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无论传统还是当代,高水准的艺术展开幕愈加密集。中外文化语境的不断碰撞,影像艺术的完整呈现,建筑、设计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再加上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集体亮相——国内艺术界的展览进入蓬勃而多元的新一季。
时隔3年,林天苗的最新个展“1.62M”于9月21日在昊美术馆温州馆开幕,展览根据艺术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和创作阶段分为4个部分:身体语言的形变;社会身份认同——文化与性别意识;机械功能性的粉碎与再造,以及社会性雕塑。
自古根海姆个展“时间寺”之后不到一年,9月18日,艺术家汪建伟又在北京长征空间举办了最新个展“脏物”,展览展出了其延续“时间寺”系列创作的绘画、装置新作。展览开幕现场,还有汪建伟发起的十人组合“结晶体”进行的剧场实践。与此同时,此次展览的学术批评鲁明君编纂的新书《软弱的时间》也同期发布。
1月23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公布了即将于5月15﹣18日假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二届展会的最新进展。除会展中心外,今年首次将展场拓宽,新增的“光影现场(Film)”专区,为大会与香港艺术中心合办项目。
艾未未在英国主要艺术机构的首次大型个展于9月15日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开幕,本次展览是这位“艺术明星”自今年7月获准出境后首次参加开幕的展览,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展览现场除了艾氏招牌式的大型装置之外,还有……
时至今日,肖全“我们这一代”的作品更像是历史文献,见证了这一代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历史转型期的生活与工作;事实上,肖全仍是这一代中的一员,他“拍的是他与他的同代人的共振”。
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实验剧场30年”展览,以影像的形式,首度呈现了中国实验剧场30多年的实践历程。这场展览以涵盖88件剧场作品、总长约 125小时的影像,将过去三十年来中国当代剧场发展的核心线索——“实验剧场”的面貌展现给观者。展览提供了一次难能可贵的契机,使得人们得以透过这些珍 贵的影像档案,了解及追索中国实验剧场的发展脉络及关键性问题。
“仅仅将毕加索视为一位画家是不完整的。雕塑能够展现他作为艺术家的另一面。” 9月14日,毕加索雕塑展(Picasso Sculpture)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幕,展出的140件作品贯穿了毕加索60年的创作。沿着他在绘画和雕塑上并存的创作线索,《艺术新闻》将带你追溯毕加索的艺术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