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22年3月1日,《艺术新闻》共征集到了国内47家现当代艺术机构2022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展览计划,上述机构提供年度展览计划共149份,共计18个女性艺术展览,其中含13个女性艺术家个展,1个女性艺术家的双人联展,2个女性艺术家群展以及2个以女性为关注点的展览,占比约为14.8%;在89个艺术家个展/双个展中,包含女性艺术家的个展/双个展共计18个,占比约为20.2%。从展览的性别比例来看,上海外滩美术馆、UCCA馆群、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龙美术馆(西岸馆)、北京X美术馆和上海chi K11美术的女性相关展览呈现出更为活跃的状态。
过于简单的量化分析当然不能完全对国内当代艺术机构对女性艺术/女性艺术家的关注作出全面的定性,例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女巫来了”线上读书会和广东时代美术馆推进的关于1998年波恩女性美术馆的“半边天”展览相关的研究项目,正是在女性艺术的梳理和传播上进行的努力。
如果我们专注于艺术家,亦可通过代际线索进行观察。举办个展的国内女性艺术家分别为生于60年代末的广东籍艺术家周力(深圳坪山美术馆)、生于80年代中期胡尹萍(上海明当代美术馆、OCAT西安馆)和张如怡(北京UCCA)以及90后的张子飘(龙美术馆西岸馆)。而国外的女性艺术家则涉及生于20世纪初、离世不久的奥地利艺术家玛丽亚·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北京UCCA),越南裔50年代生人郑明河(上海外滩美术馆),生于70年代此时在国际活跃的阿根廷-以色列的影像艺术家米卡·罗滕伯格(Mika Rottenberg,X美术馆),同样生于70年代而专注抽象的美国艺术家詹妮弗·圭迪(Jennifer Guidi)(龙美术馆西岸馆),80年代出生的塞内加尔艺术家莫尼拉·阿尔·卡迪里(Monira Al Qadiri,UCCA沙丘美术馆)、巴西艺术家玛丽娜·佩雷斯·西芒(Marina PerezSimão,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英国卡罗琳·沃克(Caroline Walker,上海chi K11美术馆),以及90后西班牙摄影师可可·卡⽪坦(Coco Capitán,艺仓美术馆)。双个展的主角则分别为70年代中期出生的新加坡艺术家舒比吉·拉奥(Shubigi Rao)和90后广东籍的谭婧(上海外滩美术馆)。
中生代女性艺术家的活跃令人欣喜,但国内女性艺术家个展与国外女性艺术家个展数量仍相对较少,国内又尤以年轻女性艺术家的个展与群展更为活跃。如时代美术馆的副馆长蔡影茜所言一方面需要“支持和推动女性艺术家走出‘年轻’的陷阱”,而另一个隐性的存在——让容易被忽视的年长乃至逝去的女性艺术家回到展览与公众视野,无论从展览选择、还是女性艺术的书写与研究中仍有大片空白地带。如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五年展陈合作的特展单元“她们与抽象”所做的那样,挖掘艺术史的重要线索中才华卓然但被隐匿和埋没的女性艺术家,进而重新书写艺术史,则是更为漫长的工作。如UCCA Edge将在今年展出的年轻艺术家群展所题“星夜行舟”,即使是充满隐喻的表达,但女性艺术的发声和表达,终究不会是“沉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