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独行—采花大盗全山水”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龙门雅集
上海。10月14日,“千山独行—采花大盗全山水”丁雄泉个展于上海龙门雅集揭幕。时值艺术家丁雄泉90岁诞辰,龙门雅集首次于中国大陆地区呈现艺术家较少为人熟知的彩墨宣纸山水作品,这也是继丁雄泉生前唯一一次展出于台北龙门画廊的“山山水水:丁雄泉1991台北展”后世界范围内其第二次大型山水作品展。展览共呈现了其包括《山景扶疏图》(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鱼水青山深居图》(1980年代)和《独行山岭图》(1990年代)等在内的共15件“山水”题材创作。
丁雄泉,1976年,照片润饰:丁雄泉(皮埃尔·阿列钦斯基档案馆)
艺术家丁雄泉1928年生于江苏无锡,成长在无锡与上海,后活跃于巴黎、纽约和阿姆斯特丹,因此在年轻时代同时受到东方乡野艺术和西方城市文化的影响。1950年前后,他给自己取英文名Walasse Ting,除了并置西文名与中文姓氏之外,Walasse这个名字还有另一层含义。丁雄泉儿时的昵称叫“坏来西”,是沪语中“惯坏”的意思,而他又把这个词的西文版本改造得接近马蒂斯(Matisse)的名字,明确显露出其艺术创作的双重性。
“千山独行—采花大盗全山水”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龙门雅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国际化的大潮之前,丁雄泉便与法国结缘。1953年,时龄25岁的他来到法国巴黎,尽管成长于中国传统艺术氛围下,丁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与西方艺术的共通性,尤其钟爱马蒂斯至毕加索时期的现代艺术。当然,他作品中的中国基因从未消失。
《傍水图》,1990年代,图片来源:上海龙门雅集
丁雄泉纯粹的山水创作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这一年,他捐赠了数十件宣纸作品给巴品展黎塞努奇博物馆,这一批作品皆完成于他为庆祝自己40岁生日的约1968至1970年间。藏品中除了两幅描绘盛梅作品轻抚上色外,其余皆为纯粹黑白的水墨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等。从以女性和植物为主体的大型绘画到私藏的告解图册,收藏中的作品所呈现的形象与丁雄泉自称的“采花大盗”的身份密切相关。
《渔水青山深居图》(四联屏),1980年代,图片来源:上海龙门雅集
1948年,以阿斯葛·琼(Asger Jorn)为首的一群荷兰年轻艺术家成立了“眼镜蛇画派”(CoBrA)。画派的活动范围甚广,在法国、瑞士、瑞典、德国、意大利甚至加拿大都留有足迹。这一短暂的艺术运动残酷且颠覆,像一场飓风撼动了旧的文化体制。它反对巴黎学院派、几何抽象、资产阶级绘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静态造型和多种民族主义;并且,他们的目标并不局限于艺术领域。“眼镜蛇”重新定义了艺术家身份:艺术家的活动范围应最大限度地延伸,混合政治与艺术、文字与图像、影像与大众文化、儿童涂鸦与精神病患的创作。
《独行山岭图》,1990年代,图片来源:上海龙门雅集
丁雄泉在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与前卫的“眼镜蛇画派”的艺术主张非常相似;而该画派的诸多成员也对东方艺术中的毛笔元素抱有很大兴趣。眼镜蛇画派中的年轻艺术家皮埃尔·阿列钦斯基(Pierre Alechinsky)便是在此时遇到了丁雄泉。阿列钦斯基深受丁雄泉书法艺术的启发和影响,他也将丁引荐入“眼镜蛇画派”,二人共同见证了这个小组短暂却辉煌的历史。
《金色山水图》(三联屏),1980年代早期,图片来源:上海龙门雅集
在巴黎,丁雄泉找到了自己的创作路径。他在水墨与色彩之间来去自如、在欲望与精神之间游走、在中国画的程式性与行动绘画的自发性之间寻找平衡。对于丁雄泉的创作,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中国与韩国藏品策展人马伊尔·贝勒克(Mael Bellec)认为:“自1970年代起大部分丁雄泉的作品与范宽和陈树人意合,但同时墨水线条呈现出壮丽而非写实的分明轮廓,色彩鲜艳,作品当代性因此呼之欲出。”
《Excursion en bateau》, 1970年,图片来源: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
他的好友、艺术家阿列钦斯基在丁雄泉1984年出版的《采花大盗戏笔》中也曾这么评论道:“丁雄泉的画是一座山,许多人可以感觉到那阳光普照的西坡充满了鲜花和泡沫;在这座山比较隐秘而阴暗的北坡,在幽暗的谷底,却冒着一条不令人觉得意外的传统的小径,四季都流淌着一条墨汁的小径——一条由黑点延伸而成的蜿蜒的蛇,并在洁白如雪的中国画质上盖满了鲜红的图章。”(撰文/TANC)
千山独行—采花大盗全山水
上海龙门雅集
展至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