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从绿狗桃花行至江南胜景,周春芽个展“东南形胜”在龙美术馆开幕

Oct 30, 2019   TANC

640 (1)“东南形胜”展览现场

10月26日,龙美术馆西岸馆揭幕周春芽大型个展“东南形胜”,展出周春芽2019年三组新作《太白山图》(组画)《具区林屋图》(组画)《丹山瀛海图》(组画),与其创作手稿、记录影像,以及由刘益谦、王薇夫妇所收藏的艺术家多个系列代表作。其中包括重庆系列、藏族题材系列、山石系列、太湖石系列与桃花系列,时间跨度囊括从1978年至2013年的三十余年。此次展览着眼于周春芽在绘画题材与语言上的新尝试,亦是对其艺术生涯的一次回望。

东南形式,与古为徒
元代经典的当代演绎

龙美术馆西岸馆的一号厅中,周春芽的三组大尺幅绘画新作占据了入口大厅的四面墙。《太白山图》(组画)《具区林屋图》(组画)与《丹山瀛海图》(组画)之题与画中山水景观,均以元四家之一王蒙的同名画作为借体。王蒙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之法,写景稠密,善用皴笔,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深远。周春芽多次前往画中描绘的景地——《太白山图》中的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具区林屋图》中的江苏太湖林屋洞与《丹山瀛海图》中的山东崂山,并先后去往辽宁省博物馆、台北故宫与上海博物馆研习原作。虽留意于王蒙的语言研究,他在其中进行的实则是对绘画新语言的探索。

640“东南形胜”展览现场

在展出的新作中,可见周春芽在笔性与色彩两方面的新尝试。他的“行笔速度更加沉稳,色层如积墨一般层层叠加,非常注意笔触之间的错落揖让。”同时,他在新作中“大量采用低价色和灰色,更注重厚薄对比,材质饱和度也控制得‘惜墨如金’,先前的刺激色感也有所收敛,气质更趋于含蓄内敛。”此外,一改绿狗、桃花系列中着眼于近景的描摹,周春芽在新作中也首次尝试画山水远景。

640 (2)周春芽,《具区林屋图-乙》,纸本丙烯,2019年

其中,《具区林屋图》(组画)以太湖林屋洞为蓝本,延展出颜色富有微妙变化的两件巨幅布面变体与两件纸本变体。周春芽借用了王蒙稠密的布局方式,笔法与用色却与传统山水大相径庭。展览学术顾问漆澜在其评论文章《周春芽:东南形胜》中指出:“这一组作品是与六百多年前的王蒙的对话,从物象形态、笔触和色彩来看,与他(周春芽)90年代‘中国经验展’的那组山水作品有一定程度的呼应,但书写性更为纯粹,更富有细节层次,画面场景更为充实。”

640 (3)周春芽,《具区林屋图-墨池》,布面油画,2019年

新作中的《太白山图》(组画)为一组长达12米的四联长卷,这是周春芽迄今为止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也是多年后首次在画中描绘人物。画面描绘了太白山天童寺的山林景色,四联画作各自形成完整叙事,分别描绘出艺术家母亲少年、青年、老年和家庭身世的叙述。

640 (9)《太白山图》(组画)

周春芽的画布上常见他身边的人物,此次是他首次画自己的母亲——天台山地处的鄞县正是周春芽母亲的出生地。“他细心寻找与王蒙语言的对应逻辑,与王蒙的《太白山图》在语言和形式上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互文关系。但细心人会发现,他对王蒙的图式形态、质感、色彩进行了逆向的解构。更重要的是,他是敏感地面对一个直觉的现场,远比津津乐道于笔墨考据高出一竿头。”漆澜指出。

640 (7)周春芽,《太白山图》(局部),2019年

在双联作《丹山瀛海图》(组画)中,周春芽对于色彩的新探索跃然纸上。两件作品尺幅一致,构图相近,均以细密的干笔点出,迟、顿、拙的皴笔画法尽显中国传统绘画对于笔触的讲究,而二者在颜色调用上的微妙变体呈现出来自西方绘画色彩实践的影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展览名取自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揭示出周春芽近期创作方向的转变。自宋元时起,中国文人居住在江南者居多,他们在此寻幽探胜、流连风景。近年来,周春芽频频探寻江南名胜与前代剧迹,本次展出的新作便是缘此而生;他更于2018年起定居上海,并表示“住在上海更接近我即将要画的一些东西,更接近江南的风景。”

640 (6)“东南形胜”展览现场

周春芽创作中对于江南山水主题的关注,一是来自母亲寻根情怀的影响——出生于重庆、成长在成都的他常自诩为半个上海人;二则源于从赵孟頫到元四家的山水画传统,“春芽90年代早期曾钟情于八大的高简、张扬,曾刻意转换八大的语言;曾长期流连于董其昌的幽绵淡远,他欣赏的董其昌,并非高山仰止、集阙大成的典范,而是欣赏他进退裕如的语言才华,和他对传统图式的高超的综合转化能力。这些古典的启示,曾给他的实验带来了兴奋剂,让他在现代主义及表现主义绘画中找到暗合的信息。”漆澜评述道。

以传统为借体创造当代艺术语汇

虽与古为徒、时时研习中国传统书画,周春芽在自己的绘画中却借经典题材创造当代语汇。他结合西方绘画传统中的色彩实践与中国传统绘画对于笔触的精敲细琢,不断更新自己的绘画语言。这种东西方绘画技巧的融汇,与周春芽80年代在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Kassel Academy of Fine Art)学习的经历密不可分。

640 (4)“东南形胜”展览现场

“我的作品中对于中国传统的兴趣很明显,但实际上有中西方文化交错的影响。我从西方学习到的就是色彩。”周春芽在《艺术新闻》的专访中表示,“德国的艺术非常重视传统,他们层出不穷的艺术运动与传统的联系十分紧密。但我们(中国艺术)却有很多断代,从元代到明代、清代、中华民国,再到现在,跨度特别大。但也肯定不能一味回归传统。艺术家在借鉴传统的同时,必须要表达新的东西。我其实还是在往前看。”

640 (5)“东南形胜”展览现场

90年代回到中国后,周春芽开始了太湖石系列的创作,用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技法演绎这一经典的中国传统绘画题材。此次展览展出了这一系列中的多件作品,包括1993年的《石头与杂草》与2000年的《太湖石》。大胆用色呈现出强烈的现代视觉意味,成为周春芽艺术生涯新阶段的标志。

同样在90年代,周春芽开始了著名的“绿狗”系列的创作。本次展览中的《黑根一家——男主人和女主人》作于1995年,“绿狗”的原型黑根正好一岁。两年后,周春芽首次将这条德国牧羊犬画为绿色,创作出标志性的视觉语言。也正是从黑根开始,周春芽开始将画笔瞄准身边的人和事,画出了绿狗、桃花,到此次的三组新作。“因为我只能把握身边的人,艺术家太渺小,难以把握这个社会。”周春芽解释道。

640 (8) 《黑根一家—男主人和女主人》,周春芽,1995年

自2010年以来,周春芽专注于对王蒙和石溪的笔墨研究,并将这些灵感转化为明艳的桃花与神奇的园林景观。三件作于2010年左右的桃花系列作品,与太湖石系列相对展出,同样用色鲜亮、跳跃,却分别体现出周春芽的文人意趣与现实关切。

640 (10)“东南形胜”展览现场

对于创作中丰富的题材与不断变革的视觉语汇,周春芽如此解释:“我更多的热情、更多的创作都是在成都发生的,比如石头、绿狗、桃花系列。但是生活的方式变了,看到的东西变了,现在看事物的视角更加细腻,感受更加丰富,语言也就自然随着变化。”对于他来说,三组完成于展览开幕前数日的新作“只是一个开始”。(采访、撰文/何佩莲)

*如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龙美术馆提供

废旧工厂中再演“退火”,当玻璃与当代艺术家相遇

上海玻璃博物馆的“退火”项目将于11月3日再次开启。该项目从2014年开始,先后邀请了张鼎、廖斐、杨心广、毕蓉蓉、林天苗等艺术家进行参与。今年的“退火”项目将以孙逊和韩国艺术家朴庆根的双个展形式进行呈现。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中将玻璃这一材质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同时又让玻璃隐形于作品之中。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