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卡塞尔文献展诞辰60周年,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s)的个展做为庆祝活动之一,于7月16日在德国文献展的发源地卡塞尔弗里德里希阿鲁门博物馆(Museum Fridericianum)开幕,并将于7月17日向公众开放。此次大型个展囊括了艺术家各个创作阶段的作品,包括早期的雕塑、影像、幻灯片、印刷品和素描,值得关注的是,5件艺术家最具代表性和最富影响力的装置作品将同时展出。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也将于2016年首次举办他的大型回顾展。
马塞尔·布达埃尔于1964年凭借第一件雕塑作品《思考-野兽》(Pense-Bête)扬名当代艺术界,1975年完成最后一件大型装置,1976年溘然长逝。他的作品曾四度入选卡塞尔文献展(1972年、1977年、1982年、1997年),40年前活跃于当代艺术界,创作生命仅十年的他何以在今日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我相信,虚构不仅可以抓住现实,还能捕捉到藏匿于现实背后的东西。”
——马塞尔·布达埃尔
马塞尔·布达埃尔在自己的作品前,摄于1972年的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
马塞尔·布达埃尔,比利时诗人,观念艺术家,导演。年轻时是个穷困潦倒的诗人,1964年,他决定成为一名视觉艺术家,40岁时,他用白色石膏封存部分未售出的个人诗集《思考-野兽》,以示祭奠。虽然告别了诗人身份,他的作品却从未脱离跟语言、释义系统和诗词间的干系。一开始他便对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根本上的问题。他质疑社会意识产生的基本机制,并从既定的现有知识体系的桎梏中逃离出去。他以戏谑的方式挑战了艺术机构的权威,在这个企图用视觉去解释科学和政治现象的时代,马塞尔·布达埃尔的作品所带来的视觉,语言和含义上的不协调感变得清晰而明显。40年前他对艺术市场中商业战略讽刺的批判在如今也仍具有现实意义。
《广告部》的雏形于1968年诞生于布达埃尔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住所,最初名为《现代艺术馆-19世纪部》,他煞有介事地在专门运输艺术品的木箱中装满了印有19世纪绘画的明信片,这些廉价的明信片随处可以买到。而《现代艺术馆——鹰部》是他依样画葫芦的变奏曲,这座虚拟的“鹰博物馆”包含了各种有关鹰的照片、介绍资料、影像等逾300件。这件作品出现在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中,俨然成了文献展中的小文献展。
《现代艺术馆——鹰部》(Musée d’Art Moderne, Département des Aigles),马塞尔·布达埃尔
布达埃尔颠覆了“博物馆”本身的意义,在这个虚构的实体中,博物馆不再是一栋固定的建筑或永久收藏,让人联想到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作品《旅行箱里的盒子》(Box in a Valise),犹如一个移动的档案馆。而除了那个徒有其表的“博物馆”标题外,里面有的只是艺术家为其特别创作的物件、影像、以及一些临时的标签和现成品。这不禁让人想到今天许多以“Museum”自称的美术馆,却没有任何藏品,使用“博物馆”这一名称其实有待商榷。此外,布达埃尔还特意为他的“博物馆”设了一系列功能性部门,如财务部门,因为他之后还想到有朝一日出售博物馆或者申请破产时能用得上。此后,该财务部门还负责销售“博物馆”特许经营的金锭,上刻有”博物馆“的标志-一头鹰。这些金锭后来的市值溢价一倍。
“鹰”自古以来在西方语境里一直代表着神性和理性的最高权威,用鹰作为博物馆的标志,更在视觉和心理上增加了这一艺术殿堂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导致其后来开发的衍生品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尽管鹰和博物馆全是虚拟的。该作品时隔25年,又入选1997年的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当代艺术市场过度饱和,面临大洗牌。而在同年,中国艺术家颜磊与洪浩一起伪造了大量卡塞尔文献展的邀请信,寄给那些不放过任何参加文献展机会的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界引来愤怒无数。这恶作剧般的实验验证了艺术机构,艺术作品和市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艺术家面对艺术机构权力化和政治化问题时的焦虑。
布达埃尔住所的原样复制品,曾在他生前的最后一次回顾展中展出过,包含几个房间,墙上篆刻着一系列艺术界的词汇,如“画廊”、“博物馆”、“图像”等。由于禁止入内,所以观者只能从外向内窥豹一斑。而单从前面看,作品又如一幅具有透视效果,描述室内空间结构的绘画。由于缺乏任何对应的实体参照物,《白色房间》只是一个充满词汇的空间。作品直接指涉了当代艺术的现状,白色房间对应用来展示当代艺术的白盒子,墙上的字代表了没有任何指涉性的艺术作品,而这些“字眼“本身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威。
布达埃尔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质疑了文本(词)、物(现成品)和图像(绘画、影像)这三种媒介对应的解释系统,他的艺术实践通过虚构一个“现实”,来诘问公认的“事实”,于是,虚构的“现实”和公认的“事实”两者究竟谁是真相谁又是幻象变得扑朔迷离。占到上风的一头便夺取了绝对话语权,用它来形容当今艺术世界的游戏规则真是恰如其分。超现实主义大师雷内•马格丽特(René Magritte)1967年曾有言:“文本和图像其实只是各自为政,每一种媒介只负责呈现一种‘真相’,但这个所谓的真相本身也站不住脚。” 在我们如今生活的新媒体世界,文本,物和图像早已融为一体,独立的指涉系统早已不复存在,话语权的合法性之争势必引起新的思考。
布达埃尔生前的最后一件大型室内装置作品《冬天的花园2号》(Un Jardin d’Hiver II)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出现场
《冬天的花园2号》(Un Jardin d’Hiver II),是布达埃尔生前的最后一件大型室内装置作品,由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异国情趣的照片、棕榈盆景和花园折叠椅构成一个匪夷所思,充满幻象的后现代式图景。这件作品目前正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总策展人奥克维•恩维佐(Okwui Enwezor)之所以选中这件作品,是因为觉得它反应了全球艺术与资本的交汇,契合了本次双年展的主题“全世界的未来”。撰文/蒋立言
展览信息
马塞尔·布达埃尔
Museum Fridericianum|7月17日至10月11日
《砂锅与合着的蚌壳》(Casserole and Closed Mussels),马塞尔·布达埃尔,1964年
《一场铁路抢劫案》(A Railway Robbery),马塞尔·布达埃尔,1972年
《农场动物》(The Farm Animals),马塞尔·布达埃尔,1974年
《喜剧》(Comedy),马塞尔·布达埃尔,1974年
《香橼雪铁龙》(Citron-Citroen),马塞尔·布达埃尔,1974年
《里维埃尔小姐与贝尔坦先生》(Mademoiselle Rivière and Monsieur Bertin),马塞尔·布达埃尔,1975年
《达盖尔的汤》(Daguerre’s Soup),马塞尔·布达埃尔,1975年
《阿特拉斯》(Atlas),马塞尔·布达埃尔,1975年
本文图片来自卡塞尔文献展档案及泰特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