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离相:2015年度第七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4月12日-5月31日
www.threeshadows.cn
2015年,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三影堂摄影奖”举办到第七届。这个始于2008年的摄影奖及展览旨在推广中国当代摄影、支持新人艺术家。本届摄影奖邀请了韩国摄影艺术家、策展人具本昌(Bohnchang Koo)、法国国立影像美术馆(Jeu de Paume)馆长玛尔塔·吉利(Marta Gili)、日本Amanasalto总监河内尚(Taka Kawachi)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蔡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总监荣荣担任评委,从473位参赛者的作品中选出27位艺术家入围作品展,这些艺术家是:病女、曹琼月、陈泳因、陈杰、陈萧伊、程新皓、杜扬、范顺赞、九口走召、刘卫、刘娜、李科、刘影、吴子乐、任卫星、沈阳超、沈京京、王居延、王美佳、吴舢锟、吴炜、禤灿雄、杨德铭、章璐、郑龙一海、朱英豪、卓楷罗。“三影堂摄影奖”设立了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及日本资生堂优秀摄影师奖。评选最终结果将于作品展开幕式上公布。
“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曹琼月的作品《初觉1》
“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程新皓的作品《树丛河岸》
“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卓楷罗作品《悲伤乐园·假山石》
“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郑龙一海的作品《原型-海洋》
-北京-
中国摄影书集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5月31日结束
ucca.org.cn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与光圈(Aperture)出版社共同推出展览“中国摄影书集”(The Chinese Photobook),通过对中国自20世纪初至今摄影书的系统研究,勾勒了中国社会复杂迂回的历史进程以及摄影书这一独特影像载体的发生发展。这一拓展性研究项目最早由知名英国摄影师、现任玛格南国际图片社(Magnum Photos)主席马丁·帕尔(Martin Parr)发起并出资支持。除了作为摄影师活跃于摄影界,帕尔同时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摄影书籍收藏家。据悉,他现在的摄影书收藏已达12000册,更是曾与盖瑞·巴杰(Gerry Badger)合著了三卷本的著作《摄影书的历史》(The Photobook: AHistory)。2007年,帕尔与荷兰艺术组合“鲁小本&泰斯”(WassinkLundgren)相识,并随后开始对中国摄影书进行系统收藏。
此前,《中国摄影书籍》英文版已由光圈出版社在美国出版,图为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即将发行的中文版封面
展览现场
-北京-
未有烛而后至——陈传兴个人精神史第一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4月23日结束
www.museum.cafa.com.cn
陈传兴
“未有烛而后至”,是陈传兴为其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所起的名字,同时也是他的新书的名字,引自《礼记-少仪》中的“其未有烛,而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陈传兴师承法国电影理论大师克里斯蒂安·梅玄(Christian Metz),专注于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论述等领域,同时是作家、摄影家、艺术评论学者与电影创作者。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文化实验室创办人,2012年获颁法国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他拍摄的纪录片包括《移民》、《阿坤》、《郑在东》、《姚一苇口述史》,担任文学电影纪录片《在岛屿写作》第一系列总监制,并亲自执导《如雾起时——郑愁予》、《化城再来人——周梦蝶》。本次展览展出的80余幅照片,来自陈传兴于1973至1978年间在台湾的游走与“观望”。
陈传兴摄影作品
-北京-
在中国:早期照相与工艺
泰康空间|5月19日结束
www.taikangspace.com
展览把目光投向19世纪的中国早期摄影,摄影术作为当时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在传入中国的初期所引发的广泛的文化影响或许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展览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照相在中国:1845-1895”即以照相业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线索,通过艺术家葛磊收藏的、囊括几乎所有19世纪在华重要西方及中国摄影师的二百多件名片格式照片(Carte de Visite)与橱柜照片(Cabinet Card),展现了摄影术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根、蔓延的完整历程;第二部分“从西向东看”则通过四十余件关于19世纪中国的绘画、摄影作品,提供了一个完全西方视角下,在摄影术发明初期,被西方人选择性观看到的、一个臆想的中国;展览的第三部分“早期摄影工艺”展示了19世纪从摄影术发明之初至明胶银盐工艺应用之前十余种主要摄影工艺的前世与今生,其中六位今天仍在从事摄影工艺实践的摄影师:刘宝奎(达盖尔银版法)、张亚军(蓝晒印相工艺、范戴克印相工艺、铁银印相工艺)、孙诺(湿版火棉胶法、安布罗法、蛋白印相工艺)、芦笛(铂金印相工艺)、燕思雯(碳素印相工艺)、孙巍巍(树胶重铬酸盐印相工艺),他们参展的作品呈现了身处数字时代,摄影作为工艺的美好与坚持。
展览第一部分,辉来影相,香港,1860-1870年代,手工上色名片格式蛋白照片
展览第二部分,广州珠江及琶洲塔,香港瑸和照相馆,1870年代,翻拍自外销画的名片格式蛋白照片
展览第三部分,张亚军/隆兴寺倒坐观音(蓝晒法印相),水彩纸,2013年
-上海-
招魂纳魄——乔-彼得•威金摄影展
上海全摄影画廊|4月11日-5月14日
www.ofoto-gallery.com
-南京-
乔-彼得·威金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4月10日-5月9日
www.nuamuseum.org
乔-彼得·威金
美国摄影师乔-彼得·威金(Joel-Peter Witkin)生于1939年,他的作品直面人性和生死,利用人体造型及舞台设计阐述恐惧、色情以及宗教等种种问题。而在摄影技术上,他善于利用银版照相法,运用传统手工技术放印照片,同时他也会在底片上进行直接再创造。威金也时常援用西方古典主义中的既有图像与形象展开创作,特别是对于如艺术家卡拉瓦乔画面氛围的引用,制造出优雅与不安、美丽与恐惧并存的图像。
乔-彼得·威金”的作品
-重庆-
母亲河——王岩 2015中国巡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5月16日- 6月5日
www.3gmuseum.cn
作为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项目之一,“母亲河”是艺术家王岩在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所开展的一个长期艺术及调研项目。围绕着长江沿岸的景观、神话和价值观,王岩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可以用Deep Mapping(深映射)来形容的实践方法。从看似“主观”地对长江的具化(一套用身体接触长江的行为艺术作品)开始,最终以看似“客观”的分点影像拍摄来完成。从2010年到2014年,王岩先后9次回国,分段完成拍摄任务,这个专题涵盖了观念摄影、探险摄影和景观摄影的领域,是对摄影方法学的一次深入地探讨。
“母亲河——王岩 2015中国巡展”中的作品
-重庆-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
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4月26日-7月26日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由王庆松、法国策划人Francois Hebel和西班牙策划人Alejandro Castellote 三人共同担纲主持,探讨“是&非”这一主题,旨在思考在当前这个“读图时代”, 影像是否能够准确记录过去、阐释快速变化的现实世界及引导我们对未来趋势的思考。双年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题展,三位策划人将邀请国内外近百名艺术家参加展览,第二部分是全国十所艺术院校师生(每校两位老师及其推荐的两位在校学生的作品)参加展览(共四十人),第三部分是国内外影像学者共同参与的学术研讨会。
入选作品,邓建强,《多彩时节》
入选作品,和威,《垂死的鲸鱼》
-香港-
“二次光”摄影展
保利艺术空间|4月15日-5月10日
www.polyauction.com.hk
香港保利艺术空间4月15日的展览“二次光”由鲍栋策划,将展出蔡东东、陈晓云、崔岫闻、封岩、蒋鹏奕、蒋志、刘韡、骆丹、王宁德、杨福东及郑国谷等12位中国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展览梳理了“85新潮”后一批活跃在国际和中国的摄影艺术家的作品。
“二次光”展览中蒋鹏奕作品《止相之时No.3》
“二次光”展览中陈晓云的作品《适用于一切以革命为出发点的散漫的不负责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