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在美术馆观看他们“就地起舞”,18个国家31位(组)艺术家的舞蹈影像来到上海

Jun 20, 2017   施烨婷

上海。6月17日,“就地起舞 : 日常空间中的舞与影”在明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围绕“舞蹈影像”这一自上世纪初即出现的艺术形式展开,探索其在当代日常空间和公共空间中的实践,共展出了来自18个国家的31位(组)艺术家的作品,探索了电影编舞的诸多可能,比如:数码多重复制的透明身体、肢体与运动的碎片化、万花筒式闪变的躯体编排等。

此次展览由舞蹈影像研究者蔡昀庭策划,德国文学和舞蹈学学者、柏林自由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加布里埃尔·布兰德施泰特(Gabriele Brandstette)和柏林舞蹈电影节(POOL Tanz Film Festival)组织人与评委萨拉·默勒(Sarah Möller)任学术顾问。

 640V8I2O263
640[4]▲ “就地起舞 : 日常空间中的舞与影”展览现场

作为最原始的艺术语言之一,舞蹈的呈现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媒介,全凭舞者的肢体动作将“运动”本身倾注到空间之中。也正是因为这种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性,通常认为欣赏舞蹈的最佳状态便是亲临现场,而关于舞蹈的影像则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远不能传达现场的灵动与能量。然而当我们回溯舞蹈与电影的本质会发现,作为肢体运动编排(choreography)的舞蹈,和围绕图像书写(cinematography)的电影也有其共通之处,即“运动”本身。

长期以来,舞蹈都是电影钟爱的主题,蛇形舞的众多影像版本即可证明这一点。舞蹈的影像化的过程使得对于运动的重组和改写成为可能,从而将运动本身作为素材添写进编舞中。镜头视角的多样性又使得观者得以体察肉眼无法捕捉的形态美。机器记录的运动,在银幕上会显现为一种跨形(transformiertes)的他者,它处在电影专属现实和对应参照物所构成的张力场之中。在舞蹈电影,或者说电影编舞这种艺术样式中,舞者展现的运动与电影专属的运动交错重叠,共通形成了一种双重书写(double-chroegraphy)的互文关系。

The Wake 2015 (Oonagh Kearney )▲ 奥奈·卡尼《醒》

展览始于一件极易被忽视的作品——《体迹监视》,这件藏在展厅若干角落、形似监控录像的作品以艺术家威利·多纳(Willi Dorner)此前的户外表演《城市空间的身体-一群舞者的运动轨迹》为基础,通过官方使用的监控摄像头,对特定的空间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凝视。舞者与观众、观看与被观看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化了:无论是从作品下经过未曾发现其存在,还是抬头观望的参访着,都无形中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ıøÀ∂˚°§≈¡ƒ∑°¢Õ˛¿˚°§∂‡ƒ… ¬ºœÒ◊∞÷√°∂ú£º‡ ”°∑æ÷≤ø1
bodytrail02▲ 威利·多纳、迈克尔·帕姆《体迹监视》

舞蹈影像并不止于用镜头追随和记录舞蹈的动作,还使观看打破了物理和时间的局限性。艺术家邓肯·麦克道尔(Duncan McDowall)的作品《短烛》展现了黄昏和清晨时分草原上的一段独舞。为了拍摄这件作品,艺术家使用了三部摄影机拍摄了日落之后的30分钟和次日日出前的30分钟。光线色调的相似和舞蹈剪辑的连贯性足以使观看者忘记时间上的早晚差别;流畅的镜头语言将舞者姿态的细节和草原的晨光落霞尽收眼底。随着天光由明转暗,由暗至明,草原上的50盏灯随着舞蹈的韵律被一一点亮。

Brief Candle 03▲邓肯·麦克道尔《短烛》

数码时代不仅为电影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影像的后期处理技术也为舞蹈电影打开了更多可能性。APOTROPIA 的作品《吻》探讨了发生在爱人之间一个简单的身体姿势,画面中的身体被描绘为分散的粒子,它们聚合起来,共同形成了一个亲吻的姿态。

640[9]▲ APOTROPIA《吻》

展览中的每位艺术家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作品之间丰富各异的题材也使得进入其中的人留连忘返。舞蹈和电影的艺术语言超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当我们在讨论城市生活、人与空间、存在与死亡这些话题的时候,舞蹈这种最抽象的表达方式却也恰恰成为了最畅通无阻的语言。

无论是小珂x子涵关于中国广场舞的短纪录片《舞蹈共和》,还是一旁展出的达尼亚·皮洛(Dhanya Pilo)基于孟买人的生活状态而创作的作品《Dudro》,都通过舞蹈呈现了各自社会的一个切面。在《Dudro》中,皮洛希望通过创作激活那些久居城市的居民,激励他们不要向生活的惯性妥协。为了向孟买的居民意识到长久生活在都市中所产生的幽闭恐惧症,艺术家说服参与者通过“地形”重新规划日常行走的路径,崭新的城市地图也赋予了城市居民新的可能性,让他们能够窥见那些存在着别样“生活形态”的空间,新的社交行为也由此被触发。

rod 3▲ 小珂x子涵《舞蹈共和》
Dudro 2011( Dhanya Pilo)▲ 达尼亚·皮洛《Dudro》

死亡的主题也贯穿于展览的多件作品中,在这些舞蹈影像中,死亡除了时阴冷和伤感,也可以是华丽动人,甚至充满想象力的。策展人蔡昀庭表示,这一主题的重复出现既非巧合,也不是刻意为之,“舞蹈所借助的是身体,跳舞也往往是一个人身体状况良好时的活动,这一些都与死亡呈现出完全对立的关系,这也是许多舞蹈艺术家对这一主题不断进行诠释的原因。”

The Forgotten Circus 2008 (Shelly love)▲雪莉·勒芙的《被遗忘的马戏》
640[7]▲ 佩德罗·佩雷兹、罗伯特·莱佩吉《死亡之舞》

佩德罗·佩雷兹(Pedro Pires)和罗伯特·莱佩吉(Robert Lepage)合作完成的的作品《死亡之舞》将场景设定于医院太平间,以死之舞探索身体在生死交界上诗意的可能。相比而言,雪莉·勒芙的《被遗忘的马戏》虽然同样以死亡为主题,却用华丽的马戏之舞来呈现主人公弥留之际的脑中剧场;与之相邻展出的《倾溯》的拍摄于《国王的演讲》中标志性的房间,通过250帧的高清影像,呈现了一个男子向死亡匍匐而去的场景。(撰文/施烨婷)

*本文图片均由明美术馆提供

就地起舞:日常空间中的舞与影

明当代美术馆

展至8月20日

CHAUMET X Modern Art,与“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相遇在故宫

6月12日,现代传播旗下艺术平台 Modern Art 与 CHAUMET 在故宫共同为“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推出了一场贵宾专场活动,艺术家马可鲁、姜杰、彭薇,纪录片导演范立欣、设计师林菁、“艺术北京”品牌总监李孟夏等多位艺术圈人士在故宫中感受法国皇室珍宝的传世璀璨。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