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未知的探索”展览海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将于2018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期间呈现美国华裔舞蹈家、艺术家沈伟在中国大陆的首次艺术个展“沈伟:未知的探索”。展览定名为“未知的探索”(Explore the Unknown),旨在梳理艺术家三十年间通过抽象的形式语言将视觉艺术、舞蹈艺术与个人的经历相融合的创作经历,通过多个维度,展示艺术家创作生涯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绘画、装置、设计、影像作品,同时带来其从未展出过的手稿及重要理论“身体自然发展体系(NBDT)”的相关文献。这是迄今为止对艺术家作品所做的最全面的梳理,将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览版块拉开序幕。
沈伟,《声希》剧照,2000年
沈伟,1968年出生于中国传统戏曲湘剧世家,6岁学习国画,9岁时受父亲的影响开始接受专业的戏曲训练,16岁开始修习西方油画,多方面的训练和熏陶为他日后东西交融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26岁的沈伟获奖学金移居纽约,并于2000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沈伟舞蹈艺术”(Shen Wei Dance Arts),此后在纽约和巴黎生活和工作,长期活跃于当代艺术前沿。
艺术家沈伟
2000年,其代表作《声希》于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上演,是其成名之作。作品的视觉具有强烈的东方式的清冷与节制感,喇嘛念诵的经文、中国的文人画系统、传统戏曲的动作样式、古代仕女的高髻以一种极简的方式进入当代艺术的观念与审美之中。2008年,沈伟受邀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担任创意策划和《画卷》篇编导,这件八分钟的作品将中国山水画轴的古典意蕴融入舞台,抽象写意的肢体语言与视觉美感令人印象深刻。
沈伟舞蹈作品《声希》片段
沈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蹈《画卷》 , 2008年
2012年,其舞蹈作品《春之祭》更是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了这出西方现代舞的经典之作,此前诸多著名舞蹈家如尼金斯基、皮娜·鲍什等都演绎过自身的版本。沈伟的《春之祭》舍弃了斯特拉文斯基极具代表性的交响乐,以土耳其钢琴家法西尔·赛的四手联弹乐曲取而代之,精准、纯粹的音符与舞者的动作表达相呼应。作品取消了异教徒之夜繁复祭献的剧场在现,棋盘式的舞台空间布局也颇具抽象极简意味。舞者随着音符跃动、旋转、翻滚,呈现出现代舞强烈的主体意识感,肢体自然释放的能量场与方圆的视觉效果和动作语态也包含其复杂的内在逻辑与仪式性维度。
沈伟舞蹈作品《春之祭》片段
沈伟在当代舞蹈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具开创性的跨文化和跨媒介创作使他得到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曾被《华盛顿时报》誉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获得过包括具有国际舞蹈界“奥斯卡”之称的“尼金斯基奖”(2004年)、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年),以及2018年的約翰·洛克菲勒三世成就奖等诸多国际奖项。
沈伟舞蹈作品《天梯》片段
本次展览由活跃于法国当代艺术界的独立策展人卡罗林.汉考克(Caroline Hancock)与巴黎现代艺术馆(MaM)首席策展人弗郎索瓦.米肖(François Michaud)联合策展,首次展现了艺术家自1990年代至今在舞蹈领域与视觉艺术两者经验之间的根本联系,也是对艺术家一以贯之的“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实践的探讨。装置作品《地图》将以七只漂浮空中的巨大气球作为本次展览的引入。2005年,沈伟受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委托创作同名舞蹈作品《地图》,将创作过程中的编舞方案和手稿绘成舞台背幕。2014年,他将编舞方案和手稿进行再创作,做成此件装置作品,并将气球用回到新舞台的布景之中,旨在让观众体验到绘画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沈伟,《地图》气球
Map Balloons, 2014年
艺术家始于2000年的重要理论“自然身体发展法”(NBDT)是展览的主旨。沈伟通过16年的时间致力于探索人体结构与自然宇宙运动力之间的互相关联,将抽象概念上升到精神空间的探讨,形成其独特的艺术体系及具有思想哲理的观念,创建了具有跨学科的关联性的重要理论,并将其贯穿于创作实践与舞蹈教学。其舞台独演《变奏》(Variation,2014)便是对其运动理念颇具代表性的展示。
沈伟,《变奏》(Variation), 2014年
近年来,沈伟将自己的艺术语汇拓展到了大型多媒体装置、影像与动画、特定场域实景创作、前卫行为等众多领域,作为视觉艺术家,他也将动态的能量与情绪带到画布之上。本次展览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沈伟在绘画上的创作历程,从90年代初期的肖像作品,到与不同学科相结合的绘画创作,以及艺术家以抽象绘画的形式在精神、生命和希望等命题上的深层次探讨。
沈伟,《自画像:趴在地上的沈伟与猫》
SelfPortrait: Shen Wei on the Floor with Cat, 1994年
不同元素之间的对话在其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作品《运动第8号》便是对中国传统古琴曲与汤姆·威兹(Tom Waits)歌曲的声音质感所作出的视觉呈现,本次展览中,观者可以通过聆听给予艺术家灵感的音乐来感受音乐与艺术家创作之间的关联。
沈伟,《运动第8号》
Movement No. 8, 2005-2006年
沈伟将近期重要的绘画系列作品《无题》比作写日记,他揣摩着第六感或第四维存在的可能性,并推崇万物皆相连的思维,该系列作品是沈伟对整体艺术表现的一个新维度的找寻,以及对画布开启的“真实”空间的探索。
沈伟,《无题第11号》(Untitled No. 11), 2013年
本次展览的另一重要看点是沈伟的全新多媒体装置作品《生荧》,以及他在1998年个人导演剪辑、拍摄完成的16mm电影《四月》。新作《生荧》的灵感源自2011年的一次火车旅行,经验共鸣被进一步放大。视频投影呼应了沈伟的“自然身体发展法”,内在的能量得到了外在动作与光影的补充;《四月》则是沈伟刚去美国时所进行的具有表现主义又近似超现实风格的一次视觉艺术实践。观众可以在这部16分钟的影片中,沿着艺术家的潜意识,潜入一场关于自我的独白。
沈伟,《四月》影片剧照
Still from film April,1998年
《蓝色系列》(2017年-2018年)是沈伟近两年的最新作品,整体尺幅偏小,但细节更加精繁,层次更加复杂,以明快的色调也开启了沈伟在创作上的新方向,这一切发生在他将工作室部分迁往巴黎之时。对于艺术家本人而言,从2013年的《无题第1号》到今年完成的《蓝色系列》都不能被简单称之为“抽象”。
沈伟,《悬浮-蓝第1号》
Suspension in Blue No. 1, 2017-2018年
这些画作是否描绘了一个空间?是否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规则和方式,以及这一空间终是虚幻的事实?对于艺术家来说,这都不是确切的问题。从舞台到画布,当观者的眼睛试图拥抱一切细微的颜色、纹理上的变化时,或许会发现一个可以投射自身的精神场,一个栖身之地,飞翔之域。
沈伟:未知的探索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PSA 9月25日至10月25日
* 本文图片及部分文字素材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