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阿尔勒摄影节现场:高品质国际摄影盛宴与中国并不遥远

Jul 20,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chema-madoz-rencontres-arles-2014-vue-de-lexposition-01_1
阿尔勒摄影节展览现场

谈到法国南部蓝色海岸畔的小镇阿尔勒,旅游爱好者往往会联想薰衣草、向日葵和梵高,但除了这些,每年夏天在这里还有一场与摄影的相会。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摄影活动“阿尔勒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于近日拉开帷幕,并将持续至9月20日。本次摄影节在全城的20处地点带来了39场展览,共同呈现来自全球250位艺术家的超过3500件作品。

阿尔勒摄影节的原文Les Rencontres d’Arles意为“相聚阿尔勒”,由摄影师吕西安·克莱格(Lucien Clergue),作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以及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盖特(Jean-Maurice Rouquette)创办。从1970年至今,阿尔勒摄影节已经走到了第46届,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摄影节,这里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来自全世界的摄影艺术家、爱好者、评论家以及超过9万名游客。

 

aaa
扬·格罗斯(Yann Gross)凭借作品《丛林书》(The Jungle Book)获得了首届摄影书奖

 

阿尔勒摄影节的声誉建立在其较高的学术品质及艺术价值上,展示未被发表过的新作是它的特色。今年的摄影节新增了摄影书奖,就是为了帮助摄影家出版其未出版的样书。居住于瑞士与亚马逊丛林两地的摄影师扬·格罗斯(Yann Gross)凭借作品《丛林书》(The Jungle Book)摘得了这一奖项。除此之外,今年的摄影节还启用了新的艺术总监萨姆·斯道兹(Sam Stourdzé),之前担任了22年总监的弗朗索瓦·艾贝尔(François Hébel)则在离开阿尔勒之后加入了中国的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

事实上,中国与阿尔勒摄影节的关系一直不远。1988年,吴印咸、陈宝生和张海儿等摄影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了摄影节;2014年,来自成都的摄影家张克纯凭借作品《北流活活》获得了摄影节的“发现”大奖,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同年,马丁·帕尔(Martin Parr)也在摄影节呈现了“中国摄影书”展览;今年,更多的中国摄影家携作品参与到阿尔勒摄影节中,包括已获殊荣的摄影老将白金龙,青年摄影家陈抱阳、杨圆圆等。中国纪实摄影界的前辈莫毅刚刚获得了摄影节中曼努埃尔·里维拉·奥尔蒂斯(Manuel Rivera Ortiz)基金会颁发的纪实摄影大奖,再次成为国内摄影界的关注的焦点,而北京三影堂摄影中心也于近日宣布了11月将把阿尔勒摄影节的展览带到厦门的消息。

 

纪实摄影奖得主莫毅谈摄影

莫毅《红色闪光灯》系列作品

莫毅是中国先锋实验摄影的代表人物,从1982年至今,莫毅拍摄了33年,创作了超过12个系列的作品。他以独特的画面构建出一个个社会性的视觉隐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时主流摄影界视为异类,其摄影语言和方法更是不被“学院派”所接受。奥尔蒂斯基金会认为,莫毅的作品打开了摄影的另一面,是一个全新的、让他们想不到的世界。在本次摄影节期间,莫毅于80年代拍摄的作品也得到了首次大规模的展出。

谈到他的摄影,莫毅说,中国当代摄影自1976年开始一直以反映社会现实为目标,但除了深刻地表现社会切片之外,摄影艺术家也应该表现自己的主观性视角。这恰恰与当代摄影艺术的推手,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约翰·沙考斯基(John Szarkowshi)在“摄影师之眼”展览中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拍摄其代表作品《我是一只狗》时,莫毅倒提三脚架,使相机处于膝盖以下的位置,不看取景框,通过快门线控制,拍下了没有预设、未经筛选的低视角画面,产生了非常生猛,甚至怪异的视觉体验。在随后的《红色闪光灯》系列中,莫毅延续了这样的方式,并在相机前加置了红色的闪光灯,镜头所捕捉到的细节在红色的渲染下显得非常鲜活。莫毅认为,正是这些超出寻常的东西使得他的作品既保有纪实摄影的历史价值又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性。

谈到对摄影的理解,莫毅认为,摄影作为表现瞬间的艺术,当时的语境固然重要,但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我们更应在当下的社会文化空间里重新理解作品,寻找新语境中的可能性。摄影可以以最真实的方式将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之上,因此,摄影与空间的关系便不断被创作者们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摄影不应该扮演将事物无情地“杀死”再丢弃于纸上的角色,而应该是将事物冰封储存,假以时日再将影像解冻,慢慢品味。这种观点与阿尔勒摄影节的策展方式不谋而合。在阿尔勒,摄影作品被布置在教堂、城堡等16至17世纪的建筑中,当下的鲜活创作与古老的环境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此,摄影不再是“白盒子”展览空间中被膜拜的标本,而是重构我们记忆与感知方式的药引。

 

大师作品之旅

Walker_Evans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匿名者的杂志照片”展览现场

漫步在阿尔勒古老的街头,随处可以遇见别具一格的展览。在阿尔勒古代博物馆的一楼是沃克·埃文斯名为“匿名者的杂志照片”的展览,展出了刊登埃文斯作品的原版杂志。沃克·埃文斯的创作生涯横跨了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摄影发展最重要的变革期,是摄影史不可或缺的贡献者。他的作品忠实地记录和展现了美国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切片,在消费主义浪潮来袭,波普艺术大行其道之时,埃文斯却着眼于记录历史的印记,他的镜头里有垃圾场、有涂鸦、还有纽约地铁里的普通人。这些照片的意义不仅是简单的记录,从今天的角度去理解埃文斯,我们会发现,他对于当时社会的思考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折射出来。通过对日常事物的关注,他构建了一个具象但开放的世界,而不是将我们的世界符号化、抽象化,继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视觉丰碑。此外,他的摄影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改装”的可能性。谢里·莱文(Sherrie Levine)在翻拍了埃文斯的作品后,引出了当代摄影艺术中的重要元素:挪用——对于现成材料进行选择、重组,而非从无到有的创作。

在埃文斯展览的楼上,配合古代博物馆进行的展览是“狮身人面像的旅游纪念”(Souvenirs of the Sphinx),展出了Wouter Deruytter收藏的大量有关金字塔等埃及风光的照片,以1889年德国探险队的拍摄起始,2012年的彩色照片收尾。整个展览不仅展现了摄影技术的更迭,还切入了与当下现实紧密相关的主题——旅游留念照。横跨阿尔勒小镇的另一端,马格南摄影师、英国摄影的代表人物马丁·帕尔在本次摄影节上的展览“MMM”也在探讨相似的议题。随着拍照设备的普及与便携化,在旅游景点、博物馆、音乐会上,我们都会习惯性地用手机拍摄,以至于当游览结束时,我们记住的不是眼睛捕捉到的风景,而是通过屏幕看到的画面所产生的“幻想”。虽然摄影的发明初衷是作为一种记录的技术,但现在,这种技术如同互联网一样,开始影响、改变,甚至教给我们以不同的生活方式,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是否同意如此。在马丁·帕尔的展览现场,也有很多观众自然而然地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到此一游的留念照。

Martin_Parr_1
马丁·帕尔展览“MMM”现场

博物馆级别的学术性、画廊群所展示的市场性、放眼世界的包容性和全称参与的热情,构成了阿尔勒摄影节的独特魅力。除了摄影节外,这里还有享誉全球的阿尔勒摄影学校,二者与当地成熟的画廊生态一共构建了阿尔勒完整的摄影盛会。在今年11月,阿尔勒摄影节还将与北京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合作,于2015年11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厦门集美带来“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本次活动由阿尔勒摄影节总监萨姆·斯道兹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荣荣发起并担任总监,独立策展人李振华担任执行总监,将呈现一百位以上国内外摄影艺术家的超过千幅的作品。在活动的新闻发布会上,斯道兹还强调了要带最好的五个展览到集美。届时的厦门将为中国摄影爱好者提供近距离感受阿尔勒的难得机会。撰文/陈抱阳、朱文琪

 

展览信息

阿尔勒摄影节

法国阿尔勒 | 展至9月20日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厦门集美 | 11月15日至12月16日

 

古人古画动起来

《乾隆南巡图》、《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等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精品化身数字动画,古画不再是肃静遥远的故纸堆,而成为链接古今的互动媒介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