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亚洲潜流涌入潮头:活跃在香港艺术季的东南亚艺术群体与全球华人新兴艺术家

Mar 23, 2023   TANC

在经历沉寂、阻隔、混沌的三年后,旅行限制彻底取消后,艺术界迎来新的交流与联结,在3月的香港,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到各大机构中活跃的艺术面孔,也呈现出与疫情之前不同的艺术景观与议题。本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以下简称香港巴塞尔,ABHK)作为开放后艺术交流的始发站,在艺博会上除了备受瞩目的西方当代与现代艺术的“big names”之外,活跃在东南亚的艺术群体和艺术家、中国南方和全球新兴的华人艺术家以及被重新发掘的韩国、日本的艺术先驱、也成为从艺博会到香港的艺术现场受到关注的存在。

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舒比吉·拉奥(Shubigi Rao)、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菠萝核、单慧乾(Sin Wai Kin)、徐世琪(Angela Su)、范加(Jes Fan)等在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及各地机构展览等艺术家不仅仅是艺术景观中的“他者”,而是3月香港艺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太地区及离散艺术家群体的作品在多地画廊展位及香港机构展览中均有呈现,亚裔艺术家、原住民文化、酷儿群体、难民问题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微信图片_20230324191551

640里克力·提拉瓦尼,《明天是个问题》(Tomorrow is the Question), 2019年,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温美当代美术馆(Remai Modern),摄影: Blaine Campbell

担任第三届冈山艺术交流(Okayama Art Summit)艺术总监的泰国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的作品在香港巴塞尔的三个画廊展位中均有呈现,其中包括格莱斯顿画廊带来的一组最新镜面作品《无题2023(一切归空于无)》、柏林画廊neugerriemschneider的展位上以《纽约时报》为基底的创作,以及新加坡STPI画廊带来的艺术家最新创作的《无题 2020》系列萨兰特(Salland)纸上压花作品。同期,卓纳画廊香港空间正在展出艺术家画廊首展“店铺”(The Shop),提拉瓦尼在其中重现了一个香港随处可见的修伞铺,伴随着刘慈欣三部曲最后一部《死神永生》中的录音,展览其他空间还包括增强显示、机器人技术、现场3D打印模型等,反映出他长期以来对发生交换的场所的兴趣。今秋,纽约MoMA PS1也将为提拉瓦尼举办个展“许多人”(A Lot of People),代表着对每个人和任何人、现在和未来的公开邀请。该展览将追溯艺术家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展出了100多件作品,从早期的装置和电影实验,到纸上作品、照片、简讯、雕塑,以及新制作的主要参与性作品的“演示”。这些作品涉及他作为移民的经历,在以西方为中心的艺术世界中具有明显的“异类”感,还有最近涉及全球政治和日常新闻的最新创作。

640 (1)菠萝核,《BOLOHOPE之七》,2022年,在“菠萝核:BOLOHOPE”展览现场,汉雅轩,香港,2023年,图片来源:艺术家与汉雅轩,摄影:Kitmin Lee

同期,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正在展出雅加达艺术集体ruangrupa改建艺术学校Gudskul的展览“群策群学”(The Collective School),探索了由艺术家驱动的集体学习模式,并邀请ruangrupa成员Ade Darmawanfarid rakun担任年度艺术家讲座讲者,讨论成立独立艺术空间所需的历史条件,以及近期艺术领域中有关群体协作及资源共享的争议。ruangrupa成员还将参加“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中关于双年展的讨论。

艺术团体菠萝核的作品也正同时于香港巴塞尔的汉雅轩展位及画廊空间中亮相,不同于卡塞尔文献展中以“现场”为主的呈现方式,由集体绘画与缝纫构成的大幅“壁画”系列成为主角。正在“菠萝核:BOLOHOPE”展览现场呈现的《BOLOHOPE之七》是菠萝核接到了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邀请之后的首批创作的其中一张。这张作品很好地展示了菠萝核集体创作的方法,他们先以一棵大菠萝树和菠萝核工作室作为框架,然后内部成员互相商量在画面中加入内容,由此可以想象其他作品也遵循着类似的规则。菠萝核还将在“BOLOHOPE”现场与阅览室以及文献展策展团体ruangrupa共同带来表演节目《揾食闲情》。

640 (2)Shubigi Rao,《The Pelagic Tracts》,2018年,图片来源:艺术家与Rossi&Rossi

同样从双年展的聚光灯下走入艺术市场中心的还有威尼斯双年展新加坡国家馆中展出的艺术家舒比吉·拉奥。她的作品《墨之河》(River of Ink)的最新版本在香港巴塞尔“艺聚空间”(Encounters)中展出,同期英国画廊Rossi & Rossi的香港空间正在呈现艺术家个展“Eating One’s Tail”。基于2008年作品之上、扩大规模重现的《墨之河II》中,超过三百本被毁坏的书本全部浸泡在钢笔墨水中,而消减和破坏则被视为抵抗和救赎的工具。拉奥以其长期的、多学科的项目而闻名,她的艺术、书籍、电影和摄影作品将当前和历史上的闪光点作为视角的转变,来审视当代的流离失所,危机存在于人、语言、文化和知识体中。

640 (3)单慧乾,《It’s Always You》,2021年,图片来源:艺术家与刺点画廊

久违的艺术周中,香港本地画廊与机构同时活跃,在国际双三年展、机构展览以及各大艺术奖项中获得广泛关注的艺术家作品都在香港巴塞尔画廊展位、特别展区以及香港机构展览中有所呈现。出生于多伦多、现居伦敦的华裔艺术家单慧乾的影像作品刚结束了在Para Site 艺术空间“狂迷日记”的展览,正在刺点画廊(Blindspot Gallery)的展位上呈现,大馆最新委任艺术家作品也正参展“神话制造者——光·合作用III”。单慧乾以思辨小说的方式介入行为、写作与动态影像中,以扰乱对于欲望、身份认同与物化的规训过程。艺术家入围2022年英国透纳奖提名,并会在2023年罗马Fondazione Memmo有个人展览及瑞士日内瓦Centre d’Art Contemporain Genève群展。

同样由刺点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杨沛铿(Trevor Yeung)在”艺聚空间”中呈现大型装置作品《屋檐下拥抱的先生们》,以植物来拥抱人类进程,以及彼此关系间微妙又直观的联系。该作品由13棵悬挂的发财树组成,唤起了全球疫情之下的集体经验,被困于静止的时刻中。艺术家摄影作品同期在大馆“神话制造者——光·合作用III”中展出。杨沛铿还获得了本届M+希克奖提名,将获邀参与于2023年9月23日开幕的“希克奖2023”展览。

640 (4)娜布其,《喷泉:夜晚花园》,2020年,在香港巴塞尔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艺术家与马凌画廊

马凌画廊(Kiang Malingue)代理的艺术家娜布其在”艺聚空间”中带来《喷泉:夜晚花园》,是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多个与喷泉相关的大型装置之一。娜布其用廉价的深色PVC布料覆盖喷泉主体,强调了流动结构被捆绑、反纪念碑式的姿态,将公共权力的华美象征物转变为一系列复杂的物质关系。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影片《记忆》则在”光映现场”中公开放映。

640 (5)范加,左:《Wounding》, 2022年;中:《Fragrant Harbor》, 2022年;右:《Apparatus》, 2022年;在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梦想之乳”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艺术家与Empty Gallery. 

同样获得本届M+希克奖提名、由香港新兴画廊Empty Gallery代理的艺术家范加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系列雕塑作品也正在艺博会展位上呈现,同期画廊为其举办个展“第一章:东方之珠”。以玻璃制作为基础训练的范加在扩展雕塑的实践上,融合了其以彻底跨科际方法对形式触觉特性进行的研究和素材实验—当中经常混合不稳定有机化合物如性激素、皮肤色素和其他生物剂,在近期作品中关注人类以外的有机体和生态系统。为了《东方之珠》,范加回到香港通过多次污染、渗透和吸收的过程来研究生产珍贵物的本地物种。他在一系列的新作中探索此种伤患的情感共鸣,着眼在它们与殖民主体性的生产潜力与心理创伤的相关性。

640 (6)沈莘,《礼记施用》,2014年,图片来源:艺术家与没顶画廊

曾获得第一届希克奖提名、在纽约瑞士当代艺术学院、沃克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并参与2021年光州双年展的艺术家沈莘作品也由没顶画廊带至香港巴塞尔“光映现场”(Films)单元放映。艺术家创作于2014年的随笔影像《礼记施用》探讨了有关倪昭兴以及中融集团的水晶宫重建的提议,影片从一个在晚宴上的宾客的角度出发,拓展出历史、个人和公共层面上对于差异的拥有权和主张。艺术家目前⼯作于原住民Dakhóta Oyáte的⼟地Miní Sóta Makhóčhe和英国伦敦之间,其创作的影像装置和⾏为表演赋权予个⼈及民族国家之间的另类历史、关系和潜能,他试图创造能够包含多重叙事和⾝份的肯定性空间。

微信图片_20230324213450

从西方主流的双三年展及机构展览流回中国市场的亚裔艺术家面孔之外,多家国际蓝筹画廊在近年来新代理诸多中国年轻女性艺术家,如王茜瑶张子飘孙一钿韩冰于吉等在市场也有活跃表现。从这些艺术家在画廊到机构展览再到拓展出的多方画廊合作、艺博会中的展现,能看到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与全球交流环境使优秀的艺术家更易被发现、聚焦,同时获得国际性的关注,这也印证着市场审美的日趋个性化、多元化,以及藏家对更为普世的艺术表达的关注和本土画廊在推广新型艺术家上的努力。

640(1)沈心怡作品在Gallery Vacancy展位现场,图片来源:Gallery Vacancy

中国本土画廊在本次博览会上也展现出对优秀青年艺术家的推广,如天线空间带来的王伊芙苓稻程程心怡Owen Fu,画廊代理艺术家李泳翔作品也正参展UCCA Edge“不安的绘画”;同样在该展览和画廊展位上有所呈现的还有空白空间的艺术家简策以及香格纳画廊的艺术家韩梦云。首次参展香港巴塞尔的Gallery Vacancy在“艺术探新”(Discoveries)单元中呈现沈心怡(Sydney Shen)个展“第一把椅子”,其中包括《六种非自然必要的东西》系列作品及《落锤塔》等作品。同单元中还有胶囊上海带来的艺术家王凝慧(Alice Wang)个展。

640 (7)时永骏作品在伊日艺术展位现场

台湾画廊伊日艺术(Yiri Arts)在展位呈现艺术家时永骏(Shih Yung-chun)的个展,作品来自艺术家新系列《玩具包装组 Toy Packaging》,将80年代的社会杂志内页收录的报导文章与照片节录出来,重新制作关节人偶及搭设场景,将宏观元素(世界、人文、真实)幻化为艺术家微观;将静态的历史照片复活成动态却虚构的世界,绘制出宣传海报似的油画作品,再将雕塑打包成商品化的《玩具包装》装置。 透过这些异媒材作品的展示手段,艺术家并非意图展现给观者一条清晰的叙事线,而是将观者的感知拆解成不同的载体,邀请观者参与其中关于主题的解读与反刍。

其他国际画廊的展位中也可见对华人艺术家的关注,在伊斯坦布尔、柏林两地设有空间的ZILBERMAN画廊带来曾在首尔Kiaf展示过的广东艺术家庄伟(Isaac Chong Wai)的作品,艺术家也曾在2022年完成由巴塞尔艺术中心委任的“差别/无差别”(Difference/Indifference)公开表演;活跃于首尔、柏林的画廊Peres Project也同时带来艺术家王子平麦影彤二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30324213655

640 (8)STPI画廊展位现场,图片来源:STPI – Creative Workshop & Gallery

在围绕本届香港巴塞尔的讨论中,新兴于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地的艺博会是常被提及、比较的对象。虽然香港多元蓬勃的艺术场景及市场在其他国家暂无被复制的可能,但是在本届博览会上也可见到亚洲各国画廊的活跃,及其所带领的亚太地区艺术家正在掀起的风潮。值得关注的新加坡老牌画廊STPI在展示提拉瓦尼新作之外,还带来了新加坡艺术家林育荣(Charles Lim Yi Yong)、韩裔艺术家徐道获(Do Ho Suh)及泰国艺术家皮纳雷·桑皮塔克(Pinaree Sanpitak)的系列作品。日本画廊ANOMALY则带来日本新兴艺术团体Chim↑Pom的雕塑及装置作品,该团体在福岛策划的展览“别随风而行”也在2022年双叶市取消疏散令后得以向公众公开部分作品,搅动着私人经验与更广泛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界限。

640 (9)Kukje画廊展位现场,图片来源:Kukje画廊,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市场上的亚洲艺术风潮中,既有年轻的、刚入市场的新星,也有被重新发掘的或是经久不衰的女性艺术家表现不俗。韩国画廊Kukje在展位上呈现本土艺术家朴栖甫(Park Seo-Bo)崔旭京(Wook-Kyung Choi)等的近作,两位在韩国艺术史上重要的女性艺术家都已被国际大画廊代理并在香港巴塞尔第一日均有售出。已被多家美术馆收藏、由新德里的Vadehra Art Gallery带至现场的印度女性艺术家纳里尼·马拉尼(Nalini Malani)及同画廊的安居·多迪亚(Anju Dodiya)也已持续多年在香港巴塞尔现场获得关注,今年呈现出的她们的水墨、丙烯等多种材质的小画幅作品遥相呼应、展现出南亚大陆的多元艺术创作。

640 (10)出光真子,《Kiyoko’s Situation》,1989年,电影静帧,图片来源:艺术家与ABHK

此外,作为强调亚洲在地性的区域性艺术展会,香港巴塞尔专设呈现亚洲及亚太区艺术家策展项目的“亚洲视野”(Insights)展区,并在本届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日本艺术实践,并集中体现了对先驱女性艺术家的重新挖掘:Nukaga Gallery同时展现女性主义影像艺术出光真子Mako Idemitsu,生于 1940 年)和当代画家松川朋奈Tomona Matsukawa,生于 1987 年)的作品。出光的影像是日本女性主义艺术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还曾记录由艺术家教育家米利亚姆·夏皮罗(Miriam Schapiro)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以及他们的学生在加州艺术学院女性主义艺术项中目共同创作的装置和表演空间“Womanhouse”。Yutaka Kikutake画廊展出的毛利悠子(Yuko Mohri)于2023 年创作的声音装置《Decomposition》则探讨了我们看见的与所理解之间不稳定的关系。

640 (11)斯坦尼斯拉瓦·平丘克,《The Wine Dark Sea》,2023年,图片来源:ABHK

在俄乌战争之后,难民及各族流散的文化也成为艺术界的热题。本届展会中,乌克兰艺术家斯坦尼斯拉瓦·平丘克(Stanislava Pinchuk)在“艺聚空间”中的作品《The Wine Dark Sea》被形容为“以大理石捕捉政治避难者的困境”。在艺术家的自述中,这件作品是一封写给荷马的情书,也同样是写给以“移民小说”为基础的《奥德赛》的情书。2016 年,一名举报人泄露了瑙鲁(Nauru)文件——其中详细描述了澳大利亚在太平洋马努斯岛(Manus)和瑙鲁群岛(Nauru)的离岸拘留中心对寻求政治避难者的残酷虐待,对该系列状况报告的回应就成为该作品系列的起源。从未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艺术家试图寻找最合适的媒介,并在疫情封锁期做坟墓制造商的学徒时,被大理石所吸引,认为“灵感交汇在了一起”,这样美丽、珍贵、植根于历史且无法二次修改的媒介“就像在纹身”。“对我来说,一切都回归于土地。去讨论人就是讨论他们脚下土地,讨论土地就是讨论生活在土地上的人。”

对于土地(地域)的关注也使得亚洲及其他“少数”群体艺术家被西方世界发现、挖掘、展示,并由此再次在香港及其他亚洲市场和艺术场景中活跃。身份标签既可同时作为制造隔阂又打破桎梏的敲门砖,也可能成为艺术家自己眼中不必要的前缀和束缚;一如集体创作和艺术组合的一体两面:对权力分配结构的质疑与挑战和团体内部的力量分配、协作模式暨新秩序的建立始终拉锯。在国际范围内活跃、加大声量的同时,艺术家们也需要面对市场的关注、资本的裹挟,如何在此中保持或重新建立自身主体性亦是创作之外亟待解决的问题。

撰文/ 杨曜
编辑/叶滢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举办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开放时间

贵宾预展(只限获邀人士出席)

3月21日(星期二) 中午12时至晚上8时

3月22日(星期三) 中午12时至下午5时

展会公众开放时间

3月23日(星期四) 下午2时至晚上8时

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2时至晚上8时

3月25日(星期六) 中午12时至下午6时


 ART IN HK • 艺术香港

微信图片_20230321152240

http://www.tanchinese.com/archives/exhibitions/94376

微信图片_20230321122817

http://www.tanchinese.com/archives/exhibitions/94242

微信图片_20230322114239

http://www.tanchinese.com/archives/exhibitions/94414

微信图片_20230324214720

http://www.tanchinese.com/archives/art-market/94556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