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exhibitions|展览 陈天灼大闹东京宫:宗教体验、亚文化与波普艺术的狂热杂糅

陈天灼在法国巴黎的首个个展“陈天灼”(TIANZHUO CHEN)6月24日在巴黎东京宫开幕。本次展览是K11 Art Foundation与东京宫的三年合作计划项目之一,展出了以陈天灼与行为艺术家兼舞者北欧和巴黎艺术家团体House of Drama合作的歌舞剧表演作品为主线的十余件作品。

exhibitions|展览 严培明新个展《救命!》 以绘画召唤历史

这是严培明继2009年于卢浮宫的展览“蒙娜丽莎的葬礼”后,又一个在巴黎的全新个展。10月21日起在巴黎撒迪厄斯·罗帕克画廊(Galerie Thaddaeus Ropac)展出的这场名为“救命!”的主题展览,按照故事线索分为“战争与和平” “美女与偶像” “金钱与死亡”,21幅作品包含了艺术家的肖像、历史绘画和名利场系列。

exhibitions|展览 高名潞前传——作为艺术家的高名潞和他的70年代

“孤寂的地平线——高名潞的70年代”展览呈现了高名潞于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100余件水彩、素描和油画等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作为艺术家的高名潞和他的前传。

exhibitions|展览 幻想还是误读?大都会透过“镜花水月”时光镜像看中国

先声夺人的Met Gala之后,展览“中国:镜花水月”才是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这场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与亚洲艺术部合作的展览,通过电影、时装、艺术构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中国

exhibitions|展览 双年展现场 | 除了主题馆、国家馆,还有多少中国当代艺术搭上了威尼斯专列?

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无论是主题展、国家馆展或是其他国家馆展、平行展,中国艺术的能量正在以不同标准、不同渠道释放出来,参与这个国际艺术嘉年华的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留下的不该仅仅只是一个威尼斯的展览履历,当"威尼斯双年展"的光泽褪去时,艺术本身的质地经过时间会显现出来。

exhibitions|展览 5位艺术界大拿的威尼斯双年展清单:美国馆、英国馆、剧场单元,以及⋯

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5月9日开幕,《艺术新闻》特邀5位来自艺术界不同领域的重要人物,分别从收藏家、策展人、拍卖行、赞助人的角度为您解读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必看点。

exhibitions|展览 张恩利x杜可风:从画、影出发,营造空间的可能性

来自上海、以绘画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当代艺术家张恩利,与电影摄影师杜可风的展览“画影之间”于震旦博物馆展出。虽然他们作品的风格和使用的媒介都非常不一样,但张恩利对画的态度和杜可风对摄影的态度很像,都是很随性的,不是所有事要安排好才去做,但这是艺术的随性,还是有个概念在里面。

exhibitions|展览 第二届上海艺术影像展于9月回归,190件泰伦·西蒙作品首度亮相亚洲

5月14日,专注于艺术影像的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在北京宣布,将于2015年9月回归上海展览中心,9月10日举行VIP预展,9月11日至13日对公众开放。

exhibitions|展览 不止于巴塞尔艺术展:瑞士巴塞尔7个不容错过的展览

距离瑞士巴塞尔艺术展(6月18日至6月21日)正式开幕还有几天,前往参观的艺术界人士和艺术爱好者们肯定不会无所事事地等待,巴塞尔城中丰富精彩的艺术展览足以让他们马不停蹄地穿梭于不同展览场馆间。

exhibitions|展览 艾未未一周连开三场个展:重要的不是阐释,在中国开展即是宣言

艾未未的又一场个展“彪”于6月13日在位于草场地的前波画廊开幕。这是在短短一周内,艾未未在北京开幕的第三场个展。三个展览像是艾未未的一种宣言,重要的已不是对展览主题、作品含义的阐释,“艾未未”这一标签所包含的身份、立场、经历,足以再次成功引发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