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之家》,徐道获,2014年
家,或者说寓所,除了作为栖身之所外,在今天更多地成为了人们投射自我精神世界的空间。个人的偏好、审美、功能需求构筑成一个个绝然不同的家居空间。与此同时,个人作为地域文化乃至时代与社会背景的载体,使家也必然成为不断改变着的概念。是什么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家?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正在举办的展览“M Home:随寓而安——红星美凯龙艺术大展”中,十二名来自世界不同区域的艺术家创作了关于“家”的作品。在他们之中,陈文波、奈良美智、诺特•维塔尔直接将居住具体到中产阶级,探讨这一群体对家的美好想象与消费审美单向度带来的问题;林明弘、徐道获、王郁洋、张恩利则在居住中看到了家国同构的关系,呈现了私人与公共空间的异同与转换;名和晃平、托比亚什•雷贝格尔、张永和的纯粹实验空间带来了视错觉与可能性;而洛里•西蒙斯、林天苗这样的女性艺术家看到了身份政治,尤其是女性身份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样板化解读与所遭遇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艺术家林天苗的作品《凸起的文样》(2014)为纯毛地毯,以手工寻找当代社会中的美感及人文精神,也以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工作探讨当今社会的女性角色——今天女性词汇的迅速膨胀,体现了女性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社会的转变。现在的女性更认同自身身份的多样性,而当下的男权社会中,对女性认知的传统心态依然是主流。
谈及策展理念,UCCA副馆长,策展人之一尤洋介绍道:“展览叫做M Home,主题是很开放式的,我们希望由此引发三个方向的探讨,也就是三个以M开头的词组——Modern Home,Me and Home,My Home。” Modern Home是家与时代的关系,每个人具体的家庭状态和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比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今天的人们更多时候都在外出工作或娱乐,回家可能只是睡觉,家和我们的精神状态的关系也相应地改变了。Me and Home,是人与家的对立统一。比如主人或做客时的客人。亦或在家中有不同的功能区,在书房时人成为书写者,在琴房中,则成为一个音乐人。人与家之间,两者的角色身份不断转换。前两个主题基础上的延伸被称作My home,是家的本体。这一延伸提示了现代消费主义对人们今天的审美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彻底改造。“今天的家是我们在塑造,还是说我们不过是一个载体?展览其实也提出了这么一个小的怀疑。”尤洋继续说道,“很多人认为今天我们可以选择家中的布置,选择什么时间在家,什么时候去哪个空间,我们是家的主人。而这种选择的消费感往往特别强,受到家居杂志、家居卖场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时候真的是我们在选择家,还是我们的家其实是被另一个系统塑造的呢?”
在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的装置作品《世界在汤盘发明之前》(2014年)中,手绘的粉、黄水彩图案仿若棋盘方阵,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房间里还放置了与背景图案类似的三个坐凳和一张桌子。棋盘方阵图案及所选择的颜色营造出一种连绵起伏的温和动态,房间里的家具也得以掩饰并消融于周遭环境中。
本次展览由家居品牌红星美凯龙与UCCA合作,将美术馆转化为一个空前的“寓所”,邀请观众在体验展览现场的过程中,重新思考家居空间的种种可能性。谈及本次合作,UCCA馆长田霏宇表示:“作为直面消费者的家居品牌,红星美凯龙感受到了现代人日益对于居住品味的看重与挑选,而对于长期考察国际当代艺术的我们,也看到了居住这一‘见微知著’的主题在当代艺术中不断被思考、重新界定的丰富实践。”撰文/TANC
M Home: 随寓而安 ——红星美凯龙艺术大展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展至2015 年1 月6日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