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他是民国民间收藏第一人,也为吉林博物馆奠定了收藏体系

Apr 23, 2018   TANC
640 640-1 640-2▲  “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现场,图片来源:TANC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正在武英殿展出。这场展览以国有博物馆中经张伯驹鉴藏的古书画为限,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三个部分,每部分按照文物的时代排序,展品数量达33件套。“故宫博物院共计收藏有张伯驹先生《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样表示。虽然其中一部分文物,如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等,尚处于休眠期,本次用复制品替代了原作,但仍集合了张伯驹一生所藏文物精华,实现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初衷。

640-3▲  张伯驹

专收精品的“民国四公子”之一

“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此说盛传于上海,后传至北京。”张伯驹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的记述印证了“民国四公子”的说法。张伯驹(1898-1982年),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因收藏有著名的(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唐)杜牧《张好好诗卷》,故又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丛碧书画录·序》)自30岁离开军界起,张伯驹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对书画的热衷与日俱增,从不因资金的限制和他人的异议而止步。“张伯驹先生自青年时代起,从军旅,投银钱,履历多途,终以文化传承为毕生奋斗的事业。”单霁翔这样介绍道。

640-4▲ 西晋 陆机 《平复帖》卷 纸本
640-5▲ 隋 展子虔《游春图》卷 绢本设色

到1960年时,张伯驹已经收藏了117件珍贵的法书绘画,他将这些作品全部收录在自己编写的《丛碧书画录》中,几乎每件有历代著录,且大多流传有绪。“如晋·陆机《平复帖》是我国传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迹;隋·展子虔《游春图》为传世最早的一幅独立山水画。上述二者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为开篇述祖之作。其余如唐·杜牧《张好好诗》、唐·李白《上阳台帖》,均为传世孤品;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等,都是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重要文物。”单霁翔说。

640-6▲ 唐 杜牧《张好好诗》卷 纸本
640-7▲ 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轴》 绢本

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启功曾评价张伯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见解,他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时说:“如果说民国第一大收藏家,还是溥仪。张伯驹只能是‘民间’里面的,民间也还有其他人,比如吴湖帆、庞元济、王己千等人都收藏了很多东西。张伯驹的收藏本身不是很多,不像有的人贪多,他有‘掐尖’的收藏眼光和心态,厉害的藏品是一件顶好几百件。”

 

从私人藏家到管理公共收藏

纵跨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张伯驹,其私人藏家的身份在建国后有所转变。1956年,出于爱国情怀,他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八件国宝级藏品。并收到了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的褒奖状,在《自述》中他也提到自己的收藏“宗旨是为保存研究国家的文物,研究工作终了,将来是贡献于国家的。”

640-8▲ 宋 徽宗《雪江归棹图》卷 绢本
640-9▲ 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颁发的褒奖状

1962年,经过陈毅介绍,张伯驹调任到吉林省博物馆担任副馆长,对馆藏文物做了大量考证和鉴定工作,还奔赴北京、上海等地收购书画作品以丰富馆藏。在他的带领下,吉林省博物馆购入了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等书画家的作品,明清书画、扇面和名人书札也是收购的重点,馆藏书画的征集方向得以奠定出一个比较完整而有特色的收藏序列。

640-10▲ 宋 杨婕妤《百花图》卷,吉林省博物院藏
640-11▲ 元 钱选 《山居图》卷 纸本

1968年,在张伯驹的主持下,吉林省博物馆编纂了《吉林省博物馆书画集》,还与夫人潘素共同将《宋拓九成宫禮泉铭》等30多件作品及私藏的最后一件书画作品——宋代杨婕妤的《百花图》捐赠予吉林省博物馆。而今,已有65年历史的吉林省博物院(原吉林省博物馆)已藏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正是张伯驹在此工作的八年,使吉林省博物馆在藏品数量上和结构上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并一跃进入了全国馆藏书画的前列。

640-12▲ 唐 李白 《上阳台帖》卷 纸本
640-13▲ 宋 范仲淹 《道服赞》卷 纸本

从民国时期私人收藏家,到建国后博物馆的管理者,张伯驹数十年的文物鉴藏经验全部应用到了博物馆藏品的梳理工作上,在收藏身份转变的同时,其收藏的着眼点也有所转变。从早期对晋唐宋元精品的追逐转向更为公共的收藏视角,一方面,张大千、齐白石、溥心畬等当时在世画家的作品,在鉴别和流通性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将其纳入馆藏系统,可完善已有的收藏体系;另一方面,对作品的筛选也凸显出张伯驹鉴藏大家的视野,对同时代艺术家的价值与定位,让张伯驹站在了新的高度上,通过私人收藏的经验进入到美术史。张伯驹以博物馆藏品序列的完整性和观众的接受度为先的理念为先,也正是精英阶层独占的文化资源不断地向公众开放的过程。(撰文/TANC)

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故宫博物院

展至5月6日

※若无特殊标注,本文图片均来自故宫博物院

“雨屋”之后“兰登国际”再来上海,“万物与虚无”再现科技艺术之魅

还记得2015年在朋友圈引发热议的《雨屋》吗?三年后,《雨屋》和其背后的艺术家团体“兰登国际”再临上海。自4月20日至10月14在余德耀美术馆开展的“兰登国际:万物与虚无”,又将再度吸引人的眼球,邀请观众一同体验人体和装置之间的互动。这次展出的除了网红装置《雨屋》之外,还将一同呈现另外几件重要装置。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