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在安藤忠雄设计的21_21 Design Sight,想象你在10万平方米织物上行走

Aug 04, 2017   黄熹妍

东京。“21_21 Design Sight”位于东京的“六本木艺术三角”,附近艺术与设计机构林立,包括三得利美术馆、国立新美术馆和森美术馆等。

欧美国家将优异的视力称为“20/20 Vision(Sight)”,“21_21 Design Sight ”则希望在洞察现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预见未来之设计”。21中间的“_”,代表了人双眼间的距离和设计的视角。

0▲ 樱花掩映中的“21_21 Design Sight”,图片来源:21_21 DESIGN SIGHT

“21_21 Design Sight”自称是一座“重新着眼于日常生活事物,以设计的角度发送各种信息,提出各种方案”的场馆,总监由3位设计师共同担任——曾为无印良品设计 CD 机的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拥有著名服装品牌的三宅一生(Issey Miyake)以及获奖无数的平面设计师佐藤卓(Taku Satoh)。

早在1980年代,三宅一生便意识到在日本创立设计博物馆的必要性,并与野口勇(Isamu Noguchi)等人讨论过其可能性。随着“21_21 Design Sight”于2007年开放,他的心愿也付诸实现。

0-1▲ 左起:深泽直人、川上典李子(记者、助理总监)、三宅一生、佐藤卓,摄影:Yoshiaki Tsutsui

对于“设计”概念的重视,也从建筑中得以体现。建筑设计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Tadao Ando)操刀,除了延续一贯运用大量清水混凝土与几何形式的风格,还将三宅一生品牌的“一块布”(A Piece Of Cloth)理念融入设计,构思了倒三角形的铁片屋顶。建筑立面由日本最长的多层玻璃建造,利于地下展厅的采光,使观众在室内目睹昼夜、四季的交替,身处三角形的狭小空间内仍感到宽敞自在。建筑仅有地上1层、地下1层,且没有四面墙壁,因此与周围的绿色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0-2▲ 采用“一块布”理念的简洁屋顶,图片来源:Flickr
0-3▲ 等宽落地玻璃,图片来源:Flickr
0-4▲ 水泥混凝土与落地玻璃的组合,造成室内光影交错的效果,摄影:Masaya Yoshimura/NACASA&Partners, Inc

清水蓝色的金属门牌标志,出自总监之一佐藤卓的手笔。常见的形式恰恰传达着设计的日常性,也指出“21_21 Design Sight”是一个充满设计的场所。

0-5▲ 图片来源:21_21 DESIGN SIGHT

带着“你能走多远?”的宏大命题,近日在“21_21 Design Sight”进行的展览不仅展现了大型物体的设计概念与制造过程,更包含了它们与实际生活的深刻联系。由建筑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和雕塑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共同设计、梶本真秀负责制作的《诺亚方舟》(Ark Nova)便是一例。

 《诺亚方舟》__移动音乐厅

《诺亚方舟》诞生于东日本大地震后,旨在为灾区举行音乐会提供设施上的可能性。这座高18米、宽30米、长36米的移动充气球使用了厚度小于1毫米的聚酯纤维,并以 PVC 包裹。它没有笨重的固定结构,2小时便可迅速充气膨胀,容纳观众。继参加瑞士琉森音乐节后,它还“游历”了震后的日本东北部,送去悦耳的音乐。现在,这座“方舟”已被折叠起来储存以备再利用,馆内展示的是它的缩小模型与纪录影像。

0-6▲ 2015年,《诺亚方舟》将音乐会带到福岛,图片来源:Casabrutus
0-7▲ 《诺亚方舟》外观,图片来源:Spoon&Tamago
0-8▲ 《诺亚方舟》的缩小模型,图片来源:Casabrutus

 《漂浮码头》__湖心人行道  

由环境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设计的特定场域艺术《漂浮码头》(The Floating Piers)则是更为庞大的工程。

早在1970年,这对艺术家夫妻便开始构思这个使游人仿佛在水中行走的项目。直到2013年,克里斯托才选定实现它的地点——拥有数个湖心岛的意大利伊塞奥湖(Lake Iseo)。短短16天中,共有120万游客跨过湖上的“漂浮码头”——由22万高密度聚乙烯管承托的10万平方米黄色步道,步行在湖心岛之间。《漂浮码头》花费的1700万美元均由克里斯托通过出售作品自主筹得。这个野心勃勃的项目将在“21_21 Design Sight”以采访、纪录影像、草图和照片的形式再现。

0-9▲ 克里斯托亲自监督步道的铺设,图片来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0-10▲ 《漂浮码头》上,游人络绎不绝,图片来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溪谷教堂》__小镇桃花源  

在山东省日照市的白鹭湾小镇,坐落着正在建造中的《溪谷教堂》(Church of the Valley)。这座混凝土教堂由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设计,入口宽仅1.35米,且没有屋顶。游人往前行走,前方便更开阔、敞亮。自然光将从45米高的透明墙面照入教堂,雨水也可能从头顶倾泻而下。然而《溪谷教堂》只能以1:10模型的形式出现在展览中,但仍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建筑体验。

0-11▲ 《溪谷教堂》示意图,图片来源:Casabrutus
0-12▲ 教堂入口示意,图片来源:Casabrutus
0-13▲ 教堂1:10模型,图片来源:Casabrutus

 《泥土的旅行》__时空的浓缩  

虽然观众不能一窥许多大型作品的全貌,但是浅井裕介(Yusuke Asai)的壁画《泥土的旅行》(Journey of Mud)却完整呈现在展览中。浅井喜爱周游世界,捡拾当地泥土和尘埃创作壁画。这次他带着旅行中收集的泥土回到日本,糅合从东京市中心取得的泥土,创作了《泥土的旅行》。这幅巨作用了连续96小时才完成。

0-14▲ 图片来源:Spoon&Tamago

 《21胶囊旅馆》__夜宿博物馆  

刚刚于2017年3月底开幕、前身为博物馆餐厅的新场地“3号画廊”(Gallery 3),也是这次展会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西野达(Tatzu Nishi)将“3号画廊”改造成胶囊旅馆,每个房间仅有一米见方。

虽然房间狭小,却能透过玻璃看见窗外的树木,也有插座供电子设备使用。当然,这也意味着博物馆的访客能清楚看见室内住客的一举一动。

0-15▲ 施工中的《胶囊旅馆》,图片来源:21_21 DESIGN SIGHT
0-16▲ 《胶囊旅馆》内部,图片来源:Casabrutus

西野称,他被安藤忠雄的建筑所吸引,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与安藤的建筑相联结。他留意到“21_21 Design Sight”每个窗框都是1米等宽,萌生了建造“胶囊旅馆”的灵感,却觉得这是不可实现的天方夜谭。获得保健所、消防署的层层认可后,西野直到开展前一天才解决最为棘手的淋浴废水排放问题。

尽管这座胶囊旅馆环境拥挤,也无隐私可言,但在安藤忠雄的建筑内居住的机会不可多得,旅馆只在7月14日和28日、9月1日和15日的晚21:30至早8:30正式“营业”,接待旅客。(编译/黄熹妍)

0-17▲ 西野达在胶囊旅馆内,图片来源:Casabrutus
0-18▲ 图片来源:Casabrutus
大计划:你能走多远?

Grand Projects: How far will you go?

  21_21 Design Sight | 展至10月1日

除了标志性的熊猫,还有什么进入了“赵半狄的中国Party”

尤伦斯艺术中心新展“赵半狄的中国Party”于8月4日开幕,展览以“社会现实主义”作为贯穿赵半狄看似截然不同的创作阶段的线索,以纵览艺术家近30年以来三个阶段不同的创作面貌。“现在,我把中国的现实当作一场Party来看,我努力想从中抽身出来。”赵半狄曾表示。在展览开幕之际,《艺术新闻》专访赵半狄,探讨其创作的转型过程以及对于诸多争议的回应。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