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下,奔走于世界各地去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已经变成常态。《艺术新闻》集合了10位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人、艺术家、收藏家,介绍他们今年最为印象深刻的展览。
从富有盛名的大师杰作,到本土艺术家的默默耕耘。跟随他们的描述,可以看到令人惊喜的巧合,也会发现不同的观点。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全球性,也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探索更加超越国界。
策展人专属推荐
鲁明军
展览:《歌剧:激情、力量与政治》
(Opera:Passion,Power and Politics)
地点:凯撒论坛博物馆
(The Caixa Forum Museum)
时间:2019年4月26日至8月11日
“歌剧:激情、力量与政治”展览现场
展览由八座欧洲城市威尼斯、伦敦、维也纳、米兰、巴黎、巴塞罗那、德累斯顿、列宁格勒和与之对应的八位作曲家蒙泰韦尔迪、亨德尔、莫扎特、威尔第、瓦格纳、阿尔贝尼兹、施特劳斯、肖斯塔科维奇的首演为视角和结构,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了文艺复兴晚期以来,歌剧的兴起、特别是歌剧史上的几个关键时刻对于欧洲文化、社会与政治的深刻影响。
“歌剧:激情、力量与政治”展览现场
展览的野心的自不待言,它以16世纪晚期蒙泰韦尔迪在威尼斯的首演作品《帕贝尔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与巴洛克所象征的世俗时代的降临为起始,以20世纪初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的首演作品《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Lady Macbeth of the Mtsensk District)与“十月革命”为尾声,从中可以看到每座城市乃至整个欧洲四百年来的兴衰、变革,以及展览所隐含的政治姿态,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捕捉到了歌剧这一特殊的艺术—娱乐形式、审美志趣和文化政治的聚合体。
“歌剧:激情、力量与政治”展览现场
展陈设计尤具匠心,它以八座城市为单元,每个单元含括了有关这个城市的戏剧、音乐、曲谱、表演、绘画、雕塑、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和媒介,并呈现了八座城市之间的差异、关联及共同性。观众全程戴着耳机,每到关键作品近处,耳机便会自动感应切到与之对应的歌剧作品。观众一边聆听歌剧,一边观看艺术作品和文献。后者将歌剧变得可视化了,透过这些绘画、乐器、服装和道具等,我们似乎更加理解歌剧所代表的艺术品味和文化力量,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隐藏在这些物与历史背后的那些不同凡响的声音。正是因为音乐的伴随,展览中的那些物和历史时刻皆焕发出一种别样的情绪和能量,同时也在调动着观众的感官和意志。特别是不同乐曲之间的切换以及中间的空档,仿佛将观众扔进了一个时而喧嚣时而沉寂、时而动荡时而平静、时而萧条又时而繁盛的时空或舞台。
“歌剧:激情、力量与政治”展览现场
这是一个融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沉浸式展览,而这完全归功于歌剧这一艺术形式与来自欧洲30多个不同机构的绘画、雕塑、服装、乐谱等作品之间的“共谋”。今天,这样的展览固然带着政治不正确的色彩,但对于深处危机的欧洲来说,它更像是一部重建共同体和重拾信心的宣言。
董冰峰
展览:档案的再生
战后现代南方艺术档案实验展”
地点:台南艺术大学、台湾艺术档案中心
时间:2019年2月27日至4月30日
“档案的再生”展览现场
以“台湾艺术档案中心”的发起为契机,负责人、艺术史家蒋伯欣在台南艺术大学策划的“档案的再生”展,以聚焦战后台湾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为背景,前面考掘日本殖民时期之现代艺术之前因的铺陈,延续至战后随着冷战政治形塑下现代艺术行自由民主之文化潮涌下的结果,进而推论和追问艺术史写作之于台湾的区域演进中,东亚历史与政治的变异及其复杂勾连的内在“主体的”精神症结。
“档案的再生”展览现场
如果将此展与近期“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的“共时的星丛:风车诗社与跨界域艺术时代”和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的“她的抽象:东亚-抽象-女性”相比较,不约而同地可以看出台湾现代美术史在重写中“主体”的这种焦灼,也正是当下东亚社会既趋同的历史反思和又地缘政治冲突中的文化表达。
苏伟
展览:连夜,打制一些箭镞出来
地点:墨方空间
时间:2019年5月18日至7月8日
“连夜,打制一些箭镞出来”展览现场
展览“连夜,打制一些箭镞出来”是艺术家阎洲最近两年工作的又一次推进:从2017年起,他开始在作品中持续讨论今天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者的处境,这种处境不可避免地由政治和社会情境所塑造,并且在情况愈显紧张的今天频频挑衅艺术的合法性和主体要求。他通过在创作中引用一系列与考古经验有关的故事来比喻艺术创作,将一直以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实践者面对自身处境时选择的“客居”、“作客”的状态,转化为一个能动的趋势。在此次个展中,他从一个远古时期遭遇部落灾难的穴居人的想象开始,把周遭朋友经历危机的遭遇、“庇护所”的心理和情感机制,融化为一个关于“紧急而被动的时刻”的隐喻。艺术家用精心构造的叙事和展览语言,谨慎地调动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体验,今天的置身事外、历史上的息息相关与异域的震荡纠缠,在这场演出中此起彼伏,虚实交错。“紧急而被动的时刻”,也是艺术家在面临创作时刻可能陷入一种应激机制和迷恋于此时此刻的情形下,对自身工作的一种提醒和自我鞭策,尽管艺术实践者、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比穴居人更紧急的时刻中。
艺术家专属推荐
刘建华
展览:”Marciano收藏中的加州艺术家”
(CALIFORNIA ARTISTS IN THE MARCIANO COLLECTION)
地点:Life Cycle Marciano艺术基金会
时间:持续展出
“Marciano收藏中的加州艺术家”展览现场
2019年5月去洛杉矶LACMA布展,朋友抽时间陪同去转了一些空间和画廊,其中去到了Life Cycle Marciano艺术基金会,一楼正在布展,三楼正好有个收藏展。
“Marciano收藏中的加州艺术家”展览现场
收藏展没有主题,网上查询到的资料,显示该展题目是”Marciano收藏中的加州艺术家”(CALIFORNIA ARTISTS IN THE MARCIANO COLLECTION),展览以生活和工作在洛杉矶的艺术家为主,涵盖了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及80年代末的艺术家,每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在个人发展线索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可以以此为点从中去了解深化艺术家在其个人创作中的一条线。能在展览呈现此感觉,应该是基金会在收藏前对艺术家及艺术创作的价值,在学术上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这次的收藏展没有主题,但可以让观者了解洛杉矶及加州当代艺术层面的一个总体概貌。
“Marciano收藏中的加州艺术家”展览现场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专业艺术基金会,是如何在其拥有的资源上为当地的艺术生态进行卓有成效的推进,它们的展览和工作常常会辐射到一些美术史或当今的焦点艺术家,而同时也关注及大力推动生活和工作在本地区的艺术家及艺术生态的发展,这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通过一个展览可以让外来者了解一个城市的艺术生态的概况,确实是挺有趣及另类的视角,展览没有任何焦点主题及让人过目不忘的“震撼”大作,但它呈现的内在核心价值就安静的融入其中,这些也是我个人特别想借此推荐此展览的理由。
“Marciano收藏中的加州艺术家”展览现场
宋冬
展览: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
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上)和“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下)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2019年上半年印象最深的展览是“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 。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中国风景”是一个需要到现场观看和体验的展览,整个展览是一件用艺术方式书写的关于新中国艺术发展状况的学术研究的作品。是一个用另一种解读方式呈现我们曾经熟悉的作品的展览,使之产生新意。不同类型的观众都可以通过展览找到自己的视角看问题。这是策展人唐昕及泰康空间的强有力的工作团队长时间对艺术家和作品进行研究考察的部分成果的展示。他们从开始就按照学术研究的脉络梳理出独特的收藏体系,为未来建立和梳理当代文化艺术的艺术博物馆打下了基础。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这次展览强调时代与作品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呈现。展览重点是作品和作品的关系,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作品的创作被并置对话,生产出新的语境和语义。使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融洽地共置一处。其中关于各个时期的文艺政策的文献陈列和798A07大楼空间的设计改造是展览的亮点。那些不同时期的艺术杂志和文献在旧式家具改制的陈列台中的展出,就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老建筑的很多痕迹被保留,空间的设计和理念同样是艺术作品。这个展览只看展览和作品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展览的魅力的。具有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的自我文化的解读,这是一个体现“何为策展”和“策展何为”的教科书级的展览。
“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是一个策展创新的展览,首次实现参展艺术家人数的男女对等。策展人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选择了79位(组)艺术家在军械库和绿园城堡两个不同的地点举办了“相同主题”“相同的艺术家”“不同的作品”的两个不同的展览。使展览生产出众多的思考角度和观看的新体验方式。通过对这个展览的反复观看和对两展的相互关联和对比可以生成众多层面去认知和解读艺术家和当今世界处境的不同角度和认识。“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这个主题关注的并非“有趣”,它是对当今世界的忧虑和反思,也是对创造力和年轻世代的推崇。
“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曹斐
展览:表演社会:性别的暴力
地点:香港大馆
“性别的暴力”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Susanne Pfeffer,一位非常有趣的策展人,2007年在里昂双年展上第一次与她偶遇认识,后来她去了卡塞尔美术馆后陆续有联系,再后来她策划了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获得国家馆金狮奖,去年她去了法兰克福美术馆MMK任馆长我去了展出。通常我见过的策展人,比如有严肃的,知识型的,时髦的,意见领袖型的,但有趣的倒不多见。如果评价一位策展人像一位“艺术家”是褒意的话,那么,她是真天真,可爱又任性。
策展人Susanne Pfeffer
在香港大馆《性别的暴力》一展,又再一次展示了她“女杀手”的魅力。我和一些朋友们在看完展览后讨论的是为什么要做这个”性别”题目,它在当下呈现的意义是什么? Susanne身上有某种激进主义,她曾说过这个主题是她一直关注的也是她认为必须要做出来的,特别是面对全球保守主义和右翼论述的崛起,“性別”再次成为一個敏感的政治符号,展览批判了日常生活中无外不在的结构暴力。但,这些无处不在的结构性暴力,占领了人们的意识,成为复杂的“常识”标准,那么当展览用宣言式来标示时,它却无法产生出一种相对应的效果,因为那些无法挽回的社会共识,恰恰无法有效动员我们对此“暴力”的警觉,如果这个题目没有"暴力"二字,是否也能够产生出弥合性别分歧与创伤的新语言?
胡晓媛
展览:表演社会:性别的暴力
地点:香港大馆
“性别的暴力”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Johan Gahung 60年代提出结构暴力概念。结构暴力、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构成了相互勾联又互为因果的暴力体系,社会性别是结构暴力的首要变量,也是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的首要对应项。3月底在香港大馆看了《表演社会:性别的暴力》群展,群展中凸显了结构暴力的暴力主体的难以确定性这一特征,作品中各种权力关系也非传统意义上的二元对立式划分,整个展览杂糅的探讨着各色的施暴者与受虐者,揭示着当下的疮痈,细看下来感官和身体都极为不适。三重暴力体系一直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伴生物,它基于人类在各阶段社会结构中都难以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造成资源、权力等等分配上的不公正。有如大馆官网上《表演社会:性别的暴力》展览介绍页面最下方至今仍挂着的“部份展覽只供十八歲或以上人士參觀。”一句显现出的矛盾,我们把结构暴力定义为任何系统中任何对个体实际肉体和思想潜力的控制或者施以暴力,可我们的各色社会结构到底要如何变革才能达到真正的资权平等,暴力归零?
“性别的暴力”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于吉
展览:掠夺的累积(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地点:Delfina foundation
时间:2019年4月30日至6月22日
“掠夺的积累”展览现场
伦敦艺术机构Delfina foundation正在展出西班牙艺术家Asunción molinos gordo的个展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掠夺的累积),探讨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下日益崩坏的粮食系统,展览由Dani Burrows策划。她们两位同是Delfina foundation过往的驻留艺术家,曾参与THE POLITICS OF FOOD “食物政治”前几季度的活动,此次展览算是对之前驻地期间对食物系统,城市到农村不同形式的知识探索所做考察的成果展出。THE POLITICS OF FOOD “食物政治”发起于2014年,从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使用到各种食物,食物作为一种生命形式进入艺术舞台,引发一系列对食物与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质疑,以及烹饪作为文化记忆中经常引起争议的标记之一。第四季THE POLITICS OF FOOD的副标题为Adapting, 艺术家们试图对已经崩坏的食物生产链和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此对未来提出设想。对食物系统和粮食生产的讨论引发一系列有关经济、后殖民、资本掠夺和权利斗争等问题,还有如何面对“正在被遗忘的传统”,到底什么值得被保留,什么又是需要被改革的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都值得被重新讨论。
“掠夺的积累”展览现场
展览中的作品几乎使用手工制作、机械组装、影像、装置、纺织等各类形式来反映食品系统危机和政治隐喻。展览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件名为EL FELLAH ANDO FES 的作品,由25张划有蓝线的练习本纸在墙面一字排开,上面是手抄的诗句和红色圆珠笔批改打勾的痕迹,诗句通过类似语文造句的形式勾勒了一段农民形象的革变过程。
收藏家专属推荐
乔志兵
展览:阿德里安·维拉·罗哈斯个展
地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时间:2019年3月23日至8月24日
“阿德里安·维拉·罗哈斯个展”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阿德里安个展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是来自阿根廷的艺术家,展览题目为:“有时候我会想,在一个相互连接的宇宙中,谁在梦到谁?Sometimes you wonder, in an interconnected universe, who is dreaming who?”。展览的主题近似中国古代文化中“庄周梦蝶”的概念。
当我穿过一个三角门,走进油罐展厅一刻,好像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这个油罐是原有的航油储油罐保存下来的空间,顶部开了一个圆窗,有一种万神庙的神圣感,油罐原有的混响也感觉像是在外太空里。
在这个展览中,艺术家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空的的元素和作品相遇在了一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大型装置,其中一副大型绘画,画面描绘的是克鲁马努猎人,呈现了人类从原始人进化到智人的阶段。艺术家还放置了一个火星车,展览中的这些元素都跨越了很多时代,从远古到现在,以及到未来。
走进展厅的内部,其中一组地层式的平躺的“塔”,是由有机和无机的,生长的和死亡的,不同地域和不同年代的材料组成的,象征着在宏观宇宙中压缩的人类文明体。
塔的尽头是一个零下十度的冰柜,冰柜里冰封的是杜尚的“自行车车轮”,这是一种封存的概念,倘若人类消失了,艺术消失了,世界会变成一种怎样的景象?
看这个展览会让人思考,人类和宇宙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
“阿德里安·维拉·罗哈斯个展”展览现场
黄勖夫
展览:雅尼斯·库奈里斯回顾展
(Janis Kounellis)
地点:威尼斯科尔纳罗女王宫殿
(Fondazione Prada, Ca’ Corner della Regina)
时间:2019年5月11日至11月24日
“雅尼斯·库奈里斯回顾展”展览现场
今年看过最印象深刻的展是在Jannis Kounellis在威尼斯Prada Foundation的回顾展览。这个在今年最重要艺术盛宴威尼斯双年展开幕的展览将Kounellis职业生涯的各个系列作品梳理了一遍。他对材料和美学比例的把握展现的出神入化。虽然是readymade,他作品的多样性从2D到3D再到表演艺术都有涉及。也是因为这些多样性他能把美术馆里的边边角角都合理的利用。我有幸和Kounellis的妻子对话,她告诉我Kounellis一直不觉得自己在做雕塑或者装置艺术,他觉得他的作品都是绘画。看着他的作品想着这句话很有意思,仿佛一件件作品都是他梦境的绘画。
“雅尼斯·库奈里斯回顾展”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如无特殊标注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