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她在魔都地下埋藏“呢喃的泥土”,与卡塔琳娜·格罗斯在K11体验迷宫之旅

Nov 06, 2018   TANC

640卡塔琳娜·格罗斯,《地下》(局部),2018年,Photo: JJYPHOTO © Katharina Grosse und VG Bild-Kunst Bonn, 2018 Courtesy of K11 Art Foundation and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Vienna, Austria

上海。知名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的中国首场个展“呢喃的泥土”(Mumbling Mud)将于11月10日于上海chi K11美术馆开幕,占地1500平方米的展馆展出5件与场景相关的沉浸式大型作品。卡塔琳娜·格罗斯的作品通过斑斓的色彩与材料的重构,使感官与现实相分离,跨越了物件和建筑环境的既有界限。“呢喃”仿佛介乎于说话与沉默之间的中间状态,《地下》《鬼魂》《丝绸工作室》《腹中》《陈列室》五个区域为观者开启迷宫般的体验之旅,为“此在”的世界开启了另一个逃逸的出口。

0卡塔琳娜·格罗斯,“呢喃的泥土”展览现场

喷枪(spray gun)对于卡塔琳娜·格罗斯来说就像是艺术家的无形机甲,将有限的身体延展至更为自由的状态,明艳醒目的工业颜料与材料、作品的巨大尺幅冲击着人的所有感官。同时,她也擅长在建筑环境中创造与场景相关的大型作品,例如2016年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委托的特定场域创作《Rockaway!》,为纽约皇后区蒂尔登堡(Fort Tilden)的一座废弃的前军事建筑赋予了鲜明的美感与纪念碑性,作品跨越了可见世界的边界,大体量流动的色彩、喷溅的颜料融于自然景观,对建筑物在感官上的解构、对空间逃逸为周边环境注入新的活力。

Katharina Grosse: Rockaway! @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呢喃的泥土”首展区《地下》(Underground)与chi K11美术馆的现实语境相呼应。由若干土堆与错落有置的工业材料所构成作品,仿佛是暴力操纵所致的拆解现场,具有攻击性的多层外壳被大片层叠的明艳色彩覆盖,如同层层累积着记忆与忘却的经历、时空的废墟。“绘画的沉淀为废土的敌托邦现实注入了某种肯定性的连贯与美”,卡塔琳娜·格罗斯如是说。

0 (1)卡塔琳娜·格罗斯,《地下》(局部),2018年,Photo: JJYPHOTO © Katharina Grosse und VG Bild-Kunst Bonn, 2018 Courtesy of K11 Art Foundation and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Vienna, Austria

这一切与展览第二区域《鬼魂》(Ghost)所呈现的一片亮白产生极大的反差。这件于现场用热钢丝切割器创作的雕塑作品,仿佛庞大时间的凝结体被隔离悬置于此时此地,大量惊人的细节与细微的裂纹,犹如太空舰船亦或巨型太湖石横亘于展厅之内,但一切都显得不可名状。这与周围悬挂描绘艺术家工作室现实场景的《丝绸工作室》形成了时空上的交织,犹如艺术家自我凝视的幽灵、现场身体游戏的回声。

0 (2)卡塔琳娜·格罗斯,《鬼魂》(局部),2018年,Photo: JJYPHOTO © Katharina Grosse und VG Bild-Kunst Bonn, 2018 Courtesy of K11 Art Foundation and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Vienna, Austria

0 (3)卡塔琳娜·格罗斯,《腹中》(局部),2018年,Photo: JJYPHOTO © Katharina Grosse und VG Bild-Kunst Bonn, 2018 Courtesy of K11 Art Foundation and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Vienna, Austria

第三个区域《腹中》(Stomach)似乎是感性的,从低矮天花板悬垂而下的沉重布料将观者包裹于新的洞穴之内,布料褶皱上交织着爆裂色彩喷溅、连缀、交缠、断裂的痕迹,一个向内的陌生化的时空;展厅尽头的《陈列室》(Showroom)又是相当具体的,并不艰险,也不是舒适区内对现实的模仿与再现,日常环境与绘画世界的冲突感借助色彩的铺叠,击穿了现实的盲点

640 (1)卡塔琳娜·格罗斯,《陈列室》(局部),2018年,Photo: JJYPHOTO © Katharina Grosse und VG Bild-Kunst Bonn, 2018 Courtesy of K11 Art Foundation and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Vienna, Austria

不稳定、未完成、无秩序、反叙事的混乱状态制造了一种常新的现场感,喧嚣的色彩溢出所有边界,无可辨识,又可感知,这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就如同现实的“皱褶”(folds),似乎也回应了后现代哲学视域下无界线空间多重“皱褶”的讨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变得松散,如同不断拆解与重构的外部宇宙和内心世界。展览保留着嗅觉、触觉、视觉等多重感官组成的记忆现场,触发着观者新的感知与身体的回应。

640 (3)卡塔琳娜·格罗斯,《地下》(局部),2018年,Photo: JJYPHOTO © Katharina Grosse und VG Bild-Kunst Bonn, 2018 Courtesy of K11 Art Foundation and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Vienna, Austria

640 (2)

卡塔琳娜·格罗斯

Katharina Grosse

Q你的作品经常被置于不同的场域,喧嚣的色彩与对布料软结构的利用占据了原有的整个空间,呢喃的泥土K11艺术购物中心的环境融为一体,你如何看待这种展览与现实语境之间的潜在对话?

A首先,chi K11美术馆的展览空间给我灵感,这是一个低矮的长形空间,所以你要考虑步行的感受。步行是这场展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身体穿梭于各件作品时的感受随之改变,如果是一个挑高的空间就很难达到这样的预期。在这里你的视线是水平的,可以前后穿梭,哪里是过去?哪里是未来?浓缩于一个空间内。同时它也在一个购物中心的语境之下,正是我们生活的当下,我时常问自己,绘画怎样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0 (4)“呢喃的泥土”上海chi K11美术馆预展现场

Q作为观者可以在展览中感受到色彩的流动性、层次感、乐感以及行动的即兴,包括你对不同材料的运用,你的灵感源自哪里?

A灵感可以来自很多地方,可以是其他艺术家的创作,诗歌,甚至是足球,11个球员怎样在球场上隔着很远的距离进行交流,我觉得这也很有意思,你怎样预期他人的动作,如何沟通。绘画是运动与思考共时发生的过程,我并不是带着现成的处方而来的。我在这个现场、这个当下执行我的作品,运动与思考不间断发生,这是我的艺术实践中非常特殊的部分。在创作过程中团队也会带来的灵感,会随之做调整。同时,灵感也源自……戏剧,如何将我自己的情绪、观念置于被人观看的舞台上。制作一场展览与工作室内的绘画创作不同,展览是在创造体验,我来到这里,在上海当地收集材料,这只能在此地被观看。这是一件特殊定制的作品。

Q你刚才提到戏剧,展览中的《地下》《鬼魂》《腹中》等等在我看来是诗意的,你曾考虑过叙事结构的搭建吗?

A:这并不是叙事的,没有故事可循,不是从A到Z的逻辑过程,这是一个永久变化中的视角,非常不同的体验。从《地下》的有机材料、混乱的结构开始,忽然间一片亮白,浓缩的色彩突然转向一个完全的异域,同时又有链接。“呢喃的泥土”就像是一个开始建构的能量场,还未清晰,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一旦清晰就会受限制,这不是唯一的,含有多种可能性。

640 (4)“呢喃的泥土”上海chi K11美术馆预展现场

Q你的创作让人联想起一些现代艺术或前卫艺术遗产,例如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对喷枪的使用;大地艺术(Land Art——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特定场地创作。另一方面,它们的无界限与流动性也显得非常未来主义,图像构成非常复杂,甚至具有爆发性的,似乎呼应了当下的数字景观。你怎样思考这两个看似平行的创作脉络?

A我的作品源自绘画传统,不仅是行动绘画或者大地艺术,同时也源自欧洲的绘画传统。它不代表我所见的事物,不叙事,不言说,而是源自色彩以及色彩为身体开启的各种感官,这是我觉得在当下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点。通过荧幕,各种图像都唾手可得,但是总有一层玻璃的间隔,这是非常同质并且单一的。我希望为图像带来其他可能性,这与不同的纹理、不同的材质、视角的转变相关。我有很多传统艺术的灵感来源,比如岩画、文艺复兴壁画、印象派色彩,同时,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作为画家,我希望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像所有人那样拥抱电子屏幕的时代。我希望给出一些其他的选择,我希望绘制“原型”(prototype),不容易被复制的想象力的雏形。想象力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创造可替代选择的多种可能。

640 (5)卡塔琳娜·格罗斯,《腹中》(局部),2018年,Photo: JJYPHOTO © Katharina Grosse und VG Bild-Kunst Bonn, 2018 Courtesy of K11 Art Foundation and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Vienna, Austria

A从一个白盒子到如今由色彩、材料结构混合构成的大型绘画装置。你是怎样构思这场展览的?

Q:大概在一年半前,我在chi K11美术馆和策展人刘秀仪见面,我带着K11展馆的建筑模型回国,后来经商讨我们决定将展览划分为5个区域,塑造空间形态。白盒子展馆是没有日光的,打的是人造光,我希望创造一个不由白墙组成的全新的展览空间,同时观者也可以对作品产生影响,脚踩在泥土上,改变了作品原有的样貌,所以观者与作品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对展览来说非常重要,你至始至终是作品的一部分。从模型开始,两个团队一起合作,在地选材,泥土、布料等,如何将《鬼魂》安置在展馆内… 同时,我们还制作画册,与一些中国艺术家进行了交流,这也是展览之外的一部分。

640 (6)左起: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策展人刘秀仪

A你也会将一些具体的物件引入展览空间,包括床、树干、土堆等,与你的绘画创作相比,这些事物并不那么抽象,甚至带有某些自传色彩,这些物体是否含有某些叙述或象征含义? 

Q它们为作品带来了绘画之外的新的维度,不仅仅是绘画。每一件物品都具有叙述的维度,我不认为它们象征这什么,而是具有某种原型的潜质(archetypal potential)。树枝、泥土、床,是所有人常见的事物,观者的经验非常容易与这些事物产生链接。同时,在此之上创作绘画也干扰了经验的清晰度,你必须放弃此前具体的个体经验,以一个全新的方式体验它。所以我希望将绘画和这些材料相结合,异界诸境的事物有了交集,绘画与材料相互干扰,把两件通常相斥的事物进行组合,你无法将他们区分,无可回避,好比经历了一场似是而非的悖论(paradox)。

0 (5)“呢喃的泥土”上海chi K11美术馆预展现场

A展览近乎一场精神分析式的旅程,你怎么看?

Q这是非逻辑性的展览,你可以在各个区域跳跃穿梭,比如《鬼魂》并不厚重,非常轻盈,《腹中》就好比时间拥有很多层口袋,在《工作室》你会发现环境是熟悉的,但是有一种胶片般的表层,又可以回到《地下》。那么多的皱褶(folds),你可以回过头来观看,好比你做一件事,又触发与另外一些事物的链接,可以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穿梭。(采访、撰文/翁家若、刘曼堃)

卡塔琳娜·格罗斯:呢喃的泥土

Katharina Grosse: Mumbling Mud

上海chi K11美术馆

11月10日至2019年2月24日

*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图片由上海chi K11美术馆提供

用“自拍”颠覆传统摄影的辛迪·舍曼和她的中国首展来到了上海

11月6日,美国摄影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于中国的首次大型回顾展于复星艺术中心开幕,这也是复星艺术中心成立两周年之际所特别呈现的展览。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