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真!日本摄影的历史与当下”展出的荒木经惟作品《香港之吻(HK0013)》,1997
香港。摄影无论是作为艺术创作还是终端的艺术品,其学术地位和艺术价值始终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的边缘徘徊不前,从来没有接近过艺术领域的核心,尤其是在亚洲。尽管 如此,从事这一“小众艺术”的摄影家们却从未放弃各种可能性,以摄影探索其他艺术形式无法触及的角落。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日本摄影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摄影界因此更愿意用“写真”(日语中“照片”或“摄影”的意思)来特指日本的摄影艺术。在这一背景下,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S2)与日本影像公司 Amana合作举办了“写真!日本摄影的历史与当下”展售会。
蜷川实花作品《黑》,2010
此次展售会遴选了日本在过去50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包括成名已久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细江英公,以及颇受国际好评的日本女性摄影家蜷川实花、川内 伦子,还有部分已经崭露头角的新锐日本摄影家,例如水谷吉法、赤鹿麻耶、Kosuke以及Nerhol二人组合(贺寿田中和饭田龙太)。对此,苏富比当代 亚洲艺术部资深专家黄杰瑜表示,作品挑选的出发点就是“要将经典和新锐的日本写真作品都介绍给藏家。”
出生于70年代的川内伦子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处展现了女性的敏感与细腻。图为川内伦子作品《无题》(光照度系列),2011
亚洲的摄影艺术市场并不及架上绘画那样繁荣,尽管以上摄影家的作品即便在欧洲也有一定的收藏,但是要像欧美市场那样做摄影专场拍卖恐怕还不容易。摄影作为香 港苏富比拍卖的一个门类,几乎在每年的现当代艺术日场拍卖中都会有零星的参与,但目前只有中国的艺术家张洹、马六明、杨福东、以及日本的摄影家森山大道和 荒木经惟等为数不多的作品持有较为稳定的成交记录。黄杰瑜告诉记者:“大陆藏家还没有真正地接受摄影收藏。我们离专场拍卖还很遥远,还需要一级市场逐渐成 熟后,才会慢慢促成拍卖市场。目前我们所做的还只是单纯地将日本摄影作品推介给藏家。”
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名摄影家让日本摄影真正走进国际视野。图为森山大道作品《新日本风景三重奏 2》,1982
即便在艺术市场上永远无法超越绘画、瓷器和雕塑,摄影也从未缺席,一直在场。日本摄影家始终是亚洲摄影艺术的先锋,永远都在探索新的可能性,无论是从摄影题 材,还是表现形式,抑或是媒材选择和组合都让人耳目一新。荒木经惟的“私写真”理念以及情色题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揭示了人内心的欲望;森山大道的粗粒子显 像、模糊对焦和晃动感,颠覆了当时的摄影所强调的写实与客观纪录的概念。新一代的摄影组合Nerhol则比他们的前辈更进一步,通过不同艺术创作手法的跨 界融合来表达自己对周遭生活的体悟。
年轻一代的日本摄影家通过不同艺术创作手法的跨界融合来表达自己对周遭生活的体悟。图为水谷吉法作品《东京鹦鹉 007》,2013
Nerhol二人组中,一位是摄影家,另一位则是雕刻家。这种跨界组合绝非噱头,事实上,Nerhol的人物肖像摄影雕刻作品充满了对时间、空间,人物主体关系之间的 哲学思辨。作为该组合成员之一的贺寿田中告诉记者,“这种合作是水到渠成的,摄影是一种维度,雕刻也是一种维度,我们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 起,来表达一种发生在主体身上的时间流逝(time-lapse)”。Nerhol在三分钟内面对同一模特进行持续快速拍摄,然后将这些照片叠加起来,以 某种角度和弧度去“雕刻”整叠照片,看起来有一种“三维扭曲”的效果——摄影并非我们惯常认为的静止,而是具有动感的。贺寿田中想要表达的就是“要从另一 个角度呈现消失在人们视觉中的的运动张力”。
Nerhol二人组的作品结合了摄影与雕塑,创造出特殊的动感。图为Nerhol作品《地图 36号》,2014
随着其内涵的不断丰富,摄影已不再局限在某种框架之内。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眼球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可以用手机进行摄影艺术创作。Nerhol的 跨界合作模式也是基于这些新观念。Nerhol二人组并不是摄影界唯一的跨界合作。相比于单个艺术家的创作,跨界合作的优势在于,创作的视野更为宽广,手 段也更具张力。贺寿田中认为:“在过去,人们认为摄影家只从事摄影,雕刻家只从事雕刻,而现在,这种认知正在慢慢崩塌,当下摄影的观念已经非常灵活。”撰文/刘骥翔
展览信息
写真!日本摄影的历史与当下
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展至7月10日
赤鹿麻耶,《睡得好吗? 01》,2014
赤鹿麻耶,《睡得好吗? 03》,2014
赤鹿麻耶,《睡得好吗? 04》,2014
加纳后辅, 《我的层层劳动成果62》 2014
加纳后辅, 《我的层层劳动成果65》, 2014
加纳后辅 ,《我的层层劳动成果37》, 2012
“写真!日本摄影的历史与当下”展览现场
本文图片由苏富比艺术空间提供