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一场当代艺术展览中的展品全是画框,观众们可能认为不足为奇。但在一场16世纪艺术的展览中悬挂一个个空画框却不是寻常之事。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这场名为“聚焦画框:圣索维诺画框展”(Frame in focus: Sansavino Frames)的展览正力图让处于陪衬地位的画框成为主角
社交网络上每天都有人转载猫的照片,但这种对猫的喜爱并非网络时代特有。纽约日本协会“猫的生活:平木浮世绘藏品精选”展览告诉我们,日本人对猫的热爱特别狂热。而这种热爱在江户时代就已经盛行了。
这个月,在罗马的博尔塞美术馆(Galleria Borghese),馆长安娜·科里瓦(Anna Coliva)和研究贾科梅蒂的专家克里斯蒂安·克莱姆(Christian Klemm)共同策划了一场展览,为贾科梅蒂的作品和美术馆的雕塑馆藏之间架设了一座对话的平台。
20世纪艺术史中许多伟大的艺术运动都是受到左派政治影响而产生的,从构成主义到包豪斯、超现实主义以及情境主义,无不如此。然而,刚刚在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Tate Liverpool)亮相的新展览“艺术向左转”(Art Turning Left),却并非通过这些艺术流派来解析左派艺术,而是着眼于近200年间艺术家是如何根据自身的政治主张来调整和转换他们的创作方式。
“北京之声:我的伙伴”(Beijing Voice: Relations)群展12月10日于佩斯北京开幕。“北京之声”是佩斯北京年度常设项目,于每年底在该空间进行,本届为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