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在纽约古根海姆,五位中国艺术家与人类未来“单手拍掌”

May 04, 2018   潘雨希
纽约。5月3日,“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这次以“单手拍掌”为题的展览,则聚集了来自曹斐、段建宇、林一林、黄炳和杨嘉辉五位艺术家的新作。作为古根海姆亚洲艺术计划的一部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以委约作品的形式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家为博物馆创作作品,并举办系列展览;此前的两场展览分别是2014年举办的个展“汪建伟:时间寺”和2016年举办的群展“故事新编”。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655▲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单手拍掌”展览现场,2018年

技术与未来似乎成为展览最重要的关键词,而这不仅体现在参展艺术家对技术的熟练运用上。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副策展人翁笑雨在与《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解释道:“这个展览不是直接关于技术和未来的,不是说艺术家直接给你一个对未来的看法。我觉得‘技术’和‘未来’是帮助我们思考当下、锻炼思维的。我们的想象力非常得匮乏,一想到技术就是因特网、虚拟现实、机器人、无人机等等”。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719
▲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单手拍掌”展览现场,2018年

“但根据技术理论家许煜的研究,实际上‘技术’这个词刚刚在古希腊产生的时候,‘艺术’(art)和‘技艺’(craft)是密不可分的,是现代性将它们人为分开,在文艺复兴后才成为主流现实。在中国的传统中更加没有这样一个概念。中国人讲‘道’和‘器’,‘器’指的是物件,而‘道’是和物件互动的方式。但现实是,我们已经遗失了这样一种理念,连科幻片中想象的未来都是一种样子。所以我想说的是,‘未来’是否还有其它的可能?”翁笑雨说。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730
▲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单手拍掌”展览现场,2018年

对翁笑雨来说,“诗与远方”是紧密相连的,而艺术家正是通过将诗意带入未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展览中,艺术家段建宇的“春江花月夜”系列就将诗意的暧昧与模糊的带入到她所创造的情境当中。从展览所呈现的十张画作与源自画作内容的雕塑、装置来看,段建宇构造了一个充满反差与张力的神秘世界。画面中,弹着古筝与跳着孔雀舞的少女与匍匐于地面的乞讨者共存,而肥胖到夸张的兔子和和平鸽则出没于各种月下景致当中。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737
▲ 艺术家段建宇的“春江花月夜”系列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单手拍掌”展览现场,2018年

看着这些画作,我们似乎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有时仿佛来到了高更笔下野性自然的塔希提岛,有时似乎看到了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有时甚至在直面社会现实主义笔法下经历生活苦痛的不健全人,而这些人物形象与“春江花月夜”这一美好与诗意的象征正形成强烈的反差。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743
▲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单手拍掌”展览现场,2018年,图片来源:TANC

而在同一个展室内,香港艺术家黄炳的动画作品《亲,需要服务吗》则延续了他之前的创作风格,画面中复古的动画人物形象和近乎艳俗的鲜亮色彩似乎是黄炳荒诞的故事脚本最适合的视觉背景,而艺术家以平直的语调为故事所添加的粤语旁白则更加烘托出故事本身的荒谬感与幽默感。作品的灵感来自黄炳两年前偶然在街头遇见的扔黄色录像带的老伯,而故事则围绕着这个代表香港街头最普通老人形象的老伯展开。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750
▲ 黄炳动画作品《亲,需要服务吗》静帧。Wong Ping, Dear, can I give you a hand?, 2018 (detail). Animated LED color video installation, with sound, dimensions variabl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The Robert H. N. Ho Family Foundation Collection 2018.18 © Wong Ping

在黄炳的想象中,他的生活十分可悲——因为要照顾病妻,他需要长期压抑自己的欲望,在病妻死后购买的黄色录像带也因为儿子媳妇要他腾出更多的空间而被迫扔掉;在和媳妇共处的过程中,他只能通过不停的偷窥和猥亵行为来满足自己;他以为儿子要赡养自己,但最终儿子将他们的家直接变成了老人院;甚至,在他死去之后,以前用来供奉的烧鹅烧鸭也被更加”环境友好“的牛油果和生菜代替。黄炳将他所观察到的周遭老年生活的压抑和无奈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和虚构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除了视频之外,在录像设备的背面,像在动画中一样旋转着的老人院老人“头”似乎在注视着满地的玩具“金牙”,充满了谐谑感。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756
▲ 艺术家林一林的作品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单手拍掌”展览现场,2018年

在另一间展室中,艺术家林一林的作品则以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两个并置的视频中,其中一个是林一林从古根海姆博物馆大厅坡道下端向上滚动的全过程,而在另一个视频中,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则自上而下地拍动着篮球,与林一林的行为形成对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林一林令观众以“篮球”而非“拍球者”的身份存在,主客体的颠倒,就像林书豪打破 NBA 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一样,似乎正挑战着存在和秩序本身。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802
▲Lin Yilin,Digital rendering of Monad, 2017,Multimedia presentation proposed for the third exhibition of The Robert H. N. Ho Family Foundation Chinese Art Initiativ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May 4–October 21, 2018 © Lin Yilin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809
▲ 左起: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副策展人翁笑雨、艺术家林一林、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资深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侯瀚如,图片来源:TANC

在位于古根海姆坡道最上方的展室中,曹斐的新项目“Asia One”同样以虚拟与现实两种方式切入对人、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探讨。与曹斐2006年创作的影像作品《谁的乌托邦》相比,“Asia One”中的两部影片和相关装置更加浪漫和充满幻想,同时更加深刻地解析着中国消费社会的现实。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815
▲ 曹斐“Asia One”项目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现场,2018年,图片来源:TANC

象征着虚拟未来的影片中,在近未来的一个时间点(2021年)上,世界似乎只剩下了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机器人,在智能物流流水线上,他们成为了彼此的唯一依靠。然而,影片的拍摄地点——位于上海和昆山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仓,则将我们拉回到现实当中。而艺术家在展室的后半部分呈现的京东“11.11”纪录片和配送员的服装装备、车辆也在同时打破由车辆内滚动播放的京东宣传片所渲染的“美好“未来。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822
▲ 曹斐,“Asia One”项目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现场,2018年

另一间展室中,香港艺术家杨嘉辉所创造的声音装置中,舒缓的爵士乐音符从地上放置的十个“花盆”状的扩音器中根据艺术家设计的不同组合和轨迹飘散在展室当中,而每隔五分钟或十分钟,轻柔的音乐被突兀的管乐声所打断。这些略显怪异的声音实际上来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乐器,如果往展室的上方看,镶嵌在墙上的长达三米的不同颜色的“吹口“则暗示着这些不可能存在的管乐器的巨大。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829
▲ Samson Young,Nocturne, 2014,Performance with airsoft pistol, audio interface, bass drum, compressed air cans, contact microphone, cooking paper, corn flakes, electric shavers, electric sound toys, FM transmitter, glass bottle, laptop, audio mixer, ocean drum, rice, radio, shotgun microphone, soil, tea leaves, thunder sheet, thunder tube, plastic containers, and wind chime,Courtesy Team Gallery © Samson Young,Photo: Joerg Lohse

这些“巨型小号”是艺术家基于“小号”这种现实乐器的发声特点通过物理模拟的技术手段创造出的,在展览中,这些“不可能乐器”以声音、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展示了技术对文明的模拟和“超越”。除此之外,表演的元素也出现在作品当中:杨嘉辉在新界一个被殖民主义“幽灵”所缠绕的学校中录制的音乐家按照扩音器播放轨迹漫步和表演的视频为作品叠加了新的空间层次。

微信图片_20180510195836微信图片_20180510195843
▲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暨最终章“单手拍掌”展览现场,2018年

如果说去年的古根海姆大展“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过去发展的回顾,那么“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尤其是“单手拍掌”则似乎指向中国当代艺术未来一种可能的生存状态。正如展览的另一位策展人——资深的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侯瀚如所说:“这些艺术家不说太多的豪言壮语,但是他们很自由,代表了一种自由的生存状态。” (采访、撰文/潘雨希)
※若无特殊标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心灵的风景”三百年,上博开展迄今国内最大规模英国风景画展

14世纪,诗人彼得拉克登上法国南部的文图克斯峰,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旅人”;15世纪至18世纪,从南部的意大利到北部的尼德兰,普桑、丢勒、洛兰、雷斯达尔、老勃鲁盖尔等艺术家所描绘的风景成为了人类思考自然、投射想象的历史见证。这场上海博物馆与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合作带来的展览,则以18世纪以降的英国风景画作为主题,呈现其300年来发展的历史脉络,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英国风景画展。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