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在“角色扮演”中,中国新一代媒体艺术家的“自由联接”

Jun 21, 2020   TANC

OCAT上海馆于5月16日开幕的展览“自由联接”(UN/CONVENTIONAL),以一种群像式的方式呈现出中国新一代媒体艺术家的创作面貌与发展脉络。作为OCAT上海馆第7届青年媒体艺术家年度项目,该展的参展艺术家名单经过44位当代艺术业内资深提名人的推荐而产生——程新皓、李爽、林科、唐潮、陶辉、王拓、郑源,这七位出生于1984年至1990年代间的艺术家拥有不同的成长与教育轨迹,却又不约而同地在各自的影像实践中表现出活跃的创作力和多维度的媒体艺术语言。

640OCAT上海馆展览“自由联接”参展艺术家程新皓、李爽、林科、唐潮、陶辉、王拓、郑源

“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提名人评选制的更大范围的艺术家名单。在整个项目中,我们会不断发掘比较成熟的青年艺术家,给他们带来新的方向和可能;同时也会有新鲜的面孔出现。”展览策展人、OCAT上海馆执行总监陶寒辰在《艺术新闻》的专访中表示。

640 640 (1)上:程新皓《对一条河流的命名》(2014-2018)
下:郑源《无事发生》(2014)、《游戏》(2017)
OCAT上海馆“自由联接”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策展叙事打破了入选艺术家每人一个区域的方式,而是将7位艺术家的作品有机串联在一起,通过4个章节的层层递进逐渐展开。在新增的委任创作环节中,7位艺术家每人将创作一件新的委托作品,在展览进行过程中逐一揭晓,以介入和打破策展叙事。今年年度项目的另一个不同之处还在于,OCAT上海馆与在巴黎和旧金山设有两处空间的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KADIST)展开了“2020 OCAT x KADIST青年媒体艺术家项目”,在展览之外为获选艺术家提供为期三周的驻留机会。驻留艺术家的评选将由卡蒂斯特总监玛丽·马特雷尔(Marie Martaire)、卡蒂斯特中国项目总监沈瑞筠、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OCAT上海馆执行馆长张培力与OCAT上海馆执行总监陶寒辰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最终选出。

640 (2)640 (3)上:程新皓《致海洋》(2019)(左);唐潮《蝴蝶暗房》(2019)(右)
下:李爽《只想在你枕边长眠》(2018-2019)
OCAT上海馆“自由联接”展览现场

首次参加OCAT年度项目的李爽也是展览中唯一一名女性艺术家,她在“自由联接”中集中呈现了自己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的创作面貌。出生于1990年的李爽从纽约大学传媒研究专业取得硕士,她的创作以一种社会调查的方式,研究并探讨不断演变的信息传播媒介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展览中,其早期创作《和我结婚,拿中国国籍》(2015)在第一章节呈现。彼时刚从纽约大学毕业的李爽在时代广场实施的这一项目,既是对性别、国籍等问题的一次社会调研,也是她在艺术领域的最初探索。

640 640 (1)李爽《和我结婚,拿中国国籍》(2015年),图片致谢艺术家

创作于2017至2018年的《T》从“脚”的意象出发,讨论淘宝客服等“隐形劳动力”(invisible labor)在媒体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劳动力的色情化等现象。三频录像装置《只想在你枕边长眠》(2018-2019)则从黄马甲及其意象出发——中国义乌生产,流通全球,甚至成为法国一场运动的标志。通过一场虚构的跨国网恋故事,作品讨论了人际间电子化的关系和欲望。在三件作品中,李爽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切以及对影像媒介逐渐熟稔的运用同等明显。

640 (4)李爽《T》(2017-2018年),图片致谢艺术家

如果说李爽将行为、雕塑、影像装置等媒介作为其传媒研究的视觉载体,那么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电影、录像及新媒体硕士的郑源则采取了一条截然相反而又殊途同归的艺术路径——他首先习得了影像拍摄技巧,其后才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表意系统。

640 (5)郑源《普罗大众之夜》(2019年),图片致谢艺术家及没顶画廊

640 (6)郑源《图像研究》(2014年),图片致谢艺术家及没顶画廊

在其2019年作品《普罗大众之夜》中,观众可以从艺术家好友凯文·曹颇具戏剧性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对郑源刚毕业后一段自我探索期的影射。其早期作品《无事发生》(2014)《游戏》(2017)和《图像研究》(2014)则是对其图像挪用和转译的创作方式的切片展示,体现出艺术家对于图像本身的思考——“在景观社会永远在场的现今,我们已无需生产出更多新的图像去制作一部影片。”而到了《一段简短的历史:中国西北航空公司》(2018),他开启了一条处于虚构、记录和调查性研究之间的创作路径。

640 (7)郑源《一段简短的历史:中国西北航空公司》(2018年),图片致谢艺术家及没顶画廊

7位艺术家中另一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王拓,于2014年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这段经历在他的创作中同样留有重要印记。在展厅的入口处,王拓赴美学习前的最后一个项目《敬佛请上三炷香》(2012年),以及他到美国首个完成的项目《三位一体(上篇)》(2013年)相对呈现。通过两件作品中理发的行为,艺术家重建了父亲与自己的肖像,也反映出自己当时的生存状态与内向探索。

640 (8)王拓《敬佛请上三炷香》(2012年),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空白空间

五年后,王拓开启了自己的东北项目:《烟火》(2018)和《扭曲词场》(2019)。在这两件作品中,复仇的冲动行为与复杂的东北论述产生共振,艺术家以一种时空综合体般的影像探讨被介质化的生存经验与集体出神的当代社会。

640 (2)王拓《烟火》(2018年),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空白空间

王拓的创作以微妙的虚构性与戏剧性观照着历史与现实,这一点在陶辉的创作中亦有体现。陶辉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他擅长以隐喻的方式映照当今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美学需求。在《唯一具体的人》(2018)中,一个法国女人和一个中国女人对着空气诉说对爱人的思念与生活琐事,这一虚构情节呈现了一个由影片与媒像建构的超真实世界;在《南方戏剧史A幕——冷水花青年时代No.1/2/3》(2018)中,陶辉想象了一名作家冷水花的生命历程,并以装置、摄影和视频构建出一部虚构的史论著作。

640 (9)640 (10)陶辉《唯一具体的人》(2018年),图片致谢OCAT上海馆

林科与唐潮是7人中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两位青年艺术家,他们在创作早期便体现出高度个人化的影像语言。曾数次参与OCAT上海馆展览项目的林科,此次在一个独立的展厅中呈现自己的委托作品《PS很无聊》,该作已在展览开幕当日揭晓。

屏幕快照 2020-06-21 12.36.29林科,《圣母》(左)《回眸好莱坞》(右)

640 (11)林科《PS很无聊》(2020年),OCAT上海馆“自由联接”展览现场

《PS很无聊》延续林科从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中提取素材的创作方式,在变身明亮“画室”的展厅空间中展出了影像《我和大卫·霍克尼在交谈》(2020)与数件以Photoshop图层呈现的手绘作品。影像中,林科以更快的速度复述大卫·霍克尼在一个访谈视频中的台词,屏幕下方手写道“他老了,说话比较慢,当他还在思考的时候,我提醒他,甚至比他更早说出来。”这种诙谐而诚恳的态度也许代表着新一代艺术家面对自己的影响来源时的处理方式。

640 (12)林科《我和大卫·霍克尼在交谈》(2020年),OCAT上海馆“自由联接”展览现场

唐潮在展览中呈现了同名作品《唐潮》(2012),《鳞片闪烁,像树略过火》(2019),《蝴蝶暗房》(2019)和《地方摄影》(2016-2018)四件作品。前两件作品由暧昧而扑朔迷离的影像图示组成,艺术家的个人叙述则使其成为带有丰富个人情感与难以言说之意味的影像日记;在后两件作品中,唐潮通过虚构叙事与现实的交替,探索了自然暗房、案件现场摄影等与摄影本体有关的概念。

640 (13)唐潮《地方摄影》(2016-2018年),图片致谢艺术家及Vanguard画廊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程新皓,则以一种外来者的身份和地理志的研究方式,在西南一隅开始了其艺术生涯。作为其艺术家生涯开端的首个系列作品,《对一条河流的命名》(2014-2018)呈现了艺术家故乡昆明的盘龙江,以及与河流相关的树叶、岩层、化石在历史中的时空演变。对故乡记忆的交错与失联,对城市地理与记忆的寻找,由此贯穿他后来的创作。在影像作品《月升》(2018)和《过河》(2018)中,艺术家对研究过程中的特定情境进行回访,以身体为媒介介入其中,以获得研究之外的感知尺度,逐渐开启了一种与此前知识的、谱系的、逻辑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的路径,即“情境中的身体”这一身体的、感知的、以记忆为载体的创作方式。在《致海洋》和《第三条线》等由一系列步行、写作与录像作品组成的作品中,他的两种创作方式逐渐合二为一,迎来了一种创作方法论的改变。

640 (14)640 (15)程新皓《致海洋》(2019年),图片致谢艺术家

在OCAT上海馆蜿蜒的展厅中,7位艺术家的创作以不同尺寸的屏幕呈现在展厅的各个角落,共同构成一个拓扑式的新兴影像场域,让观众窥见中国新一代媒体艺术家的多元发展面向。(采访、撰文/何佩莲)

自由联接
2020 OCAT X KADIST青年媒体艺术家展览
OCAT上海馆
2020年5月16日至8月16日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在夏日中重启,10场国际展览的新计划

由于今年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欧美博物馆计划于2020年春季举办的大型展览,在开幕后不久就被取消、延期或短期关闭,如今将在夏日重启。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