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圭:雨奇晴好”于10月29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作为“不明时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本次展览全面呈现了这位活跃在首尔和柏林的艺术家20年来创作的多种层次和线索。不愿被归类的梁慧圭善于在多种材料的转换之间编制出对当下现实的理解,在与《艺术新闻》的专访中,梁慧圭对她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深入阐述。
安迪·沃霍尔是众所周知的“波普艺术大师”,但除此之外,他还是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的造星者和和先锋的地下电影人。10月30日在多伦多电影节电影放映机构Bell Lightbox开幕的展览“安迪·沃霍尔:银幕明星”( Andy Warhol: Stars of the Silver Screen)以一系列电影、摄影等作品展现安迪·沃霍尔的大银幕世界,探讨了他的名流文化情结和其独特的电影理念。
10月29日,由上海外滩美术馆(RAM)与HUGO BOSS联合举办的2015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入围艺术家作品展在外滩美术馆开幕。为突显每位艺术家的独特性,展览不设主题,由艺术家选择作品进行展示,为观众了解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提供语境。最终获奖者将于11月26日公布,这6名入围艺术家,谁能获得最终大奖?
无论是一条绣有海马的蕾丝长裙还是一件形似马卡龙的淡紫色小礼服,意大利时装一直是迷人与魅力的代名词。正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大展正是要回顾过去70余年来意大利时装盛名的发展历程。
每年秋季,日本奈良的正仓院必然成为东亚传统艺术研究者及爱好者关注的焦点。10月24日至11月9日的17日时间里,奈良国立博物馆的第67回正仓院展中展出北仓9件、中仓22件、南仓29件、圣语藏3件等63件宝物,而其中有12件宝物为首次展出。现由日本皇室机构“宫内厅”管理的正仓院,直至今日仍然保存着大量传统礼仪和文物保存的制度。今天,就与《艺术新闻》一起开始正仓院的探秘之旅吧。
10月23日下午,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后的第二个展览“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开幕了。该展览由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策划,呈现了印度艺术家用当代艺术语言所呈现的社会、政治、环境、宗教等问题,作品在视觉也大多显出了印度宗教文化特有的宁静的精神性。“眼睛与心灵”的主题,意喻着展览作品需要观者以视觉和思想的双重体验来经历艺术。策展人瑞杰夫·卢臣对印度及东方艺术显出了极大的自信:“一直以来东方国家都在向西方靠拢,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但是我们现在不再需要了。我们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里为世界艺术提供了艺术肥沃的土壤。”
“暂时什么都不是:展望个展”于10月25日在上海浦江华侨城开幕,本次展览由深圳OCAT主办。展览带来了展望两组全新的作品《拓地》和《幻形》。《拓地》从材料上延续了《假山石》,但却抽离了曾经的“太湖石”形象,直接以公共空间作为拓印对象;《幻形》则是他以软质材料对去年长征空间个展中的《应形》中所塑之形进行的再拆解和重组,从而创造出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 “幻形”世界。从“拓形”、“应形”到“幻形”,展望不断尝试和探讨以雕塑构造世界的新可能。然而对于他新的创作,展望以“暂时什么都不是”来形容,这句话作为展览主题,概括了他在艺术中非确定性的实验特征。
今年是影响深远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览“大地魔术师”(Les Magiciens de la Terre)25周年,蓬皮杜在这个夏天用一场文献和档案资料展览纪念这场展览。1989年在蓬皮杜和维莱特公园大厅举办的那场划时代展览,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之一。展览策划者让-于贝尔·马尔丹(Jean-Hubert Martin)认为,当时西方艺术界的策展人大多带有一种“殖民”思维,在展览形式上将西方和非西方艺术对立起来,马尔丹希望对这种思维发起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