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起,曹斐个展“在过满的世界挖一个洞”于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举行。在国际当代艺术界,曹斐是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她曾于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Secession,2015年)和纽约MoMA PS1(2016年)等国际机构举办展览。
在结束关于19世纪印象派风格的上一个展览之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将艺术的脚步向前推进了100年,2018年11月16日将与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联合呈现一场关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极简主义风格盛宴。
大卫·史瑞格里(David Shrigley)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乱了,乱了”终于在被夏末的台风“捣乱”了两轮后,于昨晚正式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
“因为我们收藏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当观众漫步在复星艺术中心二层的最新展览“收藏当代之道:来自复星基金会的影像(2010-2018)”中时,不免会被墙上这句出自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话深深吸引。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北京的秋天短暂而又舒爽。十月,层林尽染的首都除了满山红叶,798艺术节、北京国际设计周,遍地的展览与艺术活动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精彩。
座标苏黎世、伦敦和香港,一场名为“曾梵志”(Zeng Fanzhi: In the Studio)的展览在三地同时呈现。这是国际画廊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首次在几乎同一时间段的不同空间呈现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
恰逢十三周年馆庆之际,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于9月26日推出“众妙之门(Mind Temple)”展览,共展出来自22位国内外艺术家的25件/组作品,涵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传统艺术、宗教体验等多重话题,其中多达15件作品是专为本次展览特别委任制作。
“艺术家此在”在开展前极力保持神秘,因此外界对于将会展出什么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展出知之甚少。GUCCI 官方发布的展前通告简单解释了一下展览的主旨:“在这个所有一切都能被重复生产的时代,并没有任何东西能真正保有原创的光环;这也意味着我们急需更新对‘复制品’的陈旧概念,换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复制’其实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蔡国强,这位以烟花艺术著名的中国艺术家将在下个月起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举办个展《花曲:蔡国强在乌菲齐》(Flora Commedia: Cai Guo-Qiang at the Uffizi)。此次展览由乌菲齐美术馆馆长埃克·施密特(Eike Schmidt)和版画部策展人劳拉·多纳蒂(Laura Donati)共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