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在流动中寻找“全球定位”:新一代“海归”艺术家在西岸提问艺术系统

Jul 03, 2017   Laura Xue 艺术新闻中文版

上海。6月29日,作为正在建设中、即将于2018年年中建成的油罐艺术中心的预热,展览“全球定位”分别在乔空间和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进行。展览由缪子衿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阿斯巴甜、何绍同、刘娃、刘辛夷、蒲英玮、谭天、于霏霏、钟云舒、朱田。以“全球定位”为题名,策展人集结了9位与她有类似海外学习及生活经历、年纪相仿的艺术家,以消解了“全球-本土”、“西方-东方”的对立视角来观察和思考艺术家群体及个体的身份状态。

screenshot_1243

screenshot_1217▲ “全球定位”在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开幕现场

screenshot_1219

乔空间 QIAO SPACE_3▲ “全球定位”在乔空间开幕现场

展览的英文提名为“I Do(Not) Want To Be Part Of Your Celebration”,指出了全球化深刻影响了这群出生于八九十年代,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地进行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年轻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知识及经验系统,决定了他们所生活、工作及展览所需要不断变动的物理空间,在艺术家这一职业身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职业本身及自我身份的追问。

策展人认为,“全球化作为追踪流动中的艺术家所进行的个性化思考和实践,也代表艺术家要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比如反复被模式化的展览邀约消费,被现有的标准评判。”而“Do(Not)”指出了“艺术家试图批判、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或多或少在庆祝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促使新的问题产生。”从艺术家们应对的以上问题出发,乔空间与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的两部分展览中,作品也被有意无意地分成了三个部分。

screenshot_1228▲ 朱田《抱紧策展人》,行为,2015年 – 至今

他们反问:艺术与艺术家是做什么的?

– ▬ –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目前在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Staatliche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Stuttgart)就读,生活、工作于德国斯图加特的艺术家何绍同在油罐艺术中心展示了最新视频作品《#friends》(2017),这不仅是艺术家对旧作《高贵的解读》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在乔空间呈现的《The Permanent Observers 第1季 第一集》和《How To Be A Successful Artist》构建了一组关于年轻艺术家从追逐艺术系统权力认可,到进一步对于曝光率追求这一看似严肃,实则充满戏谑的对话。

screenshot_1256▲ 艺术家何绍同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目前在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就读

screenshot_1222

screenshot_1221▲ 何绍同《How To Be A Successful Artist》,单频影像,5分48秒,2017年

何绍同曾经在《高贵的解读》中通过混剪多名著名艺评人的视频虚构了一组艺术界对于艺术家本人创作的评判,而此次《#friends》则在此基础上提升展示了艺术家对于在艺术系统内曝光率的需求。《#friends》以受到艺术家展览开幕“邀请”却因时间关系无法抵达展览现场的“朋友”作为叙事背景,每位朋友为艺术家“录制了”一段庆祝开幕的视频——这份经过艺术家设定的8个标准筛选出的朋友名单包括饱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例如特朗普(Donald Trump)、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朱利安·保罗·阿桑奇(Julian Paul Assange),学者、批评家齐泽克、演艺明星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Instagram 红人 Kendall Jenner、游离在艺术圈边缘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希安·拉博夫(Shia LaBeouf)、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凯文·杜兰特(Kevin Wayne Durant)等人。

screenshot_1220▲ 何绍同《#friends》,单频影像,5分22秒,2017年

与《#friends》对于观众投入程度需求形成明显反差的是艺术家谭天的“容易理解的作品”系列。谭天在乔空间和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的地板上分别散落了若干个由丙烯颜料涂色的彩色枕头《容易理解的作品#10》,彩色的枕头上写有“有颜色的枕头看起来没睡欲”的字样。

screenshot_1224▲ 谭天《容易被理解的作品#10》,枕头,丙烯,尺寸可变,2017年

除此之外,展厅的另一边墙面上是一幅名为《容易理解的作品#8》的丙烯颜料绘画。画面上写着“我在画背后塞了一个枕头,是为了嘲笑一部分在这个时代让人昏昏欲睡的当代绘画”。文字旁边是一块白色长方形色块,当观众近距离观看时,就能看到画面上的一块凸起——正如艺术家在绘画中所说,画布的背后确实藏了一个枕头。同时展出的还有《容易理解的作品#9》。

screenshot_1225▲ 谭天《容易被理解的作品#8》,布面丙烯,枕头,160 x 210 cm,2017年

在这一系列中,谭天特意创作了令观众容易理解的极致直白的作品,试图拉近观众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之间的距离,几乎免去了全部让观众猜测的可能性,排除了一切故作姿态的固有解读。然而当艺术界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过度解读的趋势之中时,艺术家这一在观众身上的实验是否能够达到其目的仍然令人感到好奇。正如谭天本人所指出的:“跟我同样困惑的观者会觉得我的作品更容易观看,但习惯用原有观看方式看待我的作品的观众反而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他们会习惯性的寻找作品背后的隐藏含义反而失去焦点,我的行为有可能让这两个群体的角色发生对调。”

screenshot_1223▲ 谭天《容易被理解的作品 #9》,布面丙烯,160 x 200 cm,2017年

在中央美院就读本科、2016年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毕业的于霏霏选择从伦敦回到北京,以在地工作的方式寻找自己作品中应该被提出、进而被解答的问题。自艺术家早年创作起就在试图追寻并回答这些问题:艺术是什么?艺术家有什么用?我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我们的价值何在?在此次展览中,于霏霏通过在《As artists, we comment》中以绘画和文字的方式呈现、探讨一系列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screenshot_1255▲ 艺术家于霏霏在中央美院就读本科,2016年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毕业

screenshot_1226

screenshot_1227▲ 于霏霏《As artists, we comment.》,丝网印刷,手工书写,Somerset手工纸,墨,数码微喷,Canson Edition美术纸,日本纸,无酸胶棒,单张均为 55 × 55 cm,2017年

艺术家朱田出生于1982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之后,分别于波恩矛斯大学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取得声音设计硕士和雕塑硕士。朱田在展览开幕当天进行了自2015年起实施的长期行为艺术项目《抱紧策展人》的表演。艺术家本人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缪子衿相隔数米并排站立,另一位参与者则用黑色和红色的工业塑料膜将两人紧紧地包裹起来。在表演进行的过程中,艺术家与策展人在拉扯紧绷的塑料膜中保持着两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朱田旨在通过这种持续性的行为观察、探索或改变艺术家和策展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朱田 Zhu Tian▲ 艺术家朱田出生于1982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之后,分别于波恩矛斯大学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取得声音设计硕士和雕塑硕士

此次展览同时还呈现了另外两件艺术家探讨与金钱关系的作品:《钱》是艺术家于2015年4月1日起于每个月1日对公众公布银行账户的持续行为创作,观众亦可以通过向艺术家账户以每个月一次性购买月结账单的方式参与到这件作品的创作中。在乔空间的展厅内,视频作品《贱卖品》记录、还原了艺术家通过微信对话的形式以 A4 纸尺寸为购买单位,拍卖自己部分身体1:1扫描打印件的全部过程。

screenshot_1229▲ 朱田《贱卖品》,行为,记录影像: 30分04秒单频,彩色,有声,2014年

他们追问:个体与自我的存在与处境

– ▬ –

作品同样以大量文字进行呈现的是通过文献进行创作的蒲英玮。1989年出生的蒲英玮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在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

蒲英玮 Pu Yingwei▲ 艺术家蒲英玮1989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在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

蒲英玮基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象征的玛丽安娜而进行的创作分为两部分:《西方客人,玛丽安娜(第一部分)》是一尊放置于室外池塘中的黑铁铸成的玛丽安娜头像,《西方客人,玛丽安娜(第二部分)》则以文字叙事的方式记述了艺术家本人2013年前往法国留学之后至2017年每次与玛丽安娜这一形象的若干次相遇,同时也记录了近几年法国国内发生的各类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反馈。艺术家在写作中融入了一种虚构的小说式写作手法,并就玛丽安娜这一历史形象进行了档案研究,令自己的虚构身份同时具有了游牧性和公共性

screenshot_1230▲ 蒲英玮《西方客人,玛丽安娜(第一部分)》,黑铁,40 x 20 x 20 cm,2017年
screenshot_1231▲ 蒲英玮《西方客人,玛丽安娜(第二部分)》,收藏级打印,150 x 90 cm,2017年

除此之外,蒲英玮在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室外搭建了霓虹灯《关注每位撒谎者》——霓虹灯上顶排文字从左至右呈现“CELEBRATION”(庆典)的字样,而该单词的每一个字母又是下方每个需要竖读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Care Each Liar, Empty But Real, A True Icon Or None”的字样,即“关注每位撒谎者,空洞但是真实,一个真正的偶像或任何人都不是——庆典”这一信息。

screenshot_1232▲ 蒲英玮《关注每位撒谎者,空洞但是真实,一个真正的偶像或任何人都不是——庆典》,霓虹灯管,170 x 370 cm,2017年

出生于1994年的艺术家刘娃刚刚自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毕业,获人类学与艺术双学士学位,此次除了在乔空间展出4件的小尺幅“自拍系列”作品之外,还在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内呈现了2017年进行的“自拍系列”的首次大尺幅尝试。其中“自拍系列”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对于自拍这一流行文化行为的观察,同时融合了私人体验。

刘娃Liu Wa▲ 艺术家刘娃出生于1994年,刚刚自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毕业,获人类学与艺术双学士学位

在《自拍系列·醉氧》中,艺术家将人类从氧气稀薄到丰富地带所产生的醉氧的晕眩感运用在一幅放倒的自拍人像中,呈现出一种体力耗尽的状态。在这幅横躺的自拍像画面中,从左至右,艺术家依次将棕榈树丝、植物外壳、草籽等自然材料以及金属丝、试管,甚至代表艺术家本人在耶鲁大学期间作为竞技手枪队成员这段经历中的子弹壳等非自然材料添加到画面中。画面中呈现的这种筋疲力尽的状态正代表了艺术家对于文化不断被科技所影响,以及人类不断经历层出不穷的最新科技进步所来带的极度兴奋以及兴奋过后被消耗殆尽、酷似醉氧状态的精疲力尽这一当代现象的观察。

screenshot_1234▲ 刘娃《自拍系列:醉氧》,弹壳,棕丝,干植物,试管,金属丝,金属粉,树脂,皂基,丙烯,摄影,木板,140 x 100 cm,2017年

他们不确定:不断位移的时空状态

– ▬ –

艺术家钟云舒的《雕塑》中5块尺寸依次变大的黑色花岗岩被架空在细腿支架上,这件作品隔壁呈现的《吃橡皮筋》仅由金属架、磁铁、磁皮和橡胶片搭建而成。正如在乔空间同时展出的《减速慢行》一样,钟云舒利用看似简单的材料和结构,在雕塑结构中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的张力,而已经脱离实用语境的目光则将这种关系放大,消耗着艺术家和观众的时间与体力。

screenshot_1235▲ 钟云舒《吃橡皮筋》,金属架,磁铁,磁皮,橡胶片,50 x 10 x 250 cm,2017年
screenshot_1236▲ 钟云舒《雕塑》,花岗岩(中国黑),30 x 40 x 3 cm,2017年

在展厅尽头与钟云舒充满紧绷和张力的作品形成对比的是艺术小组阿斯巴甜(Aspartime)轻松的《回形》。这件作品中虽包含绘画的部分,但艺术家更愿意把它处理成一组叠加的产品,散乱且可变化的状态类似于手机屏幕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阿斯巴甜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一年一个项目的速度完成创作,其英文名“Aspartime”也表达了他们对艺术家这一职业的认知:应作为兼职,而非全职工作。

screenshot_1237▲ 阿斯巴甜《回形》,布面丙烯,高密度泡沫,尺寸可变,2017年

刘辛夷的《人气收藏》自展览开幕日开始,按照每件作品附近电子温湿度监控仪上温度和湿度显示数值的细微变化,机构的工作人员将会以每日更新的频率打印、展出最新对应每件作品标题的图标并置于乔空间内的墙上。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刘辛夷既退居道观察者的角度,通过电子温湿度监控仪对展览进行观察,同时又通过展示记录结果的方式以艺术家的身份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中。

screenshot_1238▲ 刘辛夷《人气收藏》,数字温湿度记录仪,乙烯基贴字,纸质文件,垫板夹,活页夹,搁架,尺寸可变,2017年

油罐艺术公园的起点

– ▬ –

近期刚刚以位于秦皇岛的两个独立但相关联的艺术空间——“沙之美术馆”与“海之美术馆”——而获得2017年德国设计委员会 Iconic 设计奖(Iconic Awards 2017)的 OPEN 建筑事务所是油罐艺术公园的设计团队,预计明年初完工的公园将包括5个油罐罐体及将其连通的“超级地面”(Super-Surface)、都市森林和城市广场。

screenshot_1239▲ 油罐艺术公园总平面图,图片来源:OPEN 建筑事务所

“超级地面”是连接5个油罐的新地面,其上是一个开阔的公共艺术公园,其下则覆盖了室内展览及服务空间。保存下来的5个油罐中,二号罐和四号罐将以不同的方式被改造为艺术展示空间。其中之一在内部置入白色立方体,在曲面空间内增添平面展墙,更适于架上作品的展陈。另一个油罐的内部空间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以用于展示大型装置作品。其他3个油罐则将被改造为多功能的展览、休闲及活动空间。

screenshot_1240▲ 全景鸟瞰,图片来源:OPEN 建筑事务所

曾任职于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的 OPEN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之一、油罐艺术公园的设计师李虎也曾参与包括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新馆在内的全球多家博物馆空间设计。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李虎认为,美术馆空间的功能始终是在变化的,对于美术馆建筑来说,最重要的是保留其变化的可能性(采访、撰文/Laura Xue、TANC)

全球定位

乔空间及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

展至8月27日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均来自乔空间

从巴黎出发:路易威登基金会开馆三年与中、俄、非连线的跨文化艺术版图

刚刚在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开幕的“格哈德·里希特”作品展是基金会“Hors-les-murs 墙外”项目框架内,继东京、慕尼黑、威尼斯等城市后,第五个旨在分享、传播基金会馆藏之美的地标。路易威登基金会主席伯纳德 · 阿诺特曾在2014年开馆时说,希望路易威登基金会成为“巴黎艺术新地标”。近三年过后,这一愿景已成现实。作为一个当代的西方艺术机构,如何对今日世界的地缘政治现实发出质询,甚至促成改变,是基金会反复叩问的话题。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