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马蒙丹•莫奈博物目前推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览主题:《“梳妆”—— 欧洲“隐私”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展览集合了从15世纪至今主要艺术家的作品,重现各个时代里人们的清洁仪式、梳妆空间及女性身姿。
正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的“比约克”展览不仅全面了回顾这位千面女神近40年的创作历程,也展示出她与艺术家马修·巴尼分手后作为“存活机制”的创作。
伦敦大英博物馆开春新展“定义美:古希腊艺术中的人体”以150件大理石雕塑与浮雕呈现古希腊艺术的人体美学。在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看来,这些作品称得上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作品,它们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原本的样貌。
英国时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逝世5周年,两个纪念展于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和V&A博物馆同期举办。“时尚应该是一种世外桃源意境的彰显,而不是要去写真的监禁。”在2009年的采访中,麦克奎恩曾这样说道。如果说“野性之美”服饰展回顾其最绚烂又最完整的世外桃源意境,那“工作流程”摄影展则恰如一把手术刀,利刃冷静地切入其内心压抑的监禁——对完美的追求、工作压迫感和内心的毁灭倾向。
影像艺术家王功新个展“在·现——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展”今日于上海OCT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三组多屏录像装置新作和一组摄影文献《布鲁克林的天空—在北京挖个洞》并置,呈现艺术家的影像艺术创作起点和现在的工作状态。
2015年3月20日,北京M WOODS美术馆带来荷兰重要艺术家圭多·范·德·卫夫(Guido van der Werve)在亚洲的首个个展。艺术家创作的《十四号,归》(Nummer veertien,home),耗时六年完成,时长达54分9,是一件融合多种媒介的影像作品。开幕当天,M WOODS美术馆也邀请到艺术家圭多·范·德·卫夫亲临现场。除去展览,他还将以本次展出的作品为主题,为M WOODS MEASURES带来第二个讲座,并与国内从事影像研究的学者,艺术家以及策展人一同讨论。
上海chi K11美术馆以青年艺术家陈维和程然的双个展开始了新一轮“Cinematheque影像馆”主题艺术季。展览现场化身模拟酒吧,以流行音乐文化为线索描摹年轻一代的消费文化与精神世界。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喜马拉雅山脉的神圣传统”展通过一系列仪式用品展现喜马拉雅地区佛教仪式中的礼仪舞蹈和音乐表演两个重要元素,也展出众多宗教雕塑、绘画和首饰。乘着今年纽约亚洲周的喜马拉雅艺术热潮,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感受这一地区的神圣传统吧。
“徐震艺术大展”今日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以商品概念作为艺术创作模式展出百余件作品,涉及徐震艺术实践中的多种媒介,是最大规模的徐震个人艺术作品集结。
当超级艺博会将艺术界人士都吸引至了香港,上海余德耀美术馆、龙美术馆和OCAT上海馆三个在内容及策展思路各不相同的民营美术馆开年大展让上海接过3月艺术接力棒,成为下一个艺术热门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