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值俄国十月革命百年,这一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正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以视觉文化的方式得到再现。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展览,以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为主要线索展示了众多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本展览包括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参展文物238件,其中有 21位前苏联艺术家的油画杰作,并展出了众多革命相关的工艺美术、手工品和包括列宁的手提包在内的历史人物的私人物品等。
▲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格拉西莫夫《列宁在讲台上》展出现场,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 《列宁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演讲》,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 列宁手提包,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伟大的革命”“人民的纪念”和“中苏友谊”。其中,“伟大的革命”部分展示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舷窗、“十月革命万岁”旗帜等文物和艺术家们描绘十月革命的历史画作。此外,还有作为1917年2月至10月独特的大事记的系列照片和明信片,是革命事件在俄罗斯两个主要城市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紧张节奏的写照。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32号舷窗,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展览第一部分的入口,观众可以见到马尼泽尔(Генрих Матвеевич Манизер)的雕塑作品《列宁在装甲车上》,由梅季希艺术铸造厂制作而成。雕塑表现了俄历1917年4月 3日夜晚,列宁从瑞士到达彼得格勒时在车站受到工人和陆海军士兵欢迎的场景。在芬兰火车站前,列宁登上装甲车的炮塔上,向迎接他的人们作了简短而充满激情的演讲,并高呼“社会主义革命万岁!”。而作为此次展览重点展品之一的《列宁在讲坛上》由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格拉西莫夫(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Γерасимов)于1930年完成。
▲ 列宁在装甲车上,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格拉西莫夫,《列宁在讲台上》,1930,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的第二部分“人民的纪念”反映出按照传统,为庆祝十月革命纪念日创作出的众多海报。在这个苏联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时,海报会出现在街头、企业和各个机构。艺术家们用极具张力的视觉图像和简洁的结构处理,使海报成为了苏联历史大事件的大众宣传工具。
▲《前进!胜利就在前方!》,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我们需要和平》这幅宣传画由米哈伊尔·弗谢沃洛多维奇·格罗梅卡(Михаил Громыко)创作于1973年,这位艺术家1935年出生于上海,创作了一系列政治宣传画。他热衷于描绘俄罗斯妇女的自然纯美,奠定了妇女-保卫者永恒的最高价值。这幅作品与20世纪上半期的宣传画不同,它将海报宣传与强烈的诗性结合在一起。在处理母亲形象时,她依据于民俗传统,将孩子的诞生表现为一个奇迹。天地之爱融合于两个年轻女性的形象之中,她们怀抱着婴儿——这是人类的希望。
▲ 《涅瓦大街6月游行》,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 《哀悼词》孙中山题,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中苏友谊”部分,展览集中展示十月革命对于中国的影响和两国共同的革命记忆。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致电俄国时表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而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也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府。这一部分的展览包括孙中山为列宁逝世一周年书写的哀悼词、毛泽东访苏时赠送的礼品等文物,记录着中苏外交往来的历史。
▲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该部分的正中位置,矗立着苏联和白俄罗斯艺术家阿兹古尔(Заир Исаакович Азгур)创作的毛泽东胸像。这位生于维捷布斯克贫农家庭的雕塑家和教育家曾经为鲁迅、泰戈尔和捷尔任斯基等多位世界名人塑像,书写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记忆。而另一方悬挂的由中国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制造的毛泽东和斯大林绣像则是1950年代中国政府赠送给苏联政府的外交礼物。两个国家的艺术创作互动在空间的交错中得以体现。
▲ 斯大林私人物品:L.Lavisse.“Special”烟斗,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以完整和继承的方式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意识的核心。通过对于社会主义领袖描绘的线索梳理那段人们对于国家建设充满希望的历史,观众可以看到革命所带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觉创造。它的昂扬、激情和全民性不同于过去以往的任何一种艺术,充满了对于平等的新世界的向往。它在第三国际带领的浩荡进程中得以传播,在各国的共同历史记忆中得以不断延续。(撰文/黄强)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 2017/11/7 – 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