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废墟之美:西普瑞安·盖拉德在油罐再造的后工业神圣空间

Jan 11, 2020   TANC

640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 “海湾到海湾“(Ocean II Ocean),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在《艺术新闻》2018年的一篇报道中,艺术家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说道:“当我十来岁时,便幻想着编排一支没有人的芭蕾舞。”少年时代的盖拉德还有一个喜好,就是拉上一群小伙伴偷走公用灭火器,跑到人群稀疏的地方喷出一片烟雾狼藉,用摄像机拍摄下来。西普瑞安·盖拉德迷恋废墟,或者如数年前评论家所说的:“盖拉德敏感于物质衰败过程中柔软而无序的诗意(luscious, entropic poetry of material decay)。”

640 (1)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640 (2)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 “海湾到海湾“(Ocean II Ocean),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这个出生于1980年的艺术家在今年11月首次在中国举办个展,地点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以盖拉德新创的影片《海湾到海湾》(Ocean II Ocean,2019)以及全息投影雕塑《炉边的天使(第四版)》(L’ange du foyer)为主干。此外,展览亦呈现了盖拉德著名的挖掘机斗雕塑作品。后者创作于2013年前后。

640 (3)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西方转动者之杆》,2013年作,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640 (4)“发现的再发现”(The Recovery of Discovery)展览现场,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2011年,图片来源:Dumus

盖拉德的媒介涵盖了从录像、摄影、拼贴到雕塑——也可以说他并不受媒介的限制;然而盖拉德的创作主题则从未失焦:被废弃的文明产物、纪念碑和建筑遗迹等。他用废弃的工业质料重绘古典时期和战前时期具有纪念碑性的建筑和艺术,这些废墟体现了他对历史进化论的一贯怀疑。譬如2011年在柏林展出的“发现的再发现”(The Recovery of Discovery),盖拉德用装满72000瓶啤酒的蓝色箱子堆建了金字塔——这些啤酒是从土耳其运到德国的,“金字塔”随着展览的进行逐渐破损、凌乱;2011年,盖拉德亦前往伊拉克以及柏林帕加马博物馆,用iPhone拍摄古巴比伦遗迹,又将拍摄下的数码影转换成35毫米胶卷,这一作品在2013、2014年进行了展出。

640 (5)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 《Nightlife》, 3D影像,图片来源:Glastone Gallery

在近年来创作并持续展出的3D影像作品《Nightlife》中,盖拉德着重展现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由1970年被破坏的罗丹《思想者》雕塑,以及建于第三帝国时期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和克利夫兰福特·罗德中学外的一棵橡树——杰出的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Jesse Owens)曾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夺得四枚金牌,并获得奥组委奖励的4棵橡树苗,欧文斯将橡树捐赠给了自己的高中母校。

640 (6)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海湾到海湾“(Ocean II Ocean),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影片《海湾到海湾》的部分片段展示了前苏联地铁站中地下大理石壁上的化石图景,也结合了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将地铁车厢扔进海里的一段档案视频。实际上,在2010年之前,MTA将共计超过2500个废弃的地铁车厢投入大西洋,这些铁皮为海底生物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据科学家观察,车厢在海下并没有因水下压力变形,同时为无脊椎生物提供了400倍的食物来源,小型生物亦藏在车厢缝隙中免受鲨鱼捕食。

640 (7)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炉边的天使(第四版)》(L’Ange du foyer (Vierte Fassung)),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炉边的天使》于今年威尼斯双年展首次亮相,这件作品有意识地与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937年的绘画作品《炉边的天使》形成互文,恩斯特是达达派的成员。恩斯特画中那只欢喜的怪兽,在盖拉德的全息影像中挣脱了画框手舞足蹈。恩斯特和盖拉德的作品皆指向战前欧洲的普遍忧虑,油罐艺术中心发出通稿中写道:“恩斯特在1937年通过这幅画作预示了欧洲法西斯主义繁衍所带来的破坏性现实,而盖拉德的作品则暗指了恩斯特对于超现实主义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期许。”

借助油罐艺术中心的圆柱体空间,盖拉德将废墟与神圣性装置为一体。巨型的挖掘机斗理应是创造废墟的凶手,它是用以毁灭文明建筑的工具;这样的机器在到达使用寿命后,也开始走向腐朽。油罐艺术中心的造型让盖拉德联想到了希腊罗马时期的祭坛。于是,在圆形的小展厅变成了神坛,几个挖掘机的部件以2米的间距静谧排布着,全息影像《炉边的天使》在扇片中起舞,它是这个神坛被祭祀的主人;地铁车厢在天使的面前被投入大海,成为祭品。

工业时代的如画主义

作为美学的废墟,在18世纪后期及至19世纪的英国绘画开始盛行起来。这一风潮被称为“如画主义”(picturesque),透纳即为其中最有名的代表者之一。“如画主义”本身即在质疑:究竟是什么才值得被描绘。其中的一个答案是,“废墟能够唤起忧伤的愉悦。”早期的盖拉德也针对这一问题意识,在2007年创作了“新如画主义”系列(The New Picturesque),在这个系列中,盖拉德选取了一些市面常见的装饰性的风景画,用白色将它们的大部分遮盖住,“以消除画中的叙事元素”。盖拉德本人的一句话被媒体广为引用:“我喜爱正在失败中的事物,失败之美,以及总体的下落感。”

640 (8)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新如画主义》(New Picturesque)2007年作,图片来源: Artsy

巫鸿在研究中国艺术中的废墟时,指出了废墟之中的缺席性。他在评论中国艺术家展望的作品《诱惑》(1994)时写道:

“废墟与人壳突然融合为一体,以最强音表达出人的主体的缺席。这个装置(指展望的作品)无疑地显示了艺术家对破坏和伤害的迷恋,但是破除了建筑物和这些空壳外,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真的受到伤害和破坏。”

640 (9) 640 (10)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疯马》(Crazy Horse),2008年作,图片来源:Bugada & Cargnel

盖拉德同样相信,人在自然与历史面前的无足轻重。他在2008年与音乐艺术家Koudlam合作了影片《疯马》(Crazy Horse,2008),记录了美洲印第安部落苏族人为纪念他们的英雄酋长疯马而动工的巨型雕塑,这件雄心勃勃的雕塑工程已经进行了60多年,而或许要在八九十年之后才能完成——所有最初的参与者都无法见到雕塑完成的那一天。“我的工作是对抗怀旧。”他在2009年曾对着采访镜头说道。当喧嚣的纪念性时刻过后,所有人都不在了之后,才是盖拉德所关注的状态。

如果回到如画主义关于“什么值得被画”的这一质问,盖拉德的答案或许是,所有人都已不在场的那个时刻,尤其是线性的进步论历史迎来其虚无宿命之后的场面,是最值得被画的。(撰文/姜伊威)

海湾到海湾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展至1月12日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提供

从文艺复兴到数字时代,怀孕的女性形象为什么很少进入艺术史?

在重新发现历史暗处的女性艺术家逐渐获得应有的重视之时,2020年新一轮聚焦女性议题的展览中,更加微妙与具体的问题意识逐渐浮现。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