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Site的外景图,图片来源:Para Site
“溢流地”展览现场,图片来源:Para Site
“溢流地” 关于未来公地的一次提案
童义欣,《蛟龍誕生》,2019-20,高清有声录像,24分52秒,图片来源:艺术家及Vanguard画廊提供
崔洁 ,《听雨亭》,2021,布面丙烯,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天线画廊
进入展厅空间,开门见山1号作品——上海艺术家崔洁的布面丙烯《听雨亭》为整个展览定了基调。她选取了香港已故建筑师钟华楠设计的九龙联合道公园湖边(已填)镂空凉亭为题材,结合九十年代在大陆遍地开花的女神雕塑像一齐入画。钟氏本人毕生追求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主义兼容并蓄,他所代表本土建筑折衷主义,最终在一片房地产开发、基建改造中退出舞台,展览的开场白就是一场谢幕礼。
李继忠 , 《海砂屋》,2021,金属与盐制雕塑,出版物, 图片来源:Para Site
“地缘”关系在设计整个展览架构中埋下草蛇灰线,以政府文献为基础的艺术家李继忠为了探究香港填海造陆,如香港机场第三跑道扩建,所用的砂的来源,赴广西钦州,厘清其供应链并以图表解释。其《海砂屋》装置表现的是土木工程中,海砂去盐的工序,而海砂中的氯离子会腐蚀建筑材料钢筋,发展中暗藏的危机,构建和侵蚀之间的微妙关系,谱出一曲低迴的咏叹.
Zheng Mahler, 《水牛16-40 千赫》,2021 , 混合媒介 (声音、雕塑、克拉尼金属板、录像、书) , 图片来源:Para Site
在被困的岛屿中,所做的疫情应变
疫情让人类的活动不像以前那么便利和自由,但它所导致的状况仅仅是负面的吗?其实未必。因为疫情,作为机构的Para Site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跟策展人、沟通协调,并且在两人未能亲临现场的情况下,请在地施工团队远程布展,这对于艺术家、策展人以及机构都是新的尝试和挑战。冯骏原表示,由于疫情,只能通过网络方式遥控策展,对于最后呈现的效果,冯骏原称为达到最佳效果,造价超出了预期。因为无法自己实地测量,不得不一遍遍改稿,也因为香港的人工很贵,每一次改稿都是一次“破费”。在建筑材料和人工皆昂贵的香港,Para Site竭尽可能替他们找到的平价的施工团队,并专门为每位参展艺术家都买了医疗保险。应对疫情带来的变化,艺术从业者和机构,递交了颇具创造性且灵活的解决方案。
疫情似乎没有打乱他们的节奏:作为亚洲最活跃的独立艺术机构之一,Para Site从疫情开始后就增加了不少线上活动,网络导览吸引到更多的关注,这种瞩目不仅仅来自于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而是大众:当全世界都处于停摆状态,因疫情闭关的香港,其艺术是否能成为安抚人心、温柔且坚定的力量?
土地关系中心,《装置一:论艺术与发展商霸权》,2021 ,装置,图片来源:艺术家及Para Site提供
张哲熙,《Poyers!》,2021,游戏引擎录像,循环播放;译文小册子;重制Poyais货币,纸本四色印刷,图片来源:Arts Catalyst、Bloc Projects及Para Site提供
原本以展览、出版和教育为主的艺术机构Para Site,在疫情爆发后以及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和科技拓展自己的平台和声音。身处香港的Para Site走过了25载春秋,他们以自己的步调与遴选艺术家、策展人、机构与之合作,每年举办四个展览,并且有定期的研讨会和工作坊。疫情后唯一最大的改变是,原本国际艺术家驻留计划不得不暂停。
Para Site的副总监Kelly Ma向《艺术新闻》表示,他们从去年(2020年)疫情始起,就采用线上造访驻港艺术家工作室,让观者能一窥究竟。线上的活动,虽然不同于线下的身临其境,但也让不在香港的观者了解疫情中被困在岛屿中的在港艺术家,他们是怎样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们的思想如何通过作品呈现。目前已经集结了55期内容和相关视频。
本地的艺术“周边”与社群互动
跟政府支持的美术馆或私人美术馆相比,独立艺术机构的口味往往比较特别。她点出Para Site是具有草根性的机构,立足香港,为艺术发声,希望将来能和当地社群有更多的交流。
与其周边社区的互动,常会无心插柳地带给Para Site一些灵感。其空间旧址位于香港上环,周围有不少棺材店及医院,现址是在香港最有名的殡仪馆隔壁。曾经Para Site的创办者邀请陈育强借题发挥,策划一场名为“鬼遇”的展览。
鬼遇,1997, 装置, 图片来源:Para Site
Para Site目前正在进行Archive Project的整理。其中部分在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节(Art Basel Hong Kong 2021) , 以了“25+25”的展览展出。这是对于往昔回顾及梳理:从过往的25年中,选出25件特别的代表展出,这其中不仅仅有作品,还有公众活动。例如第一件作品,是1996年的机构七位创始人之一艺术家黄志恆的装置《易过借房》(Site-seeing),它原本是在坚尼地城的空舖的Para Site开幕展:层层叠叠的工地围板,夹着卑路乍街的招贴,搭成一个类似北美原住民梯皮帐篷的结构,一边嵌入了一台电视,面对另一边镶着的电风扇,吹著地板上一洼蓝水。这些东西,都是他在路上捡到的。装置想表现的是艺术家对西环老市区杂乱、层叠的记忆。原本更着重于探讨空间中主观的内与外、公与私的区分,在为期十九天的展览结束后,艺术家透过与街坊邻居、参观民众的互动,反而成为了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