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于7月1日在普罗旺斯小城阿尔勒拉开帷幕,这是这个全球历史最悠久摄影艺术节的第50个年头,50场展览同期开幕,旨在通过摄影和影像回应一个“在纷乱中的世界”(a world in turmoil)。
与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同期进行,英国作家与陶瓷艺术家埃德蒙·德瓦尔(Edmund de Waal)将展览“诗篇”(Psalm)带到了威尼斯犹太人聚集区(Campo di Ghetto Nuovo)。
7月8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的“三国志展”就以此为关键词举办了该馆最大规模的中国主题展之一,从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46家收藏单位选取了220余件(套)展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展示东汉——三国分立——西晋时期的历史风貌。
十年之后的今天,《密特拉》首次在美国之外的地区展出——在7月27日于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的马克·布拉德福特个展“洛杉矶”(Mark Bradford: Los Angeles)中,它与艺术家多年来创作的大型绘画、装置及视频作品一并呈现了其对于观念、过程、材料以及场域之间内在关系的不断探索。
8月29日,木木美术馆成立5周年之际,以木木美术馆新馆钱粮胡同馆为核心的木木艺术社区迎来“大卫·霍克尼:大水花”展览,这场与英国泰特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首个大型展览。
即将于8月30日在贝浩登(上海)开幕的汉斯·哈同个展,便将聚焦这位抽象主义大师跨越1950至1980年代的创作历程,围绕1973年、1986年与1989年这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从技法、工具、画作的尺幅及作画时的姿势等方面的变化来呈现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作出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180年来,摄影术的出现让人类社会进入图像时代,也在科技的进步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多样发展态势。8月19日,银川当代美术馆推出“摄影180年在中国”展览,首次集中展示自摄影术发明以来,中国摄影史上500余件、数千张摄影家的原版原作。
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LACMA却在中国当代艺术上进行着突破性发展。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与芝加哥大学斯玛特艺术博物馆全球当代艺术策展人欧莉安娜·卡基奥内(Orianna Cacchione)共同策划的“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大展正是中美贸易战持续之际艺术和文化合作的一个重要例子。
2019年8月3日至10月27日,由新媒体艺术家黄心健(Hsin-Chien Huang)及前卫音乐教母劳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共同创作的VR(虚拟现实)互动作品《沙中房间》(La Camera Insabbiata / Chalkroom)将亮相于现代传播集团当代先锋艺术空间――现代艺术基地(Modern Art Base,MAB)。
诸多博物馆都正举办相关展览以纪念艺术家逝世500周年。其中最瞩目的是巴黎卢浮宫即将于10月24日开幕的展览”莱昂纳多·达·芬奇“。而与达芬奇同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也将因循达芬奇的脚步,成为下一个博物馆聚光灯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