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展:回望起点,观照记忆

Apr 16,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上拍的血色》,王功新,5频道录像装置作品,8分钟,2015年(视频由王功新提供)

“形象的记忆在每个人的内心和经验里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 今日在上海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上海馆)开幕的“在·现——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展”,呈现了影像艺术家王功新一直思考的问题。三组多屏录像装置新作《谁的画室》、《雷哥的故事》、《上拍的血色》和一组摄影文献《布鲁克林的天空—在北京挖个洞》并置,呈现了艺术家的影像艺术创作起点和现在的工作状态。


工作中的王功新

这恰好是王功新开始影像艺术创作二十年整,1995年3月,他在北京自家四合院的房屋中挖了一个3米多深的洞,并在井底放置了一台电视机,播放自己在纽约布鲁克林家中拍摄的影像。此后至今,影像一直是王功新的主要创作语言。“特别有意思,像冥冥中的安排。由于某些技术原因展览曾数次推延,直到日子定下来后我才注意到这是我开始影像艺术整整二十年,甚至连日期也几乎重合。我和张培力(OCAT上海馆执行馆长)也是在他来我家参观《布鲁克林的天空》时相识。所以借由个展日子的确立,我也开始反观这二十年。”王功新在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时说道。


《布鲁克林的天空》记录摄影。电视屏幕中除了天空别无他物,一个声音不断重复着:“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天空中有点云,有什么好看的!”


本次展览中,20张黑白文献摄影记录了《布鲁克林的天空》的制作过程和展示现场

三件新作,分别引用了源于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画室》、文革中《读书的雷锋》的一张摄影以及中国“革命的现实主义”画家王式廓的代表作《血衣》。作品中明显的社会与时代印记,并非艺术家刻意将社会性和批判性带入作品,王功新说:“从表面上看我又把革命现实主义搬了回来,但我更关注的是人们对形象的接受和记忆的状态。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真正影像,和在我们记忆中的影像是什么关系?”他进一步说道,“这与我的个人经验和教育经历有关,这些革命现实主义、英雄主义是我无法摆脱的。当我在纽约,想要转变进入当代艺术的时候,我企图把它们忘掉。但这20年走来,这些东西到底清理掉了没有,留下了多少,这些东西对我的影响有多少?我用三件作品,以三种方式将之显现出来。尽管也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情景——《谁的画室》


《画室》,居斯塔夫·库尔贝,油画,361x598cm,1855年

《画室》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居斯塔夫. 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库尔贝利用此类的系列作品发表了”现实主义”的宣言。画家的立意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寓一种意味深远的社会哲理。王功新介绍道:“他是我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当时在我们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很有限的可以接触到的国外艺术。所以在我内心深处,他埋得很深。而今天,我把他调出来,想看看他对我到底还有多大的影响。”

《谁的画室》展览现场,王功新,9 频道录像装置作品,9分钟,2015年

图形——《雷哥的故事》


《学习的雷锋》,张峻,1960年代

《学习的雷锋》摄于1960年代,表现在中国妇孺皆知的道德楷模雷锋的形象,其短暂的人生蕴含着巨大的“共产主义”精神价值。这张图片在很多人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 王功新说:“在这张照片中,书能看清楚,人得乐着,光线还要好,构图还有讲究。某种程度,就那个主题来讲,那是某种程度上的完美。不管喜欢不喜欢,他都在你的记忆里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我也在检验,我后来在拍东西的时候也是这个角度,那我们受教育,被驯化的一个视觉习惯。”

《雷哥的故事》同步播放着8个不同人种、年龄、身份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用不同媒介,阅读娱乐的情景。(王功新, 8 频道录像装置作品,6分59秒,2015年)

物象——《上拍的血色》


《血衣》油画素描稿, 王式廓,192 × 345cm

《血衣》是中国画家王式廊1950年代“革命的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作品,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民“斗地主”的大会场景。王功新将此作品中的基本人物和构图因素与当下生活中艺术品拍卖场景进行了叠加和重组。他说:“《血衣》对我也有深刻的影响。我是从第三个角度来阐述我们所说的形象记忆。有时候这也是留在我内心里的一种场景,在我有了更新的记忆,比如见过了拍卖场后,会出现一种叠加。叠加以后这种记忆碎片似的拼凑,都是局部性的叙事,整个碎片又变成老电影似的、结合的拍卖现场。这是从我个人经历的角度,阐述了一个关于形象记忆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存在是什么状态”

《上拍的血色》,王功新,5 频道录像装置作品,8分钟,2015年

同时,王功新着意强调了设备支持对于影像艺术家的重要性。“按惯例二十周年可以是个回顾展,但我主观上不太愿意做回顾,另外,索尼公司这些高清机器设备支持的先决条件使得我有了更强烈的冲动去创作新作品。”撰文/Yifei

展览信息

在·现——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展

3月21日 – 5月24日

上海OCT当代艺术中心

论坛:现实主义与当代性

3月20日,14:30-17:00

主持:皮力

嘉宾:黄专、田霏宇、汪民安、王功新、巫鸿

从V&A到泰特,整个伦敦都在以展览纪念亚历山大·麦克奎恩

英国时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恩逝世5周年,两个纪念展于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和V&A博物馆同期举办。“时尚应该是一种世外桃源意境的彰显,而不是要去写真的监禁。”在2009年的采访中,麦克奎恩曾这样说道。如果说“野性之美”服饰展回顾其最绚烂又最完整的世外桃源意境,那“工作流程”摄影展则恰如一把手术刀,利刃冷静地切入其内心压抑的监禁——对完美的追求、工作压迫感和内心的毁灭倾向。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