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与来自北欧的古老婴孩一起进入这个挪威艺术造的“梦境”,在魔都

Aug 12, 2019   TANC

 

IMG_3777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在2016年邀请全国观众票选“挪威史上最优秀的诗歌”。最终,诗人奥拉夫·H·豪格(Olav H.Hauge)发表于1966年的作品《就是那个梦》(Det er den Draumen)摘得桂冠:

我们都秘密地梦想着

奇妙的事情会发生,

一定要发生——

时间会张开,

心脏会张开,

门户会张开,

岩石会张开,

泉水会涌溢——

梦想会张开,

总有一天清晨我们会轻轻的滑动

在一个我们不了解的波浪里。

3年后在上海,OCAT上海馆来自挪威的当代艺术群展“何人说梦”(I Hear Your Dreams)以梦为索引,将声音和时间作为载体,构建出虚幻而又真实的场景,邀请观众一起入梦,释梦。

五位活跃于国际舞台并领衔挪威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A K 窦文(AnneKatrine Dolven)、伊格纳斯·克鲁格勒维修斯(Ignas Krunglevičius)、卡米尔·诺门(Camille Norment)、雅娜·文德伦(Jana Winderen)和托瑞·罗纳斯(Tori Wrånes),为此次展览带来了多媒介的艺术作品。

‘何人说梦’关注的是‘梦‘所指向的另一世界。展览中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都与声音有关,意图结合‘视’与‘听’的感官,引发观众多层次的联想。”展览的策展人姜节泓说道。

IMG_3776托瑞·罗纳斯,《古老婴孩》,2017,五频影像装置,图片来源:王晓青

奇幻的奏乐声将观众引向展厅深处。这是来自于艺术家托瑞·罗纳斯的五屏影像作品《古老婴孩》(Ancient Baby)。悬浮在画面中的婴儿们时而吟唱时而吹奏长笛,构建出一场梦幻般的演奏会。策展人姜节泓在采访中提到:“托瑞的作品融合了声音、乐器、服装、道具、建筑和雕塑,观众可以跟随着她所创造的仪式进入一个异世界的梦境。”

WechatIMG557托瑞·罗纳斯,《古老婴孩》,2017,五频影像装置,图片来源:王晓青

步入A厅入口,艺术家卡米尔·诺门的《说梦之灯》(Triplight)将观众引入一场无声的旧梦。象征着“黄金岁月”的文化标志——1955年的SHURE麦克风的内核被替换成了间歇闪烁的灯光,在墙上投射出巨大的抽象阴影,宛如金属外壳或是人的胸廓。这是此次展览中唯一一件没有声音,却以声音为表征的作品。黑暗中,摇曳的灯光宛如一位叙事者,缓缓地诉说着时代变迁的故事,一切既可知又未知。

9-1565596962
卡米尔·诺门,《说梦之灯》,2008,光线装置,(1955舒尔话筒,光电路),尺寸可变,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1-1565596963卡米尔·诺门,《说梦之灯》,2008,光线装置,(1955舒尔话筒,光电路),尺寸可变,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说梦之灯》也是点题之作。“展览的题目‘何人说梦’和英文标题‘I Hear Your Dreams’ ,一个‘说’一个‘听’,意思上恰好互补。有的语义,面对不同的对象或艺术家,直译会有点词不达意。这不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上的问题。”策展人姜节泓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说。

10-1565596965A K 窦文,《一个另类年轻人》,2016,影像装置,31分31秒,表演者:Tale Dolven,作曲者:Stian Westerhus,图片来源:王晓青

在艺术家A K 窦文的作品《一个另类年轻人》(A Other Teenager)中,年龄各异,着装不一的人们排列成长队互相倚靠着在地面上,他们的朝向统一——头向左,脚向右。唯有一位十几岁的女孩面向着镜头;同时,另一位身着蓝色衣服的女性——34岁的塔尔,正与众人反向而行,在画面的最右侧出框。两台投影仪的图像精细叠加,作品投影在水平放置的屏幕上(长16米,高64厘米),令影片中的人们像是平躺在展览空间的地面上。这个充满诗意的梦境暗示了诸多联想,个人与群体,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在情节的叙事中慢慢浮现。

1-1565596966A K 窦文,《一个另类年轻人》,2016,影像装置,31分31秒,表演者:Tale Dolven,作曲者:Stian Westerhus,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在创作中,A K 窦文就像是一位诗人。《一个另类年轻人》的拍摄是31分钟一镜到底,没有经过事先彩排的,除了这位身着蓝色衣服的女性——塔尔,其余的演员事先都不知情。” 策展人姜节泓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谈到。

10-1565596967A K 窦文,《致你1994-2008》,2018,装置(艺术微喷;16mm黑白胶卷,数字化),149cmx149cm,8分29秒,图片来源:王晓青

10-1565596968A K 窦文,《致你1994-2008》,2018,装置(艺术微喷;16mm黑白胶卷,数字化),149cmx149cm,8分29秒,图片来源:艺术家工作室

4-1565596970A K 窦文,《致你1994-2008》,2018,装置(艺术微喷;16mm黑白胶卷,数字化),149cmx149cm,8分29秒,图片来源:王晓青

梦中,时间的流逝往往难以觉察,而A厅另一件来自于A K 窦文的作品《致你1994-2008》 (to you 1994-2008) 正尝试将时间“凝固”。黑白的胶片影片(1994)播放的是12岁的塔尔·窦文(Tale Dolven)在一块圆形的白水晶大理石上移动的姿态。与此影像作品并置的照片是由艺术家在2018年重新找到这件“被遗忘的雕塑”时所拍摄的。这块曾出现在女孩脚下的石头和影片构建了一个重叠的梦境,在梦中,时间交错。

7-1565596971伊格纳斯·克鲁格勒维修斯,《噪音比率》,2019,声音装置,图片来源:王晓青

当观众游离于过去与现在的重叠之梦时,A厅左侧传来的阵阵回响声将引领观众进入一场属于未来的梦境。这件由艺术家伊格纳斯·克鲁格勒维修斯为本次展览所创作的新作品《噪音比率》(Signal to Noise Ratio)由工业钢材制成的12米长的走廊构成,表面附着了声音传感器,观众穿梭其中可以听到通过钢的震动所反馈的声音,就像是聆听来自于未来的广播一般。声音有中英文两个版本,随着观众走入走廊深处,声音逐渐模糊,最终只能听到宛如噪音般的回响。

5-1565596972伊格纳斯·克鲁格勒维修斯,《噪音比率》,2019,声音装置,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10-1565596974伊格纳斯·克鲁格勒维修斯,《噪音比率》,2019,声音装置,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语言”是伊格纳斯一直以来研究和创作的核心。他在采访中提到:“语言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说服或是操控他人。近些年,我的作品主要关注后数字时代(post-digital era)的语言——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这些语言有时候是命令和指令式的,反过来会对人类的潜意识产生影响。”

4-1565596975伊格纳斯·克鲁格勒维修斯,《健体交易》,2015,单频影像装置,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健体交易》(Hard Body Trade)同样体现了艺术家对于后数字时代语言的兴趣和关注。影片中不断变幻的全景山脉画面配合着电脑生成的数字声音,像是为观众提供未来生存指南,左右着人们对于虚拟与现实的感知。

10-1565596976伊格纳斯·克鲁格勒维修斯,《健体交易》,2015,单频影像装置,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策展人姜节泓对《艺术新闻》说:“展览本身并不局限于构建一个‘属于挪威的梦’,而是以‘梦’为引,带领观众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场景中,游离于想象与现实之间,以此探索和再现二十一世纪人类存在的新老问题。”

5-1565596977雅娜·文德伦,《31°14’37″N 121°28’2”E》,2019,场域特定型四声道沉浸式声音装置,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如果说伊格纳斯的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压迫性的感观,那么雅娜·文德伦为本次展览所创作的作品《31°14’37″N 121°28’2”E》带给观众的则是另一种冥想的体验

4-1565596978雅娜·文德伦,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银岸(Silverbank)用水听器进行记录, 图片来源:José Alejandro  Álvarez(TBA21-Academy)

雅娜出生于挪威,幼年时她曾目睹湖泊因藻类丛生而死亡,这引发了她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持续影响了她的研究和艺术实践。拥有艺术家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的雅娜在创作中聚焦于人类在物理和听觉上都难以进入的声觉环境和生态系统,比如水下深处、冰层或者人类无法感知的频率范围。

“可能挪威近北极,气候非常寒冷,这种环境对挪威艺术家的创作有一定影响。有的艺术家比较关注环境,从身体上的经验出发,作品会跟这些故事或者叙述有关。”策展人姜节泓对《艺术新闻》说。

5-1565596979雅娜·文德伦,贾娜·温德伦,在北极海冰下15米处用水听器进行记录,图片来源:MAMONT Foundation

8-1565596981雅娜·文德伦, 贾娜·温德伦,2018年在挪威斯坦格用水听器进记录水下昆虫的声音, 图片来源:Lena Winderen

神秘的声响从展厅中央封闭的小黑屋四周传出,黑暗中只有一个指南针作为故事的线索。这些神秘的声音来自于雅娜先前在北极海域和靠近赤道的泰国南部海域所录制的深海生物发出的声音。她称其为“来自海洋的呼唤”。实际上,指南针指向的正是OCAT上海展厅中心的准确经纬度,在此观众可以完全的沉静下心来,将自己置于一个深海般的梦境,聆听来自于不同海域的声音。

2-1565596982雅娜·文德伦,《31°14’37″N 121°28’2”E》,2019,场域特定型四声道沉浸式声音装置,图片由OCAT上海馆提供

在谈及创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时,雅娜对《艺术新闻》说道:“在录制这些深海生物的声音时需要避开‘人造音’,比如钻探深水区的声音,探测海域的声音和船航行的声音等等。”所以她通常在清晨3到4点时进行工作,并且所有工作基本上都由她一人独自完成,因为专注于这些微弱的声音需要投入极大的耐心。

9-1565596983雅娜·文德伦,《穿通骨骼》,2018年泰国双年展, 苏潘·雅克凯将桨抵在头边聆听水下的声音,图片来源:Lena Winderen

艺术家突破固有创作模式,尝试以多种媒介进行艺术实践,体现了策展人所理解的“挪威当代艺术的探险精神”。策展人姜节泓补充道:“此前我受邀前往奥斯陆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策展研究,期间我走访了二十余位优秀艺术家的工作室,这让我更进一步地走进了挪威的当代艺术。如果说我在选择艺术作品时有什么特定的标准,那就是这些作品都是‘难以被定义的’,这无疑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探险的体验——观展的过程也是一场探索的历程。

“从大环境来讲,在一个全球化的艺术世界里面,现在已经很难区分,哪一个国家出什么样的艺术。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艺术的批评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策展人分享道。“何人说梦”联合五位挪威当代艺术家的七件作品,通过实验性的表达将来自于自然,工业,过去,现在,未来的声音联结,试图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引领观众和艺术家并行在多维度的梦境之中,探索与反思现世存在的问题。(采访/ 撰文:王晓青,编辑:童亚琦)

“何人说梦:来自挪威的当代艺术”OCAT上海馆展至9月8号

不仅仅是毕加索和保罗·克利的灵感来源,到蓬皮杜探秘“史前,一个现代谜团”

关于“史前”一词的点滴现实是从19世纪起被塑造起来的,而它的塑造过程同时在两个世界中展开并持续至今,由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引领的科学世界和由艺术、文学、电影为媒介的想象世界。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