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从V&A到泰特,整个伦敦都在以展览纪念亚历山大·麦克奎恩

Mar 22,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野性之美”正在V&A博物馆展出,以不同于2011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呈现方式,全面展现麦克奎恩的创作生涯。视频来源:YouTube

伦敦。不断翻新的视觉元素是时尚的核心。2011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野性之美”(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成为该馆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展览。而正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展出的同名展览虽是对四年前那场展览的再现,但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契合时尚界的革新精神。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也正在举办展览“尼克·瓦普林顿/亚历山大·麦克奎恩:工作过程”(Nick Waplington/Alexander McQueen: Working Process),通过艺术摄影师的镜头,近距离观看麦克奎恩生前最后一场时装发布“丰饶之角”(Horn of Plenty)的制作过程。


正在V&A博物馆展出的“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野性之美”

此次V&A博物馆展出的“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野性之美”,因V&A博物馆的展厅面积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多出30%,增设的展览空间得以呈现麦克奎恩在伦敦的早期职业生涯。展览贯穿其从1992年毕业时的作品,到他去世前的2010秋冬系列:浪漫主义、原始主义、民族主义、异国情调、自然主义……

此次V&A博物馆的“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野性之美”展览,汇聚了这位英国设计师240件作品,跨越其整个职业生涯

展览的核心是一件陈列了逾100件展品的橱柜,揭示了麦克奎恩的灵感来源——比如维多利亚时期哥特风格的艺术品、骷髅和当代艺术作品;以及他使用的设计材料,包括玻璃、皮革和皮草。展品主要来自亚历山大·麦克奎恩档案馆,以及诸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巴斯时尚博物馆等各类机构。麦克奎恩极度痴迷这些精美绝伦的物品,而它们也会给观众在这封闭的空间内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紧随其后的展厅将利用3D成像技术将英国超模凯特·莫斯(Kate Moss)的立体影像投射在展览空间内。

展览中凯特·莫斯(Kate Moss)身着礼服、荡漾空中的3D全息影像(截屏),表现麦克奎恩2006年作品

展览以麦克奎恩生前设计的最后一组作品——2010年春夏系列“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Plato’s Atlantis)收尾,麦克奎恩在诸多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宽广的时尚视野得到充分展现。V&A博物馆的高级时尚策展人克莱尔·威尔科克斯(Claire Wilcox)称赞麦克奎恩是一个“睿智的时尚领袖、资助者和策展人”。


麦克奎恩生前设计的最后一组作品——2010年春夏系列“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Plato’s Atlantis)

V&A博物馆“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野性之美”展览,麦克奎恩2008年秋冬“树上之女”(The Girl Who Lived In The Tree)作品

展览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哥特式思维”主题(A Gothic Mind), “人们觉得我的东西有时咄咄逼人。但我并不认同。我认为这是浪漫的,应对人性的黑暗面。”麦克奎恩如是说。像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他在设计中糅合恐怖和浪漫的元素,纠结如生命和死亡、光亮和黑暗、忧郁和美之间的对立矛盾关系。

麦克奎恩作品,鸭毛裙,“丰饶之角”(Horn of Plenty)系列,属于“哥特式思维”主题,2009-2010秋冬

而亚历山大·麦克奎恩(Alexander Mcqueen)多年好友、摄影师尼克·瓦普林顿(Nick Waplington)在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呈现的作品,是一场更为亲密的窥视。展览呈现麦克奎恩15年来的照片,包括他用过的制衣材料、首饰,从后台到模特试装的花絮,以及麦克奎恩本人的工作照,也有麦克奎恩最后一场秀“丰饶之角”(Horn of Plenty)上全程跟拍的珍贵照片。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正在举办展览“尼克·瓦普林顿/亚历山大·麦克奎恩:工作过程”,摄影师尼克·瓦普林顿回忆与麦克奎恩一起工作的历程,通过镜头,近距离观看麦克奎恩生前最后一场时装发布“丰饶之角”的制作过程。视频来源: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丰饶之角”是麦克奎恩于2009年举办的一场秋冬时装发布会,以打破常规的手法,采用麦克奎恩早期时装系列中被舍弃的廓形与面料等元素,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瓦普林顿的摄影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未经修饰的时装世界。工作现场照与废弃物填埋场的照片并置在一起,以粗粝的视觉效果呈现了毁灭与创新的重生,而这也是“丰饶之角”的核心所在。

尼克·瓦普林顿摄影,工作中的麦克奎恩

时尚教母Anna Wintour曾在“丰饶之角”秀场前夕到访:“麦克奎恩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一方面他苛刻、易怒,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得十分温和、拘谨,切换得也很快。”这种性格的双重面给他带来徘徊于理想与现实的彷徨。

尼克·瓦普林顿摄影,时尚教母Anna Wintour在“丰饶之角”秀场前夕到访

友人说他为了要在巴黎发布的2010秋冬季系列而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心理医生表示:“他感到时装设计是他一生中唯一成功的领域。每场走秀一结束,他都会感到非常失落和孤独,从而导致他情绪极其压抑。”还有知情人士表示麦克奎恩结束的一段感情,使他非常焦虑。母亲乔伊斯·麦克奎恩 (Joyce McQueen) 的逝世更是巨大打击。对死亡等黑暗元素的偏好,以及事业上的巨大压力,既成就了麦克奎恩,也毁了他。无休止的工作和没有规律的作息,使得麦克奎恩在一次又一次耗尽自己才华的同时,也越发地对时尚界和人生感到心灰意冷。晚期时,他甚至考虑直接抽身而退,隐居幕后开家设计学校,远离时尚界的喧闹纷争。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曾说:“他的故事充满了成功与天赋,但这些却不足以让他好好地活着。”


尼克·瓦普林顿摄影,麦克奎恩的时装秀前, 2008-2009年

让·保罗·高提耶(Jean Paul Gaultier)说:“对于麦克奎恩的离世我感到非常的伤心,但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艺术的选择。” 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则说:“他凭着创造力抛开陈规,我非常敬佩他。他和我一样,都是时尚的革命者,将时尚旅途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延续到巴黎,在时尚界铭刻着自己独特的丰碑。他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尼克·瓦普林顿摄影,结束工作后的麦克奎恩

“时尚应该是一种世外桃源意境的彰显,而不是要去写真的监禁。”在2009年的采访中,麦克奎恩曾这样说道。如果说“野性之美”服饰展回顾其最绚烂又最完整的世外桃源意境,那“工作流程”摄影展则恰如一把手术刀,利刃冷静地切入其内心压抑的监禁——对完美的追求、工作压迫感和内心的毁灭倾向。这两场无独有偶的展览,遥相呼应,刻画出麦克奎恩如身负重伤的天鹅竭力张开遥遥指向天际的羽翼,展示着他心中追逐极致的渴望,与黑暗搏斗,精疲力竭的脆弱身躯却又难敌残酷无常的人生世态,终归燃烧殆尽。撰文/Ria Hopkinson、邓潇莹 译/赵文睿

-伦敦-

尼克·瓦普林顿/亚历山大·麦克奎恩:工作流程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展至5月17日

-伦敦-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野性之美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展至7月19日

 

回忆麦克奎恩

前艺术品经纪人:德特马·布罗 Detmar Blow)


麦克奎恩出生于东伦敦,父亲罗·麦克奎恩(Ron McQueen)是出租车司机,母亲乔伊斯·迪娜(Joyce Deene)是一位教师及系谱专家。麦克奎恩自小就对时尚有浓厚的兴趣。他只参加了艺术科目的会考,并取得了A。中学毕业后,他在萨维尔街(Savile Row)的裁缝店学习成衣制作,继而考入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成为时尚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凭借着惊人的时尚眼光和制衣天赋,在1992年,即他毕业区区五年之后,他就被任命为纪梵希的设计师。麦克奎恩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人生轨迹。他在自己创造力的巅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举世扼腕。以展览的形式纪念他杰出的职业生涯再恰当不过,而他巨大的时尚影响力也将会长存。

艺术家:苏·韦伯斯特 (Sue Webster)


麦克奎恩在萨维尔街的学徒经历令我印象深刻,这也意味着他对布料如何裁剪及如何缝制极度苛求。他会将一件大衣从胸口或是腋下大刀阔斧地剪开,就像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或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对画布所做的那样。那是一种抽象的肢体语言,只管去做,不用去想。我本人对时尚并不那么在意,我可以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每次我见到麦克奎恩,他总穿着同一件李维斯外套和格子衬衫,他忙到没有时间来打扮自己。但我也有几件由麦克奎恩亲手缝制的成衣,它们是伊莎贝拉·布罗(Isabella Blow)送给我的。

艺术家:杰克·查普曼 (Jake Chapman)

我们常一起出去喝酒喝到酩酊大醉。我记得有一次他来我们的工作室,那里有些一战时期残留的金属假鼻子,他之后把这个元素带入了他的设计中。他的衣服有时不那么人性化,也不便于日常穿着,然而在时尚史上仍有一席之地。他的设计并不是人们想象中时尚应有的面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高不可攀,因为这世界不存在高不可攀的时尚。很期待这场回顾展,也许我也会从中得到启迪。

艺术家:波利·摩根(Polly Morgan)


麦克奎恩的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是因为他将戏剧、艺术和时尚结合得天衣无缝。他如果尝试做一个雕塑家的话也一定会很成功,因为他的设计有着极具震撼力的概念以及摄人心魄的美。

艺术家:斯图尔特·森普尔( Stuart Semple)

麦克奎恩自我十几岁时就是我的灵感源泉。当年少的我看见两个机器人向身着一袭白裙的超模莎洛姆·哈洛身上喷绘颜料时,我惊叹艺术与时尚竟能结合得如此完美。那无疑是时尚界的里程碑。看完那段视频后,我对艺术的可能性的认识产生了彻底的变化。麦克奎恩的作品,无论是“希区柯克女郎”系列还是由凯特·莫斯演绎的全息影像,对我的影响无可估量。我相信对其他人也是。麦克奎恩是一个无畏的革新者,对细节有着苛刻的追求,他的作品永恒、经典。

 

大英博物馆正在铺陈一场古希腊艺术人体美的盛宴

伦敦大英博物馆开春新展“定义美:古希腊艺术中的人体”以150件大理石雕塑与浮雕呈现古希腊艺术的人体美学。在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看来,这些作品称得上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作品,它们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原本的样貌。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