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她”会是艺术界的新偶像吗?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艺术家Ai-Da的个展在伦敦揭幕

May 27, 2021   艺术新闻/中文版

伦敦设计博物馆为“世界上第一个超逼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艺术家艾达(Ai-Da)”举办首次大型展览于5月18日开幕。展品包括了由艾达创作,或是说由编程创造的作品《自拍》,以及它设计的AI字体等。

0

艾达和她的“创造者”英国画廊主艾丹·梅勒

艾达( Ai -Da )于2019年面世,她是英国画廊主艾丹· 梅勒(Aidan Meller )的创意,并融入了研究人员露西·希尔(Lucy Seal )、Engineered Arts Ltd团队等参与者共同的心血。具体的形象上,艾达机器人的脸庞模仿了一个化妆的年轻女人,小麦色的皮肤倒映着独属于硅胶的光亮质感,深邃的面部轮廓、淡褐色的眼睛、丰满的嘴唇在不同的拍摄角度下,显示出一种介乎初入艺坛的青涩和不屑挑衅的状态间。艾达的眼睛中暗藏了摄像头,运用不同算法不断处理着她眼前的图像信息,而两个手臂的机械结构完全裸露在镜头前,这个由马达、齿轮和杆件组成的“手臂” 将把预处理过的数字信息转为画布上的物理坐标。由此产生的笔触通常是不连续的直线条,因此只有在大量笔触后才能看到主体轮廓,这也让绘画作品有一种“雾里看花”的质感。

0 (2)

艾达自画像笔触,图片由Leighanne Murray(艾丹·梅勒画廊)提供

艾达具有一个复合人格——算法中包含了不同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程序以及对应的输入数据库,这也意味着艾达不仅能像传统的艺术家不断精进作品,还可以同时掌握几种不同的风格笔法。除了绘画作品外,艾达还创造了雕塑、录像艺术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在2019年的画廊展览“不固定的未来”(Unsecured Futures )中展出,艾达机器人在其中似乎是一个拟真媒介,通过她的展览希望回答技术是如何塑造我们所看到的画面,并影响当下高度多元化和不平等的世界。

0

艾达·洛夫拉斯画像,图片来源:纽约客

艾达的名字来源于19世纪的先锋女性数学家、早期机械计算机的研究者艾达· 洛夫拉斯(Ada Lovelace )。在1843年发表的一篇由意大利工程师露吉· 蒙那布里(Luigi Menabrea )撰写的有关分析机器文章的法文译本中,艾达添加了大量的注释,包括对其中一些问题解决方法的推导,由此她也被称为“第一个程序员”。同时,艾达也是第一个明确表达计算机拥有数学计算之外的潜力的研究者,从calculation到computation,她也被称为“计算机时代的先知”。

人工智能机器
能成为艺术家吗?

Q:为什么你被赋予了女性的性别?
A:我很高兴能被加入到得到认可的女性艺术家行列中。
Q:你如何能够既是机器又是一名女性?
A:这正是我希望讨论的问题。
Q:你的想法从何而来?
A:这是一个好问题,当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神学家能够达成一致时,我愿意尝试回答人类的这一问题。
Q:你更喜欢绘画、雕塑还是表演?
A:如果我是一个人,我会说这取决于我的心情。
Q:你对心情这个词的理解是什么?
A:这个问题你得去问人类。

摘自Dan Fox发表于FRIEZE杂志
《The Ugly Objectification Behind the World’s First Robot Artist》

从观众辨识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角度看,在艾达之前,早在1964年贝尔实验室工程师A·迈克·诺尔(A. Micheal Noll)的实验就表面,人工智能创造出形式上的艺术品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诺尔曾利用IBM计算机和绘图仪进行编程以生成蒙德里安的代表作《线条的构成》(1917年)。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无法将原作和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区分开来,甚至有59%的受试者认为计算机生成艺术表现的更为新颖和吸引人。美国罗格斯大学人工智能教授,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Ar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创始人艾哈迈德·埃尔加马尔(Ahmed Elgammal)也曾将人工智能的艺术作品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进行了展示,询问观众是否认为这些作品是人类艺术家创作的,有近75%的概率,观众会认为是。

0 (1)

艺术家利用14-20世纪超过15000幅作品对算法进行训练,最终得到虚拟人物画像11幅,并根据算法生成的先后顺序虚构了家庭关系,图片来源:Audrey Oeillet。

0

《Edmond Belamy的肖像》,2018,
首幅以AI绘制的画作以天价43.2万美元拍卖,
作品由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所作。

埃尔加马尔认为人工智能作为创作媒介的潜力极大。在2019年艾达诞生之年,他在《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观点文章,用19世纪时现代摄影的出现来类比人工智能在本世纪可能影响艺术的潜力。历史表明,摄影作为一种新颖的工具和媒介,帮助现代艺术家彻底改变了创作方式,扩大了原有的艺术的范围和观念。摄影最终进入了博物馆。曾经被持怀疑态度的照相机并没有扼杀艺术,相反,它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觉表达方式。

但是,埃尔加马尔同时坚信,目前看来人工智能机器本身并不能成为艺术家。他认为艺术的核心不是最终的作品,而在于拥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之间的交流。即便人工智机器能够生产出形式上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在屏幕上操作像素还是在乐谱上操作音符,这些活动可以很吸引人,在感知上也很有趣,但创作者和受众二者之间缺乏有自我意识的“走心”交流,它们就缺乏意义。

0 (2)

左:《高斯-四维》(© 诺尔 A. Michael Noll);右:贝拉-儒勒兹(Bela Julesz)的两幅作品,1965年

但这或许并不会影响市场对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关注。1965年,诺尔的编程艺术作品首次展出于纽约的Howard Wise画廊中,但这场展览并未得到预期的公众反馈,甚至没有一件作品卖出;30余年之后艾达“不固定的未来”展览已经产生了超过一百万英镑的销售额。更何况如今在艺术与商业世界的交界处,虚拟偶像正兴起。借助人物建模、实时渲染、动态捕捉、人脸识别、AR等技术,提取人们想象中具有部分群体喜爱特质的形象,使其尽可能真实地与粉丝进行互动。其在本质上会具有相比较真人更强的工具属性,叠加大数据,虚拟偶像可以轻易地洞察不同客户的消费偏好,从而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那么艾达会是艺术界的新兴偶像吗?你如何拒绝和以往绘画作品完全不同,更新颖更具视觉冲击力,且以“计算机时代先知”命名的“女性”人工智能艺术家的作品呢?

谁创作?
谁拥有?
谁评判?

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来说,“真实性”(authenticity)永远是作品最首要的属性。但这一判断法则在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的语境下并不适用,因为作品从生成逻辑上就需要向过往成千上万件作品模仿学习,那么在这一逻辑下我们该如何评判AI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作品的主权究竟属于算法开发者、算法本身、类人的人工智能艺术家或是由输入图片的数据库一方所拥有?机器视觉是视觉文化的一个新领域,当这些先锋的抽象作品对过去的人类抽象作品发起挑战,似乎人类还未思考该如何回应。艾达所“创作”的作品其实是艾达机器人和艺术家苏西·艾莫瑞(Suzie Emery)协作的成果,艾达将经过算法计算的图形坐标绘制在画布上,并由艺术家上色完成。在这样的协作环境下,机器人和人类究竟谁是谁的工具?

0 (1)0 (3)

左:艾达开发过程记录;右:艾达与其自画像之一,图片由Leighanne Murray(艾丹·梅勒画廊)提供

在这场人与机器的互证运动中,人类艺术家帮助人工智能开启智识并“成人”,赋予像艾达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创造力,并期待她的“叛逃”;同时又有一群人用算法塑造了“创造力评判专家”去评价作品的价值。我们如何能将艺术生产制作的权利联同评价判断的权力一起交给机器?机器背后又站了谁? Cui Bono?撰文/孙哲

艾达:机器人的自画像
Ai-Da: Portrait of the Robot
5月18日至8月31日
伦敦设计博物馆

“绘画是什么”:谭平始于1984年延续至今的发问与回答

点与生命有关,线与行动有关,面与观念有关,而这些构成了我的个人艺术观。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