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未名河”如何以被松动的影像折射过去与现实:首届“影像策展人奖”获奖展在北京三影堂开幕

Mar 20, 2022   TANC

3月19日,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获奖展览“未名河”在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拉开了帷幕。这一奖项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香奈儿于2021年10月共同发起,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和现代传播特别协办。作为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影像策展人奖项,该项目以扶持年轻影像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中国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为影像创者搭建一个推广与发声的平台。

1

2
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获奖展览“未名河”现场

2021 年11月,蒋斐然凭借其方案“未名河”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展”中脱颖而出,展览以影像中的时间意识为话题,探讨影像创作里所包含的多种时间观。在经过3个月的方案深化后,在获奖方案的基础上,此次展览共邀请了蔡东东、陈维、陈萧伊、胡佳艺、康凯雯、李舜、邵文欢、唐潮、尤达任、于航、汪嘉欣共11位艺术家的摄影和影像作品,以影像史上的三个“名场景” — “圣拉扎尔车站后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爱森斯坦的阶梯”(谢尔盖·爱森斯坦)和“迈布里奇的马”(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各为一章节,呈现了艺术家和策展人对影像作品被赋予的“决定性瞬间”的反思和质疑。展览现场,一条贯穿整个空间、沿墙线蔓延而开的红色水平激光线与展厅内相互交错倾斜站立的墙体形成了一条蜿蜒的观展路线,像是以绵延的“河面”让观众沉浸于四散而开的时间线上,巧妙地呼应了展览标题中“河”的意象。

3
4
“未名河“展览现场

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蒋斐然表示:“这场展览,是重新去思考影像的使命。它在我们今天当代艺术的环境下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可以成为一种非解释性的、非决定性瞬间的语言?因为当一张影像被捕捉下来时,往往会被认为是最具张力的时刻,但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希望这些影像作品能去质疑这件事情,或者艺术家可以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和手法去切入某个匿名的时刻。我们希望能够剥开那层封闭性的解释,而赋予它一种开放的意涵。”

 

5
“影像策展人奖“获得者,策展人蒋斐然

6

从展览的标题“未名河”出发,策展人希望能够将已经被作品标题所解释、所定义的图像施以“未命名”的动作,从而显露出其作为图像的本质。蒋斐然解释说,对于一段影像或是一张照片而言,最常见的理解方式莫过于通过作品名对画面做出解释和定义,就像是新闻摄影记者所捕捉下的那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或场景。而在影像史上,很多经典的图像也因为后世艺术史学者、摄影研究者的书写,而成了某种经典理论的代表。这种解读或许并非与艺术家的本意吻合,但在被不断的理解和阐释后,对这一图像便形成了单一而固定的阅读范式。“这对于当代的影像创作和理解来说都是不利的”,蒋斐然表示,“我们希望能导向一种更为开放、新颖且多元的理解和创作方式。”

 

7
“未名河“展览现场

因此,这场展览撷取了影像史上最为经典的教科书式场景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理论:布列松的《圣拉扎尔车站后景》是“决定性瞬间”的代表作;“爱森斯坦的阶梯”片段是蒙太奇手法的经典代表;迈布里奇所拍摄下的奔跑的马,则是动态摄影研究的开创之作,并直接影响了电影的诞生。如何“消解”这些已经根深蒂固的理论,并通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找到新的切入角度?蒋斐然认为在这场展览中,她所做的是一种拓展性的创作式策展,和艺术家一同来重新分析这三个场景的影像本体,对理论成型前所凝聚的各个切面进行剖析。

8

“未名河“展览现场,左:邵文欢,《奥菲莉娅的河》,右:陈维,《新漆》

9

在布列松的《圣拉扎尔车站后景》中,镜头里的男人在跳起将要落下时的瞬间被摄影师所捕捉,成为了一个最具张力的时刻。而这个瞬间,在策展人看来,就像是在线性时间线上按下了暂停键:他是否会落在水面,他的定格动作如何与后方墙上轻盈起舞的女舞者的动作所形成的呼应……这些横向的时间延伸,像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绵延开来的瞬间,形成了一种虫洞一般的时间观。这一章节中,尤达任的《混沌系列-雨夜》通过暗房工艺,将照片处理成一个脸部模糊的女人撑着一把伞的画面。“观众看到的是一张单张照片,但它所具有的时间性是永恒的。它如同记忆中或是梦境中的那些画面,没有具体的时间,也并非在讲述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一种被拉长、扩张的感觉。”蒋斐然表示。而在陈维的作品《新漆》中,散落的马赛克地砖和敲开部分泛着光泽的金色流液,使得被拍摄的静物拥有了一种微妙的流动感,却没有明晰的某个瞬间的特征。

 

10

尤达任,《混沌系列-雨夜》,2016,摄影,收藏级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11
陈维,《新漆》,2017,摄影,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诞生的“爱森斯坦阶梯”一幕,被视为电影史中蒙太奇手法的“圣经”。在短短6分钟的片段内,导演在剪辑中运用了150个镜头进行切换,制造了一种独特的戏剧冲突和张力,成为了世界各大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剪辑技巧的经典范本。对于这一“决定性的”手法,蒋斐然将它视作一种打破时间的连续性、扰乱了线性时空,不断去重复错位的多重时间观。除了强调戏剧张力外,它更像是在时间线上隆起的一个高峰,试图突破这条连续的时间线,造成众多条异轨的、层层叠叠的时间线。因此,在这一章节中,蔡东东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照片的重新处理和组合,在剪切、拼贴之后,消解了原来图像的历史意义或摄影者的意图。或者说,他的创作不是摄影,而更像是一种摄影装置,在原有图像上加一个字或增加一面镜子,整个画面便变得幽默有趣,又很开放。

12

蔡东东,《照片游戏》系列

而在康凯雯的作品里,错乱的时间线在生成于飞速更迭的互联网图像中,很多网络图像会很快被忘记而不再被使用。艺术家则将这些被埋葬的网络图像重新挖掘,将它们和现实中新拍的图像叠加在一起,那些被遗忘的图像仿佛又被拖回到了新的一条时间线上,形成了多个时空。这在蒋斐然看来,都是“当代创作中比较有趣的一面,无论是使用动态影像还是静态摄影,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蒙太奇方式。”

从对时间线某一瞬间的横向切入,到打碎时间线增加更多元错乱的多条时间线,展览在第三章节则是进入了一个共时性的时间观。这一篇章的题图,来自英国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所拍摄的运动的马。摄影师通过等距设置照相机后,让一匹马跑过,捕捉到了奔跑时的马的腿部形态,它从科学意义上终止了当时关于马奔跑时是否四脚同时离地的争论。在影像技术日臻精进的今天,“运动的马”这一动态图像本身对我们而言已然稀疏平常。然而,蒋斐然由迈布里奇的12帧图像都是代表马的奔跑的状态,联想到了一种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共时性的时间形态 — 你只有按下快门的瞬间,才能知道马奔跑的形态是怎样的。迈布里奇所拍摄的马直接影响了滚动播放的西洋镜的诞生,以及后来电影的问世。抛开技术上的更迭,策展人和艺术家在这一章节里更关注的是一种往复循环的时间中一种共时性的存在。

13

胡佳艺,《晒海》,2013–2021,摄影,微喷打印,阳光,铝框,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胡佳艺的作品《晒海》中,她在日出时拍摄下了海面,将它装裱好之后又在正午时将照片放在日光下,进行晒“海面”的动作,最终因为喷墨颜料经过日晒后逐渐褪色,形成了日暮的颜色,让日出、日中和日落三个有关“日光”的时间都共存在了一张照片中。这种巧妙的时间的共存也可以从于航的作品《追太阳》中看出。艺术家开着车从早到晚追逐着后视镜里的太阳,并且在逐日的同时将一颗银球放在汽车引擎上。最终呈现时,四个屏幕将从早到晚的太阳并置播放,而银色的球也因为发动机加热而变成了黑色,仿佛是太阳的能量转化到了它的实体上。这在蒋斐然看来,是将“时间和能量都进行了一重转化,最后被共同放置在同一个空间中。”

14

在谈及为何对“时间”感兴趣时,蒋斐然并没有将它过分置于物理或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而是因为它在当代社会中以一种标准化的范式存在,对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脱离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体感经验,在钟表统治的24小时制时间中连轴转。“我们的白天被不断延长,夜晚被不断压缩。而在白天的每分钟里、每个单位时间里都被塞进更多的事情。我们正越来越被一种线性的时间观所束缚,这种强势的秩序几乎无缝涵盖了我们所有的行业,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去反思,是否能跳出这个秩序来产生对时间的新的理解。”蒋斐然说道,“这和影像中我们所谈的决定性瞬间、线性时间的高潮都是适配的。”

15

“未名河”展览现场,作品:于航,《追太阳》

因此,在“未名河”展览中,策展人在借谈论影像本体及其代表的时间性的同时,也在探索当下更宏观世界中的一种单一线性的时间观,以及一个决定性瞬间的发生改变世界走向的历史观。通过“松动”某个瞬间,“展览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关怀,那就是我们能否导入更为多元、共存的世界观,导向新的生存方式?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够这样理解当代艺术的方式,它并不是指活着的、当下的艺术,而是由‘共同(con)’、‘临时(temporary)’所组成的临时共同体。”蒋斐然解释道。

既为影像创作者又为影像策展人的蒋斐然,在说起这次参加“影像策展人奖”的经历时认为,策展人的身份不仅帮助自己了解了除艺术家外,艺术行业方方面面的关系,如何与大家相互配合和理解,也为她的创作打开了新的视角:“担任策展人后,对于整个时代的关心就会更多。尽管作为艺术家的创作还是绕不开个人生命经验,但原本局限在较为私人情感层面的思考,会变得更倒向外部,创作的范围也变大了。”

继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之后,“未名河”将于今年5月移师上海的誌屋进行展出,而第二届“影像策展人奖”的征集计划也将于下半年启动,持续挖掘和扶持中国当代具有潜力的优秀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

 

采访、撰文:谭昉莹

*若无特殊标注,本文图片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信息
“未名河”

Unnamed River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展至2022年4月30日

再造后采石时代的缙云石宕:将来自中国地方的建筑实验带到柏林

徐田田及其北京事务所DnA如何将废弃的缙云石岩进行因地制宜的再利用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