版。此后,任航父母还将面对一些列处理作品版权的繁冗法律事务。

exhibitions|展览 夏天去普罗旺斯看什么?在阿尔勒摄影节遇见拉美与伊朗

7月3日,第48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在普罗旺斯拉开序幕,将世界的目光汇聚到这个南法小城。今年摄影节依然由40多个展览组成,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250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法国-哥伦比亚文化年的框架下,本年度的阿尔勒国际摄影展览重点推出了聚焦拉丁美洲的“拉丁!”(Latina!)单元;并集结了66位伊朗艺术家摄影作品,推出“伊朗,38年”(IRAN, ANNÉE 38)单元,展现了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摄影师马修·佩尔诺镜头下阿尔勒当地的民族生态也同样受到关注。

exhibitions|展览 与菲利普·帕雷诺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共此时”,进入一场没有作品清单的展览

7月7日,法国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在中国的首场个展“共此时”(Synchronicity)于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精确计算的电脑程序、即兴发生的“达郎”(dalang)表演,甚至无法预测的天气环境共同决定了展览中的的声色光影变幻,他的创作横跨电影、雕塑、素描和文本等多种媒介。展览的标题引自卡尔·荣格(Karl Jung)于1920年代提出的理论,用来描述无法用因果关系解释的“有意义的巧合”(uncasual coincidence)。荣格认为,这些表面上无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有着非因果性、有意义的联系,这些联系常取决于人的主观经验。

exhibitions|展览 “锡人的心脏”与Instagramable的艺术:制造一个“网红派对”般的后网络展览

收藏家、木木美术馆联合创始人,活跃在 Instagram 上的黄勖夫的新身份是策展人,以艺术与科技的联结为线索的展览“锡人的心脏”在北京开幕现场,随处可见网红模样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他们随时在自拍或者拍摄展览,将现场上传到社交媒体。是迎向一个泛艺术化的消费时代,还是反思技术渗透之下艺术何为?是审视技术突变之下人的危机,还是自己动手刷新艺术圈的规则——或许这一代人还没来得及细想,就已经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