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的展览“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向我们讲述了克里斯汀·迪奥及其后继者70余年基于其时尚基因而不断更新创意的历史
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或许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正如英国哲学家与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所言:“时尚只是将艺术实现为生命形态与社会交往的尝试。”
由保时捷中国与上海市文社艺术基金会(Cc 基金会)共同主办、ART021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和TX 淮海倾力协办的“愈”见新境——2018-2019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获奖者作品展暨保时捷公共艺术疗愈项目启动仪式在TX淮海举办
展览“伊丽莎白·佩顿:练习”作为艺术家在中国的首场个展,囊括了佩顿过去三十年创作的一系列素描、版画、绘画等作品,将我们带回90年代纽约那个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仍然充满实验活力的艺术世界。
来客们在宴会厅觥筹交错,名人汇聚的场面被人们上传到社交媒体上。黄觉走上DJ台,人们举起手机录像,一位现居上海的影像艺术家看着舞池里的景象,说:“你看一百年前,这个房子里不也是这样吗?”
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场馆前的广场上搭建起的装置作品《转型》(Transformer)即将在9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立日迎来公开展示后的第19次“变形”。
2020年的夏天即将结束,无论是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学等科技前沿对于人类认知极限的不断突破,还是气候变化、细胞变异等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和伦理困境,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物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