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未来已来,智能何为?在第五届“天工开物”展中畅想人文主义的智能未来

Oct 27, 2020   TANC

21世纪被赋予了很多定义,生物的世纪、量子计算的世纪、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世纪。虽然这些预言尚未完全实现,但我们无疑已经走到了下一场技术革命的门前,极目远眺着门后的景致。

640 《银翼杀手2049》艺术海报
克里斯·斯金纳(Chris Skinner),2020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

人类对于AI技术未来发展的想象尤为丰富和浪漫。无论是赛博朋克科幻电影开宗立派之作《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中的复制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渴望被爱的机器人小孩,还是《她》(Her)中具有思考和指数级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AI的终极形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无数文学和电影的灵感来源,亦验证了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未来简史》中指出的人类在21世纪的三大议题:永生、幸福快乐、从“智人”成为“神人”。

640 (1)伊夫·吉列(Yves Gellie)
《人类版本》系列之二(Human Version series II),2007-2017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

然而,即使近年来井喷式的技术发展,使科幻不再只是科幻;但在现实这一头,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应用尚且为皮毛。在可见的近未来,这一革命性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促进社会的转型?如何使我们认知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在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进行的第五届“天工开物”匠心展“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以人为本”的智能未来。

640 (2)“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这场展览由雷克萨斯与现代传播携手呈现,以“智能何为”为题,沿着东方匠心之道,探讨人、人本和人文在智能时代中的意义。展览从“智能梦想”、“创新生活”、“智能24小时”、“赋能未来”四个篇章以及雷克萨斯“未来之境”特别单元展开内容叙述,以近20位中外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的影像、艺术装置、设计和概念建筑项目等作品,与观众一同探讨科技如何与人、世界和情感共联。

640 (8)“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智能梦想”
一段从荧幕中开始的想象之旅

不同时代的艺术和电影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每个时代的思潮和走向。人类对于时空、机器人及智能的时代猜想,也总是首先在荧幕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1985年美国科幻电影《回到未来》中的许多高科技想象今天已成为现实;《银翼杀手》及其后续《银翼杀手2049》中描绘的人工智能、复制人、类人类生命体的世界,代表了人类对技术奇点的戏剧化设想;《铁臂阿童木》中拥有自我意识、正义善良的未来机器少年,成为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640 (3)合金术机械透视阿童木DX版,“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展览的第一部分”智能梦想”,即以电影海报、绘画和摄影出发,带领观众回溯人类在过去数十年间对时空和智能机器人的想象与探索。

荷兰艺术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的创作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多维空间创作,向观众展示出埃舍尔对于时空概念的超前想象。他的图像美学几乎是今天电脑图像视觉的前身,呈现出电子时代与中世纪智性的混合气息。

640 (4)伊夫·吉列(Yves Gellie)
《机器人之年》(The Year of the Robot),数字电影,2020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

荷赛奖获得者、法国摄影师伊夫·吉列(Yves Gellie)曾带着一台机器人,在两年时间内走访法国和比利时的医院与疗养院,拍摄病患及住客与机器人接触的场景,并制作出数字电影作品《机器人之年》(The Year of the Robot)。该片于2020年纽约短片电影节正式上映,并于2月在墨尔本短片电影节上获最佳纪录片短片奖。本次展览为这部影片在中国的首映。

吉列的系列摄影作品《人类版本》(Human Version)亦在展览中亮相。该系列作品以仿真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虚构和真实之间建立联系,探讨东西方世界对人与机器人关系的看法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亦令人思考随着机器人的不断进化而产生的自主权问题。

640 (5)索尼AIBO ERS-210电子狗,“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与这种近未来视角形成呼应的,是2000年版本的索尼AIBO ERS-210 电子狗。1999年,索尼初代电子狗AIBO ERS-110 问世。经历数十年的积累和研发,AIBO逐渐从冰冷的机器发展为肢体灵活、情感细节丰富的电子宠物狗,成为当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探索与进步的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创新生活”
一种全球化与可持续的智能生活方式

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应用正日趋成熟,我们即将拥抱一种真正的智能化生活方式。但这种变革性技术所代表着不仅是便捷高效,更意味着全球化、可持续与无限创意。展览第二部分“创新生活”聚焦当代,以设计探讨最新科技和智能革新所激发出的新生活方式。

640 (6)德克·范德·库伊(Dirk Vander Kooij)
胖胖吧台椅,2014年
“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荷兰设计师德克·范德·库伊(Dirk Vander Kooij)将来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改造成3D打印机,创造出世界首款多维列印的3D打印椅子。其材料100%使用循环塑料,重量轻,制作过程短,为兼具实用性和行业竞争力的未来3D家具打印提供了一个范例。与此类似,中国设计师张周捷也试图让计算机的创造力直接参与人们的生活。他基于不同人体数据,利用计算机运算创造出充满未来感与实验性的数字家具。

640 (7)张周捷
MC005-S-Black,2018年
“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这种数字化技术不仅适用于家具制造,也为未来的房屋建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以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改变住宅施工方式为初衷,维基房屋(WikiHouse)开创了一套基于开源代码的在线合作房屋设计与建造体系。

640 (9) 640 (10)开放系统实验室(Open Systems Lab)
维基房屋(WikiHouse),特别鸣谢:度态建筑Dot Architects
“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它将”软件免费——用户生成内容——回馈开源社区”的模式引入房屋建造体系,创造了一种全过程数控加工、就地取材和建造、高效低碳的建造方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快速、便捷地建造房屋。展览更以开放体验的形式,让观众走入开源设计,体验数字技术与社会议题融合的当代秩序。

“智能24小时”
以新人文主义为基础的“智力增强”创想

1950年,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预言了具有真正智能机器诞生的可能性,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而后,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C. Engelbart)则一心打算“用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坚信计算机可用来增加或扩展人类的能力,即以人机交互为核心的“智能增强”(IA, Intelligence Amplification)。AI与IA如同硬币的两面,前者以技术为主,后者以人为本。展览第三部分“智能24小时”则围绕“智能增强”的概念,以艺术作品呈现智能时代下的人文思考。

640 (11)

Humans since 1982
《ClockClock24》,2015年,鸣谢藏家:黎晓(HI5FUN)
“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智能24小时”以Humans since 1982的作品《ClockClock24》开启,它既是一件动态雕塑作品,也是一台时钟。艺术家将模拟信息(时钟指针指示)和数字信号(时钟数字显示)巧妙结合,并将24个时钟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时间播报方式。由此,寻常的时钟成为具有视觉吸引力和技术挑战性的艺术作品,为工业化量产产品带来趣味性,亦从日常生活的细处唤醒人文关怀。

640 (12)王欣
《八赫兹灵性护理》,2015年
“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王欣的多媒体作品《八赫兹灵性护理》中,几位虚拟的伪人工智能“灵性护理治疗师”,为来访者提供灵性护理服务,由此探讨未来人工智能给予人类心灵关怀的可能性。

640 (15) 640 (13)斯蒂芬·博格纳(Stephan Bogner), 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 Schmitt)和乔纳斯·沃格特(Jonas Voigt)
《养育机器一代》(Raising Robotic Natives),2016年
“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德国及美国创意研究组合斯蒂芬·博格纳(Stephan Bogner), 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 Schmitt)和乔纳斯·沃格特(Jonas Voigt)以其装置作品《养育机器一代》(Raising Robotic Natives)呈现了机器人照顾婴儿的模拟场景,设想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智能时代下,与机器人共同成长的第一代人类对机器人会有怎样的不同看法。

“赋能未来”
在建筑师的超现实视域中看见未来城市空间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日益融合,而城市空间将如何在更智能、更自主、更机器化的时代下回归以人为本,回应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畅想?展览第四篇章“赋能未来”着眼近未来,让观众在观看之间,跟随建筑师的超现实想象看到未来城市空间的更多可能。

640 (16) 640 (14)MAD建筑事务所
《远古/未来》(深圳湾文化广场方案),2020年
“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2020年为深圳湾文化广场设计方案《远古/未来》。这一设计试图将“远古”和“未来”这两个背向而驰的时间尺度并置,在城市和海湾之间创造出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时空错位”,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场景,也让每个人可以参与其中。

640 (17) 640 (18)王耀华(基础研究所)
《无处不在》(All over the Place),2020年
“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青年建筑师王耀华和他的基础研究所(Preliminary Research Office)以卷轴形式展开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虚拟建筑空间。在其作品《无处不在》(All over the Place)为一个想象城市的横截面模型,建筑师利用数字运算技术,打破了建筑语言中线性时间的局限,创造出一座具有未来感、不受风格与审美束缚的理想城市群。

而艺术家施政的全新沉浸式声音和影像装置《Visioning/Versioning I》则虚构了一个不断下沉的海底景观,通过声音与影像创造一种纯粹的感知体验。

描绘雷克萨斯“未来之境”

在雷克萨斯特别展区“未来之境”中,CG动画、漫画及摄影等多种视觉作品共同建构起一个探索未来的想象空间,探讨雷克萨斯对于未来生活的畅想,让未来的车与人的连接更加紧密、更富情感。

640 (19)“智能何为——从AI到IA的时代猜想”展览现场

以在2020年北京国际车展中亮相的雷克萨斯首款纯电动概念车LF-30为灵感,CGI艺术家王展、视觉传达设计师Patrick、当代漫画家和艺术家赵鹏,以及高磊等创意工作者,对未来社会中车的角色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精彩的视觉呈现。在王展和Patrick的影像作品《梦的预兆》中,LF-30成为男孩在梦想中成长的隐喻;在赵鹏的《自在》中,LF-30则承载了人类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曾为2020北京车展雷克萨斯展区特别创作的《镜亭》(Mirror Pavilion)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这件出自建筑师张朔炯的空间装置作品,以透明、镜面的砖型阵列组合,联成一幅当代像素图景,让观众走近数字时代的造境之美。

640 (20)640 (21)张朔炯
《镜亭》(Mirror Pavilion),2020年
2020年北京国际车展雷克萨斯展区展览现场

撰文/何佩莲

出品人:邵忠
总策划:杨晓丹
策展人:曹丹、黄珍妮
策展助理:黄怡雯
展览协调:邓书琪
展陈设计:张朔炯
平面设计:Mugu Studio
项目统筹:王晓明
项目支持:王凡、赛瑶、李海英
场地支持: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

 

 

为什么要重新寻回古画中的女性?看台北故宫讲述“她”的故事

如何找回隐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女性声音,是当代博物馆策展的重要课题。台北故宫博物院10月推出“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总计71组件作品,分作两个单元:“群芳竞秀”勾勒历代女性图像;“女史流芳”介绍凤毛麟角的女性书画家。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