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exhibitions|展览 捕捉“艺术之前”的潜能,看见“自有序”的民间

“让被现代性所浪费的生命复活,让被历史碾过的身体恢复知觉”。这番直白的表述出现在“民间自有序”展览现场垂下的绿色帷幕上。这场展览于7月在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开幕,由客座策展人王欢策展,共呈现十三位艺术家和素人创作者的45件媒介各异的作品,以“民间”一词自带的丰沃属性和在不同语境下激发出的多个面向,探寻民间社会的创造冲动与自发秩序的内在逻辑。
“民间不应该仅仅是被当代艺术所征用的一个元素,而应该是能够与当代艺术相互制衡、平等对话。”策展人王欢希望通过展览,将当代艺术与民间文化放在同一个尺度里讨论,并去重新正视民间的自主性。

exhibitions|展览 “时间的幼虫”:墨脱归来,再孕生命的茧体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印边界。这里是中国最难抵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后一个贯通公路的县城(2013年底通车)。由接近7000米海拔的落差构成的垂直气候带,足以让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及相对有限的空间中体验从热带雨林到冰川气候的激烈变化。各种物种在此交汇,让墨脱成为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exhibitions|展览 从世界边缘坠入心底星河——一场穿越时空的“宇宙考古”

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瑞士科技文化中心(Swissnex in China)共同推出的大型展览“宇宙考古-探索时空的科学艺术之旅”于5月16日在上海天文馆临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中瑞两国联合策展,策展人包括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实验博物馆学实验室(eM+)负责人Sarah Kenderdine教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实验室(LASTRO)主任Jean-Paul Kneib教授以及中国独立策展人龙星如。
宇宙诞生之初的光依然在持续抵达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光承载着太初时期的暗语,我们通过望向深空而回溯过去。龙星如指出:“《宇宙考古》的空间逻辑是模拟一束光从宇宙远端不断向地球而来,穿越星际空间和繁忙的地球轨道,最后落到地面,与望远镜和人相遇,直抵心灵的过程。”展览的6个篇章“世界边缘”“深空地貌”“轨道丛林”“观天之眼”“宇宙往事”“心底苍穹”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中依次展开,人类之眼与天文望远镜的“观天巨眼”共同开启这段“由目及光”的宇宙考古。

exhibitions|展览 与劳伦斯·韦纳隔空相逢:一位观念艺术先锋在北京的余音

“我常常想象,词语是微小的家宅,它们有地窖和阁楼,常用的意义居住在底楼,它们时刻准备着‘对外贸易’,和他人等价交换,这个过路人永远不是梦想者。登上词语这个家宅的楼梯就是一级一级的走向抽象。下降到地窖就是梦想,在不确定的词源的遥远走廊里迷路,在词语中寻找无法找到的宝藏。

exhibitions|展览 “预示与回望”40年时代心迹:丁乙个人回顾展在南法举行

从马赛机场出来驱车大概半小时的路程,穿过南法的浓郁光影便抵达 Château La Coste(拉斯科特酒庄),它坐落于历史名城艾克斯和吕贝隆国家公园(Luberon Regional Natural Park)之间,占地200公顷,顺着视野望去,葡萄园、栗树林和橄榄树的田野一路延伸到普罗旺斯的地平线,雕塑、画廊、当代展馆散落其间,这里因其葡萄园种植、当代艺术收藏和当代建筑而闻名。

exhibitions|展览 相地堪舆:当影像深入田野,在平行时空做地理制图

“我希望这个展览能够为博物馆观众和当代美术馆观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在广东时代美术馆19楼展厅穿越住宅区域下到一楼的电梯中,策展人何伊宁说。这句话不仅十分应景的呼应了广东时代美术馆作为一所“安插”在住宅楼中的社区美术馆,一直以来试图不断拓展更加广泛的观众群体的期望,其中不经意间所激活的关于“博物馆”这一伴生于现代化的外来词汇的思考,或许同时也可以成为进入由其策划的群展“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的众多切口中的一枚。
“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于7月中旬在广东时代美术馆揭幕,展览囊括陈萧伊、冯方宇、郭珈汐、韩倩、贺子珂、李勇、林舒、刘卫、刘昕、刘雨佳、吕格尔、任泽远、塔可、徐晓晓、曾翰、张北辰、张文心、张紫璇、郑安东、朱英豪等22位艺术家以摄影和影像作为主要媒介的创作,考察了中国当下艺术实践与本土地理知识、全球生态话语,以及艺术家个体经验之间的联系,以“堪舆学”作为隐喻,呈现艺术家通过校察地理的方法,回应与华夏大地相关的美学、文化、生态与地缘等复杂议题。
本次展览是广东时代美术馆于今年宣布重启后呈现的第二个主展厅项目,⼴东时代美术馆⾸席策展⼈蔡影茜表示,本次展览的缘起可追溯至何伊宁此前对美术馆泛策展项目“岛屿再造时”及“口岸联盟”的参与,展览关注的议题与美术馆过往研究的脉络一脉相承。

exhibitions|展览 在洞穴中的玩偶、熊猫与海葵之间,体会坎帕纳工作室用设计重塑的“无常”

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展出的“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的得名源于柏拉图的洞喻说(Allegory of the Cave)——一群被囚禁在洞穴中的人,他们只能看到物体借由火光投射在墙上的倒影而将其误认为真实世界,殊不知自己受制于有限的感知和认知之中,只有走出洞穴看见太阳底下的真实,才能抵达更好的生活。“一个人无论年龄或背景,都能够理解柏拉图的经典隐喻。我倾向于认为我们所有人都生而好奇。因此展览的展陈设计邀请观众拥抱陌生、走出舒适区,并因有此种勇气而任想象力自由驰骋,”阿贝托·坎帕纳(Humberto Campana)说道。
“无常”是理解当代社会、不同文化和坎帕纳工作室设计理念的关键词,在展厅——或说如遍布人工钟乳石的洞穴——里穿行,是坎帕纳工作室(Estúdio Campana)为本次展览所设的谜题也是解题方法。作为工作室在亚洲的首次大型展览,“无常”由意大利设计博物馆馆长马可·萨米切利(Marco Sammicheli)和PSA馆长龚彦共同策划,工作室创始人之一阿贝托·坎帕纳亲力设计展陈,巴西新锐设计师玛鲁·威登(Maru Widen)担任平面设计。展览聚焦工作室丰富的文化产出,借助逾五十件开创性的作品,分为“手工行动”“表现行动”和“社会行动”三个主题板块,从工艺及材料探索、个人思考到集体共识,以及社群建设和地方生态等方面呈现坎帕纳工作室的设计思想。

exhibitions|展览 “无人之局”以何无人:刘娃与鲍杨的“狂幻之野”

现场偶发的光影令人侧目,这是鲍杨的两件声音装置作品《无限塔 Infinity Tower》和《超级星 Superstar》因光的折射在墙上投出一片自带光效的“蝶影”,蓦然生发的效果让刘娃和鲍杨这对艺术家组合为之欣喜,两道光影巧合般贯穿起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并把龙美术馆阶梯展厅里错层的作品融合成一整个因自然生发的聚合体,以此回应展览“狂幻之野”(MADLANDS)多物种平等共存的主题,也即与自然“合鸣”:造就光影的天时地利,如置秘境的多维体验,以及人与自然相联的共生世界。
对艺术家而言,同样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作品能在同一时空下产生共鸣。正如刘娃所说,“每一件作品都像旅行中看到的不同生物或非生物,彼此在共同的空间中相互影响”。刘娃和鲍杨都是90后,刘娃曾在耶鲁大学取得人类学与艺术双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艺术文化与科技硕士学位;而鲍杨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并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获得钢琴演奏的本科和硕士学位。这样的学科背景,让两人均对跨学科或跨媒介创作产生兴趣,并就此开启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影像、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

exhibitions|展览 “两极椭圆”:金允哲的技术诗学

当“玄学”(paraphysics)和“跨物质”(transmattering)的概念融入宇宙学图景,岩石、金属和生物媒介都在韩国艺术家金允哲(Yunchul Kim)手中点铁成金。在798CUBE呈现的金允哲个展“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 (Elliptical Dipole: Visceral Particles and Sorcerous Flows)中,艺术家试图通过融合技术与感性,以超验的感知和灵性的沉思,探索物质的潜能与宇宙的隐秘真相。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知名媒体艺术策展人张尕策展。
在“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开幕之际,《艺术新闻》对策展人张尕进行了专访,并基于本次展览探讨了技术与个体的边界,并由此展望着一个处于共同体中的、共生的后人类前景。

exhibitions|展览 在“表面之下”穿透现实:第55届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揭幕

7月1日至9月29日,第55届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以“表面之下”(Beneath The Surface)为主题在法国东南部城市阿尔勒举办,通过“震荡和动荡”(Tremors And Tremoil)、“精神”(Spirits (YŌKAI))、“痕迹”(Traces)、“平行”(In Parallel)、“重读”(Rereadings)等版块近60场展览,以摄影为媒介,打开认识世界的多维视野。
半个世纪以来,这个由摄影艺术家吕西安·克雷尔格 (Lucien Clergue)、作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 )和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奎特 (Jean-Maurice Rouquette )于1970年共同创立的活动一直将摄影艺术带入夏日人们的中心视野,并已成为全球摄影界的标志性盛会。在摄影节举办期间,本地从12世纪教堂至19世纪工业建筑的多处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展览场地对外开放,为在此展出的作品赋予独特的在地语境,同时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打开城市探索的丰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