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走出被误读的“莫兰迪色”,在他的首次中国个展中重新认识这位隐士艺术家

Dec 21, 2020   TANC

2020年年底正在北京木木美术馆798馆展出的“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是意大利极负盛名的画家和版画家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也是亚洲最大型的一次个展。

640艺术家乔治·莫兰迪

1890年出生在博洛尼亚的莫兰迪很少离开意大利中部的家乡,他的家乡中世纪的塔楼和阴暗的凉廊林立,笼罩在一种与世隔绝的气氛中。除了去瑞士旅行、去避暑别墅以及偶尔在意大利境内参加自己的展览外,莫兰迪一直在他的工作室兼公寓里,他和他的三个姐妹安娜、迪娜和玛丽亚·特蕾莎共享空间。

640 (1)“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展览现场,木木美术馆门外的排队人群

开幕当天,美术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地球另一端的今日的盛景,可能是生前处于半隐居状态的莫兰迪绝对想象不到的。让莫兰迪在遥远的中国如此名声显赫的,恐怕是走红网络的“莫兰迪色”。然而,这只是当代中国的流行文化对这个已故意大利艺术家误读的结果。“迄今为止,我在中国遇到的关于莫兰迪的两个最大的误解是所谓的‘莫兰迪色’,即莫兰迪到底用的是怎样的颜色?另一点是我们几乎不了解蚀刻版画在莫兰迪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桌子上的风景”策展人王宗孚直言。实际上,所谓的莫兰迪色,和莫兰迪画作的许多颜色并不接近,有的颜色甚至完全没有,“你在莫兰迪的绘画中,是找不到那些颜色的”。

 

640 (2)640640 (3)“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展览现场

2008年,莫兰迪回顾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展出大约110幅作品。2001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莫兰迪大型展,展出了约40幅作品。而向北京观众展示这次80幅作品的回顾展,是该艺术家迄今为止,在亚洲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展示。希望在大众熟知的莫兰迪外,呈现一个更全面、更丰富的莫兰迪。“展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几件重要作品,以探讨对莫兰迪的语言形式的正式转变和形成的影响。”

640 (4)“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展览现场

“我们希望这次展览能给观众一次独特的机会,让他们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更加熟悉。”王宗孚介绍,此次展览借鉴了艺术家在静物创作中的构图逻辑,在展陈设计上并未遵循传统的时间顺序,而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媒介的作品汇集起来并按照主题划分,从4个不同的国家收集了80余件莫兰迪的作品,按照主题划分为四个单元:“感知、“静观”、“景致(包含风景和花卉)”和“晚期纸上作品”。

640 (5)乔治·莫兰迪,《静物》(Still life),1914。图片来自于木木美术馆  ©奥古斯托·乔瓦纳迪和弗朗西斯卡·乔瓦纳迪收藏(COLLEZIONE AUGUSTO E FRANCESCA GIOVANARDI),米兰

640 (5)乔治·莫兰迪,《静物(瓶子和水罐)》Natura Morta con Bottiglia e Brocca,蚀刻版画,1915。图片来自于佳士得

在“感知”主题下,展览选择最先展示了一件莫兰迪早期颇具立体派风格的作品——《静物》(1914),这是他创作最早的静物画,以及1915年的《静物(瓶子和水罐)》——他最早的蚀刻版画之一。这两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完成的。展览希望借此早期作品,帮我们更完整地了解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历程。

640 (3)乔治·莫兰迪,《静物》(Still life),1928。图片来自于木木美术馆  ©奥古斯托·乔瓦纳迪和弗朗西斯卡·乔瓦纳迪收藏(COLLEZIONE AUGUSTO E FRANCESCA GIOVANARDI),米兰

1928年的《静物画》是莫兰迪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从1924年开始,就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主题和形式展开探索。莫兰迪不断重复静物构图和主题,即所谓“系列变化”的方法,在“重复出现”部分中得到了强调。展览借此,追溯了两个特定对象的演变:白瓶和圆柱白花瓶,如1956年的《静物》。策展团队希望通过一个特定的对象,来呈现莫兰迪对静物构图的长期探索,以使观看者了解艺术家的连续性和创作作品的方法。”

640 (2)乔治·莫兰迪,《静物》(Still life),1938。图片来自于木木美术馆  ©奥古斯托·乔瓦纳迪和弗朗西斯卡·乔瓦纳迪收藏(COLLEZIONE AUGUSTO E FRANCESCA GIOVANARDI),米兰

640 (4)乔治·莫兰迪,《静物》(Still life),1956。图片来自于木木美术馆  ©奥古斯托·乔瓦纳迪和弗朗西斯卡·乔瓦纳迪收藏(COLLEZIONE AUGUSTO E FRANCESCA GIOVANARDI),米兰

在木木美术馆中央大厅展厅中,展示了一件1914年的《静物》,这是展览中最早的作品之一,且属于“莫兰迪活动的关键时期”的作品。莫兰迪画这幅作品时,只有24岁,他于当年在博洛尼亚的巴格里奥尼(Hotel Baglioni)的一个集体展览中,首次与同学朋友们进行了艺术创作的首秀。到当年晚些时候,莫兰迪画这幅作品时,他的注意力显然已转移到了先锋派艺术运动,例如立体派,与当时在巴黎创作的艺术家群相关,包括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莫兰迪于1910年订阅了在佛罗伦萨出版的一本关于艺术和政治的新杂志,名为《La Voce》,通过阿登格·索菲奇(Ardengo Soffici)的文章,他了解到印象派、立体主义和其他欧洲先锋派前卫运动,例如未来主义。

640 (5)乔治·莫兰迪,《静物》(Still life),1914,图片来自于木木美术馆  ©奥古斯托·乔瓦纳迪和弗朗西斯卡·乔瓦纳迪收藏(COLLEZIONE AUGUSTO E FRANCESCA GIOVANARDI),米兰

莫兰迪与他在文艺复兴时期活跃着数百年历史的前辈艺术家一样,对印象派画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们的空灵视野,无疑影响了他的风格。他在乔托和马萨乔盛行之后追寻血统,他写道:“在现代主义者中,我相信柯罗(Corot)、库尔贝、法托利(Fattori)和塞尚,是光荣的意大利传统中最合法的继承人。”他对塞尚尤为喜欢,经常流露在其作品中,在他那种看起来偏斜但只有一点点的画作中,尤为明显——就像一个幻象看到自己的幻象,同时又想知道周围可能发生什么。

640 (6)乔治·莫兰迪,《花卉》,1953,Imago画廊(卢加诺,瑞士),木木美术馆展览现场(2020)

这次展览还展出了莫兰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系列作品,“借此呈现其在二战期间美学和艺术观的发展,如何与他的流离失所联系在一起,”王宗孚说,“即便如此,他也温柔地令人难以置信”。莫兰迪非常喜欢创作花卉,并将其作为静物主题,以至于他曾经抱怨,无法在下一个季节绘制玫瑰,因为在博洛尼亚的花店无法买到。这样的“小事”,也流露出艺术家的天性。

640 (7)乔治·莫兰迪,《风景(格里扎纳)》(Landscape of Grizzana),蚀刻版画,1913。图片来自于木木美术馆  ©G.A.M.画廊收藏(GALLERIA D’ARTE MAGGIOREG.A.M.),博洛尼亚/米兰/巴黎

在“景致”单元中,通过两个展厅,展示了莫兰迪创新性的风景画和版画,包括一件莫兰迪最早的蚀刻版画《格里扎纳的风景》(1913年),该单元展出的作品涵盖莫兰迪从学院毕业那一年开始,直到他去世前两年的1962年的作品,借此突出其对格里扎纳(Grizzana)和博洛尼亚自然风光的长期研究和热爱。

640 (8)乔治·莫兰迪,《风景》(Landscape),油画,40x 35cm,1962。©Imago画廊(卢加诺,瑞士)

展览最后一部分,呈现了1950至1960年代,莫兰迪生命最后20年这一独特时期的作品。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纸上作品,并按时间顺序进行呈现。比如,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静物》,创作于他去世前一年,1963年。这个部分展出的所有作品都指向了莫兰迪创作后期的一个重大转变——即朝着“不清晰”的方向发展,他的素描和水彩画中,已经没有清晰的形状。

640 (6)乔治·莫兰迪,《静物》(Natura morta),纸上铅笔画,15×22厘米,1963。图片来自于木木美术馆  ©G.A.M.画廊收藏(GALLERIA D’ARTE MAGGIOREG.A.M.),博洛尼亚/米兰/巴黎

在这些作品中,莫兰迪抹去阴影的方法,仿佛抹去了时间,也回应了本次展览的英文名“静止的诗意”(The Poetics of Stillness)。

640 (9)乔治·莫兰迪,《静物》,1953-54,布面油画,古斯托·乔瓦纳迪和弗朗西斯卡·乔瓦纳迪收藏(米兰)

有关莫兰迪你可能不知道的几件事

 

?

他曾代表意大利参加了第24届威尼斯双年展

在人们印象里,莫兰迪似乎远离任何艺术运动,甚至远离他所处的时代。其实,他在1948年曾代表意大利参加了第24届威尼斯双年展,在同时代并非没有声音。

“莫兰迪色”可能是个伪命题

640 (11)乔治·莫兰迪,《静物》(Still life),1960。图片来自于木木美术馆  ©奥古斯托·乔瓦纳迪和弗朗西斯卡·乔瓦纳迪收藏(COLLEZIONE AUGUSTO E FRANCESCA GIOVANARDI),米兰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少有人看过莫兰迪的原作。深入了解大众熟知的“莫兰迪色”时,就会让人惊讶地发现,实际上许多颜色并不十分接近,有时甚至完全没有,你在莫兰迪的绘画中,是找不到那些颜色的。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没有任何公开的绘画作品可以作比较和参考;因此,这些颜色很可能来自互联网上的图像,而这些图像本身的颜色并不是很准确。

此外,莫兰迪的颜色之所以非常独特,是因为他都自制颜料,他常常将不同的有机(天然)颜料混合在一起,制成自己的独特颜色。要将他的画面色彩转变为数字化的色谱,也并非易事。

他的版画作品出现在意大利的邮票上

640 (12)

许多人过分强调莫兰迪的油画,而忽略了他的版画。事实上,莫兰迪创作和方法论的关键媒介是蚀刻版画。从1930年到1956年,莫兰迪就在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教授蚀刻版画。他的版画色调通过降低饱和度,明度等方式,让所有色彩都渗入灰色,因此也没有强烈的对比色。他甚至被视为伦勃朗之后欧洲最伟大的版画家之一,而他的版画作品也曾出现在意大利的邮票上。

意大利电影导演、美国小说家都为他着迷

 

640 (13)费德里科·费里尼《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1960。图片来自于Riama Film and Astor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国).

意大利多位电影导演都对莫兰迪的作品着迷。费德里科·费里尼在《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展出了他的作品,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拉诺特》(La Notte)中也展现了同样的作品。电影制片人卡洛·庞蒂(Carlo Ponti)和经典电影《自行车小偷》的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都收藏了他的画作。

美国当代文坛杰出的后现代派小说家唐·德里罗(Don DeLillo)在小说《坠落的人》(Falling Man,2007年出版)中,再现了莫兰迪作品对他小说的影响。在他的书中,有角色会去画廊看莫兰迪的展览,并找到一些可以仔细窥视的素描和草稿。“她仔细观看这些草稿,她不确定为什么会看得如此专心。她正在超越愉悦,接受某种同化。她试图沉浸于她的所见,将其带回家,将自己包裹其中,在里面睡觉。画面有太多东西可以看。”

建筑师、摄影师以他的作品为灵感进行再创作

640 (14)图片来自于University of Saint Thomas

莫兰迪曾说,“毕竟,即使是静物,也是建筑。”他以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城市规划者的方式,安排和重新布置类似物体。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就以莫兰迪的作品为灵感,在明尼苏达州韦扎塔(Wayzata)构思出一幢精心设计的房屋。

640 (15)乔尔·梅耶罗维兹(Joel Meyerowitz)出版书籍《莫兰迪·物象》(Morandi’s Objects)

2015年,摄影师乔尔·梅耶罗维兹(Joel Meyerowitz)出版了《莫兰迪·物象》(Morandi’s Objects),内容包括她拍摄的瓶瓶罐罐、花瓶、图片、水罐、木块和其他物体的照片,这些在博洛尼亚艺术家工作室中的万物,仍保留着特殊的气质。梅耶罗维兹曾如此评价:同样的几个瓶子在这张画里被置于画面右边,在那张画里又稍微向左边移动了一点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的平凡生活。……这是我从莫兰迪画的静物中所感受到的,平凡的物件,微小的改变,维持一份纯粹的简单,延续到永远。

(采访、撰文/黄辉,编辑/孟宪晖)

桌上的风景
木木美术馆
展至2021年4月5日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来自木木美术馆

 

到美术馆打电子游戏?当代艺术为什么要关注“游戏的人”

在电子游戏本身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分支的今天,我们如何重新看待和定位“游戏”显得至关重要。在“游戏的人”转向“人的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憧憬着游戏在科技时代以人为核心,带来更多的疗愈、联结与重塑。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