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邀请我们重思后人类时代的自身状况时,Prada 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的同期展览则试图从认识论的视角聚焦思想这一概念本身,并探讨人类是如何在漫长的科学发展历程中,去研究和理解作为思想之源的人类大脑。
经过五周的开发,人类大脑类器官(左)的大小大约是黑猩猩(右上)和大猩猩(右下)的两倍,图片来源:Cell
Human Brains 是一项包含展览、论坛、出版的计划,最早开始于2018年,视觉设计:2×4,纽约
大脑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史与真理的不可捉摸性
一场融科学、艺术和文学于一体的展览
“人类大脑:一切始于思想”展览现场,Suzanne S. Stensaas, 人脑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Brain)影像作品, 2015
展览由此延续——一楼和二楼展厅中的110余件历史文物记录着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大脑这一人体计算中心的探索。其中,约公元前2120-2110年的《苏美尔统治者古地亚的圆柱铭文》(Cylinders of the Sumerian ruler Gudea),以楔形文字展现了现存最古老的梦境记录;公元前17世纪的埃及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Edwin Smith Papyrus)展现了现存最古老的外科文献之一。而一尊来自18世纪的印度舞王湿婆雕像代表了创造和毁灭的连续循环:在表演宇宙之舞时,湿婆脚踏象征无知的侏儒阿波三摩罗(Apasmara)。在梵语中,Apasmara 意为否定或失去意识,而在阿育吠陀理论中,它则指癫痫。
“人类大脑:一切始于思想”展览现场,圆柱铭文,伊拉克,公元前2120-2110年,卢浮宫博物馆,法国巴黎
“人类大脑:一切始于思想”展览现场,湿婆娜塔罗伽(Shiva Nataraja),印度,18世纪,林登博物馆,德国斯图加特
“人类大脑:一切始于思想”展览现场
在展览的最后一层,观众将进入 Taryn Simon 的“对话机器”(The Conversation Machine)。32个组合屏幕播放着来自五大洲的36位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神经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精彩讲解,这些片段摘取自140个小时的采访视频,其内容则围绕受访者在神经科学实验及其哲学和伦理维度的研究。模拟大脑的工作原理,“对话机器” 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自动做出反应,不断地构建和同化自身的秩序与无序。
Taryn Simon,对话机器(The Conversation Machine),由 Prada 基金会为“人脑:一切始于思想”项目制作
在这些看似随机分布的黑白影像中,参与者似乎在倾听和回应彼此的陈述;他们不断进入也不断退出;与他们工作有关的物品在不断呈现;一群讨论者在屏幕上来回走动;其他人则坐在椅子上,陷入持续、保持沉默;就像人类大脑一样,对话根据预测和惊喜的逻辑不断演变。
“人类大脑:一切始于思想”展览现场
处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前夜
艺术如何回应大脑研究这一焦点领域
“人类大脑:一切始于思想”展览现场
这一项目的开展,无疑是对近年来基础研究之焦点转向的一种反映:从对自然界外在宇宙的研究,转向对人类内在——大脑的研究。神经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Rita-Levi Montalcini 在2008年描述了她所在领域科学家的普遍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神经系统科学家“与物理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相比就好像是三等公民。”但这种状况在今天显然发生了显著转变,Udo Kittelmann 指出:“21世纪的科学已悄然发生巨变,与主导20世纪的物理学迷恋相比,它开始讲关注的焦点转向一个更为隐秘的科学谜团。”
随着脑机接口等全球瞩目的神经科学应用项目迎来突破性进展,神经科学被认为是时下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最具潜力的“新赛道”。而另一方面,神经元如何连接错误而导致精神错乱或出现严重的神经性疾病,人类尚未弄清楚其中的奥秘,而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及亨廷顿综合症等神经衰退性已经日益成为困扰全球的健康负担。进一步探索大脑的奥秘,已经成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突破口。
美国脑科学计划蓝图,图片来源:哈佛大学,Neurotechnology “神经技术”特刊,2016
撰文/何佩莲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Prada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