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为什么要重新寻回古画中的女性?看台北故宫讲述“她”的故事

Oct 29, 2020   TANC

女性在历史中失声/身,是一个难得具文化共性、跨越语言藩篱的人类现象。受到父权社会的禁锢,才女难有容身之处,正如英国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在文章《假如莎士比亚有个妹妹》中的嘲讽:“在莎士比亚时期,有哪个女人能具有莎士比亚的天赋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莎士比亚那样的天赋是不会在辛苦劳作、未受教育、做奴仆的人们中诞生的。”

如何找回隐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女性声音,是当代博物馆策展的重要课题。台北故宫博物院10月推出“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总计71组件作品,分作两个单元:“群芳竞秀”勾勒历代女性图像;“女史流芳”介绍凤毛麟角的女性书画家。台北故宫并非首度以女性为主题策展,2003年曾有“群芳谱—女性的形象与才艺”展,2015年亦举办“毫素风采—明末清初的女性绘画”展。展览中谈述艺术中的女性图像,试图在五千余件的书画馆藏中,挖掘历代女书画家的艺术佳品。

640“毫素风采—明末清初的女性绘画”展览中明代马守真的《画花蝶图》

640明 赵文俶 《画春蚕食叶》

史上被皇室收藏最多的闺阁画家

回顾书画文献,女性书画家比例低得不可思议。古传“画始于嫘”,绘画之祖为圣人舜的妹妹嫘,不过即便女子是艺术开创的先驱,画史上拥有一席之地者却少之又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只纪录一名“吴王赵夫人”;宋代《宣和画谱》编列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古今绘画中,女性创作仅三件。台北故宫奠基于清皇室收藏,收藏的女性创作并不多,现存以明清为大宗,其中清代陈书尤为特殊。

陈书,浙江秀水人,字复菴,号上元弟子,晚年字号南楼老人。她是太学生尧勋长女,而后嫁给海宁钱纶光,其长子钱陈群为康熙年间进士,文学谋略获得乾隆皇帝重用。陈书的精湛画艺在长子介绍下,深受乾隆青睐。此次展出的《山静日长图》为她晚年之作,有别于早年秀丽的花卉作品,山水更见雄壮笔力。画中左侧山岳拔地而起,细密皴线再现自然的浑厚,层叠山石自右侧向中心围拢,形成动态的平衡美感。画作右下角的文士正于松林间徐徐而行,看似是远游踏青,抑或往山坳间的隐逸幽境迈进。作品仿王蒙笔意,具典型的清初山水风格,笔墨构图和当朝文人画家并驾齐驱。根据学者统计,《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清代皇室书画著录中有24件陈书的作品,堪称史上被皇室收藏最多的闺阁画家。

640 (1)清代陈书《山静日长图》

台北故宫收藏年代最早、同时是展出亮点的女性书法作品是元代管道升《致中峰和尚尺牍》。管道升,字仲姬,浙江人。她身为宋代皇室后裔、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之妻,才华不让须眉,善绘梅竹小品、山水及佛像,书法亦令后世惊艳。她和丈夫笃信佛教,与僧人中峰明本相识,以弟子礼事之,管道升在《致中峰和尚尺牍》中感念师父恩情,并盼其点化亡者,普渡家人众生。此件作品的用笔严谨端正,书体为兼备楷、行、草三体特色的“杂体书”。值得注意的是题名“道升”上钤有“赵管”之印,印证古代妇女婚后冠夫姓的传统。她和赵孟頫是令人称羡的神仙眷侣,夫妇俩在异族统治、忠孝难全的困顿中生活,以诗画自遣慰借。而后管道升先逝,赵孟頫以真切言词托付中锋和尚做佛事,这封书信即台北故宫收藏的《醉梦帖》(注:本次未展出)。两封尺牍,一是妻子替家人祈福,一是丈夫为亡妻悼痛,成了彼此情衷的呼应。

640 (2)管道升《致中峰和尚尺牍》

罕有的女画家所绘制“真实”女性肖像

回顾历代闺阁画家,创作范畴以花竹翎毛、鸟兽自然居多,但仍有女子不畏挑战多数文人画家推崇的山水画科,获得外界赏识。然而有趣的是,即便男女画艺不分轩轾,却罕有女画家绘制女性肖像。因此古代的女性肖像多半仍由男性画师完成,本次展出古代皇后半身像册页,为少数记录真实的肖像画。

《宋徽宗后·宋钦宗后半身像》图绘北宋两后,画中皇后穿着绣上金龙和摇雉的华美蓝裳,额头、发鬓和双颊贴有珍珠花钿。画师细腻描绘二人容貌差异,年纪略长的宋徽宗后脸庞福润,眉眼间更显成熟历练;宋钦宗后面容在朱领衬托下,显得白皙清丽,平眉和紧阖的樱唇表现出紧张不安。相较于宋代皇后,《元世祖后·元顺宗后半身像》则呈现另一种审美观,元代两后穿着游牧民族服饰,衣领为伊斯兰风的“纳石失”织金锦,她们的双颊饱满浑圆并带有红润光泽,呈现蒙古族特色。

640 (3)《宋徽宗后·宋钦宗后半身像》

640 (6)《元世祖后·元顺宗后半身像》

当代批判视角下的另一桩“她者”故事 

“真实”的女性肖像画不多见,画家笔下的仕女画却是多如繁星,形成一脉相承的文人鉴赏文化。一旦用当代的批判视角来看,展览中的历代女性图像诉说另一桩“她者”的故事。忠贞女子、爱国女子、特别是那些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成为文人雅士的缪斯代表。女子没有自我的艺术,她的容颜与身姿需透过男性的绮想描绘,才能成就美的永恒。

640 (4)传唐周昉《调婴图》

仕女画源于六朝,古代名家如唐代周昉、张萱及五代周文矩等人。仇英精擅摹古,明代《无声诗史》称道:“(仇)英之画秀雅纤丽,豪素之工,侔于叶玉,凡唐、宋名笔无不临摹,皆有稿本,其规仿之迹,自能夺真。尤工士女,神采生动,虽周昉复起,未能过也。”文中特别提及周昉,突显仇英的仕女画造诣。宫中女子的起居活动是唐代以来的经典主题,画家构筑出一个纯属女性及婴孩的私密世界,在“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规下,画作带来观者一窥芳泽的乐趣。

640 (7)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长达574公分,画中共有114人,卷首先见初升的红日,接着观者目光跟随着半掩的宫门进入画家所创作的女性世界。揉合个人风格和古代的仕女传统,仇英将经典转化成令人目不暇接的动态片段,像是和张萱《捣练图》致敬,画幅中后段出现构图相似、同为女子熨烫布帛的景象。画中奏乐跳舞、簪花梳妆、莳花弄草等活动,不仅是古今文人称颂的女子才艺,也是风情万种的女子情态。山水宫阙的布局疏密有致,女子更是神情生动且身段秀雅。仇英的创意性诠释带动“汉宫春晓”的流行,当代后人争相临仿。

女性图像除了展现女子的才艺及情态,有时则为道德教化的载体,教育女人坚贞忠诚。从考古资料来看,汉至魏晋期间的石刻图画就已纪录德行淑良的女性众像。展中呈现女子故事如何透过传唱图绘,成为后世的楷模典范,如宋代李唐《文姬归汉图》、清代金廷标《画曹大家授书图》及民初林风眠《红颜将军》等。

640 (8) 640 (5)宋李唐《文姬归汉图》局部,第一拍与第十八拍

文姬归汉由史实改编,最早记录在《汉书·列女传》,讲述东汉才女蔡文姬下嫁匈奴,最终离开异邦,回到故乡的经历。画家李唐引用唐代乐府诗《胡笳十八拍》,完成这套十八开册页。册页采图文对照的形式,诗文内容如女子独白,透露对异邦的恐惧、乡愁的煎熬及离别儿女的痛苦。其中第十三开写到“童稚牵衣双在侧,将来不可留又忆。还乡惜别两难分,宁弃胡儿归旧国。山川万里复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图画与诗文相配,中原车马正停在匈奴搭起的大帐前,画中女子不知所措地看着讨抱的孩儿,身侧男孩高举双臂,似乎也不舍离别。

640 (9)林风眠,《红颜将军》

明代唐寅《陶谷赠词》则展现出另一类男性专属的“劝世仕女图”,揶揄文士不该满嘴仁义道德,却羞于承认自身私欲。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使臣陶谷出使南唐宫廷,话语肆无忌惮,孰不知当后主差遣宫妓秦蒻兰出来劝酒歌唱,陶谷顿时面色难堪。原来他发现自己中美人计,前一晚他与乔装成驿吏女儿的秦蒻兰调笑,甚至意犹未尽地写词相赠,结果当日秦蒻兰现身唱出赠词,令他羞愧万分。绘画定格在秦蒻兰和陶谷初次相遇的场景,画中烛火摇曳,陶谷随性地一脚踩在榻上,伴随乐声敲打节拍;秦蒻兰拥着琵琶弹奏,红艳绣鞋裹着小巧的足,在宽松雪白的裙下若隐若现。

640 (10)明唐寅《陶谷赠词》

“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提供一方窗口,让现代男女探看历史的女人心事,她们扮演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朵解语花,却难以成为独立的自我。然而走入二十世纪的女性,是否就摆脱了这些身份,不再遭“以男为尊”的思维绑架?这个问题,似乎就一言难尽了。(撰文/张筠)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

她—女性形象与才艺
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至12月27日

 

NOV+丨上海艺术季艺博会、美术馆与艺术空间新开展览全导览

上海艺术季期间,本地美术馆、艺术空间与画廊的新展开幕将延续长达半个月,给因疫情而黯淡的全球艺术活动,带来了难得的振奋与活力。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