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有着不同背景的双年展陆续在里昂、伊斯坦布尔、莫斯科、乌拉尔地区开幕,使9月成为2015“双年展之月”。里昂双年展旨在重新定义“现代生活”;伊斯坦布尔双年展规模之大,需要三天才能逛完;莫斯科双年展政治意味浓厚;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则有中国策展人李振华的加盟。《艺术新闻》就策展主题“没有真身”专访了策展人李振华。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些值得关注的年度大展,那就更不要错过纽约评论家Blake Gopnik的独家点评和精彩的视频花絮。
继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Giorgio Cini基金会举办的大型回顾性个展“因地制宜”后,刘小东的个展“空城计”于9月12日在北京林冠艺术基金会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18日,展出刘小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驻留期间的新作,通过对这个西方媒体眼中的“鬼城”的描绘,刘小东向观众发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
逢“9·11”事件14周年纪念日,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and Museum)正在展出“超越归零地:‘9.11’后的美国之貌”(Beyond Ground Zero:9/11 and the American Landscape)以乔纳森·C·海曼(Jonathan C. Hyman)的纪实摄影回顾了“9.11”之后,美国人14年来以不同方式对该事件的纪念。
作为伦勃朗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展览,正在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的《伦勃朗:晚期作品》,展出伦勃朗晚年近90件作品。从展览中我们看到,晚年的生活窘境并没有削弱伦勃朗的创作活力。
9月的上海迎来空前繁盛的艺术季,由收藏家乔志兵创办的乔空间也带来了开幕展——波兰艺术家威廉·萨奈尔(Wilhelm Sasnal)的中国首展。展览开幕之际,《艺术新闻》就萨奈尔的创作、乔空间与豪瑟与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的合作以及乔空间的未来发展对乔志兵先生进行了专访
9月8日,“颗粒到像素——摄影在中国”展览在上海摄影中心(SCôP)举办了开幕式,展览以70位中国摄影师的140多件作品勾勒了自摄影传入中国至今的百年进化历程,呈现了从外国摄影师对中国的“他者观看”到产生出艺术化丰满表达的中国摄影师“自内观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